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佰

2020-08-22 01:50 作者:--Andre  | 我要投稿

    1937年8月13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侵华日军对上海发动攻击。自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在中国全境铁蹄肆虐,兵祸横行。淞沪会战后期,八十八师谢晋元部奉命驻守四行仓库,八佰的故事即由此开始。

   影片的开头是地方保安团受命进驻上海,执行防守任务,然而这些地方民团缺乏有效的训练,装备又极其落后,再刚进驻此时一片片断壁残垣的闸北地区就遭遇了小股日军,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保安团一触即溃,纷纷忙于逃跑,逐渐沦为敌方的移动靶子。接着镜头一转,不断呈现出枪毙逃兵的画面,但是逃兵们显然不想死,临死前跪地求饶,说可以继续替他们打仗,是的,缺乏战斗素质的士兵无异于软柿子,是不可能形成有效的作战单位的。等待这些士兵的只能是屠杀。溃逃队伍中有三名保安团成员不断见证了对逃兵的枪决,以及不断躲避着正规军,生怕因为开小差被枪决。同时,谢晋元团长的团逐渐向四行仓库接近,沿途收拢了一批溃逃的散兵,故事正式从四行仓库开始。

    鉴于国军在上海的败局已定,主力部队开始分批撤退,524团就成了殿后部队,以四行仓库为主要阵地开始布防,他们要面对的是人数和装备绝对碾压他们的上海派遣军,这些人在日军面前无疑是炮灰,但他们硬生生的在四行仓库激战四个昼夜,最终因为不敌而撤入租界。

    全片的布局可谓是精妙,苏州河为界,一半战场,一半租界。战场的残酷与租界的安于现状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边是彻夜的枪声和战士们的流血牺牲,一边是安于现状的奢靡之风,落差之大显而易见。更有甚者,孙元良身为八十八师的指挥官竟然为了保命仅派了400余人去保守仓库这一兵家要地,自己反倒是脚底抹油,弃战士们的生命于不顾。影片中还采用了西方观察员的视角,从那些人的眼中来看待这场战争,把西方国家的袖手旁观挥洒的淋漓尽致。

    最让我触动的有以下这几个地方,日军正面进攻受阻,便从水路暗中进攻,妄图偷袭守军,这一场面把日军的“昭和”本性完全呈现了出来,特别可以体现这一点的地方则是在进攻失败的被俘日军身上,他们一直挑衅着守军,疯狂的本性跃然纸上。敌人的疯狂进攻更能凸显出守军的英勇作战,特别是面对敌人手持钢板成编队前进,妄图通过这一手段让工兵把墙体给炸开的时候,士兵们自发的组成了敢死队,以血肉之躯持手榴弹生生炸开了敌人的钢板阵,是想倘若当时国人皆如此,倭寇岂敢兴兵犯境。

  旗帜,代表着一种信念,只要军旗还在,阵地就还在,百姓就可以看到国家的军队仍然在坚守,就充满着必胜的信念。这也是为什么谢团长决定在次日的一早升旗的原因。日军看到四行仓库升起来的旗帜必然会进行疯狂的报复,即使仓库守军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按照原计划进行了升旗。果不其然,日军派出了战斗机妄图打断已经升起来的旗帜,双方围绕着旗帜再次展开了惨烈的战斗,从旗帜倒下到战士们冲上前扶起再到二次攻击,旗帜经历了被打倒和扶起的过程,最终旗帜依旧在仓库顶楼立着。

    淞沪会战的全局是惨烈的,守卫上海的战士们几乎是在拿人命来填补被打开的缺口,令人欣慰的是民众自发的对前线进行捐款,捐物,守军的背后站的是数万同胞。影片的最后守军被迫撤退,留下来的人无疑是英雄,但突围的人又何尝不是英雄呢,冒着猛烈的炮火只为保存有生力量。

   四行仓库一战,打出了八佰壮士的豪情,一座仓库,一面旗帜,一条河,呜呼壮哉!

   

八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