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特有的小玩意儿】
作者:云 铁报 > 1936-12-25 (一)砖人 北平的泥人,是以小取胜的,每个高度,只有一寸上下,不以精细而以神气逼真为上也,不宜个别把玩,只宜一群地排列起来,便好似社会上某一事物的缩影,在耍货摊儿上也是论“堂”出卖的,每一堂小者,二三十个,多者四五十个,如出殡迎亲的仪仗,行猎的步伍,与雍和宫打鬼的姿势等等,出殡迎亲又是有满汉之分,此外还有文明结婚式,一切的人役,都是惟妙惟肖,器物也应有尽有,配的色彩极佳,虽说是泥质的,可是经过一次火煆,可以说是砖人,也不容易打碎。 (二)面人 在北平捏面人为生的虽是很多,只有东安市场里有一个老者的手艺最好,可是售价也不贱,普通的一尊人物已经要一两毛钱代价,若是精细的戏出,那非块儿八毛不可了,捏面人以小者为难能可贵,普通的有二寸高,好的当然只有一寸上下,其精细处不特毛发俱全,而且神情栩栩,全部的色调,姿态,神情均臻极峰,宛如活人缩影,虽然在时间上是不能陈设的过久,然而会保存的人,也可以玩上几年,好些寄居北平的外人,喜欢购买它,锡以嘉名,指为中国的艺术品,此外还能在核桃壳里,杂陈秘戏,合之便是一个整核桃,技艺之巧如此。 (三)棕人 北平有一个赶庙会的老妇人,是专卖棕人这种玩意儿的,此种小玩意,好似各地都没见过,棕人高只一二寸,全身是用纸裱成,两手中心贯以铁丝,手中大多是执着兵器,在衣袍之下黏着一圈的短棕,两三个一堂的戏出,放在一尺直径的圆形平底有边的铜盘上,用了一根短棍敲着盘边,一面铜盘噹噹的响,而这几个棕人,因棕圈儿受了震动,便自行移动,手里兵器也摇晃不定,岂不像演戏一般吗,会耍的人,只要手里以棍敲的轻重徐疾有分寸,盘里的棕人,所演的戏自然更见节奏井然了,棕人虽只卖几吊钱一堂,(约合一角钱上下),据说此老妇人十口之家,已可以无饥矣。 (四)脸谱 北平既是皮黄剧的发源地,连一切小玩意也是离不开戏剧的色彩,上面谈的棕人是一种,这脸谱也是百分之百的戏剧事物,北平的脸谱是泥烧的,每具只有鸡蛋壳大,画的图案,施的色彩,不特精美,而且据说是根据内行名家所脸谱画的,每打脸谱,要卖囗元左右,不为不贵了,初创的是一家“松竹梅”字号,以后各家也都倣制,近来无锡各地也都有出品,但终不如北平的精确,且况每一具脸谱都是有所讲究,外国人又认为是中国戏剧的艺术,而各地的梨园行与戏迷也无不人置一套,所以做此营业的,也都利市三倍了。 (五)驴皮影 驴皮影是用驴皮刨薄,浸了油变成透明质之后,再剪成人物,加了颜色,人的四肢是活动的,下面穿一两条竹签,可以伸缩活动,在灯前映在白墙上变成了有色的,活动的,侧面人形,这种东西盛行滦州一带,而且是组成戏班演唱,名叫滦州影戏,不过这种驴皮型,只有北平各庙会有卖的,居然人也常买囘去玩。 (六)口琴 北平固有的口琴,并不是现在洋货中的口琴,说其实不如名他为“口弦”,可是一般人都叫做口琴,这只好以口琴名之了,口琴是铁制的,样子像爱人手中所弹的弦,不过具体而微,下面弧形渐上渐缩,中间贯了一片软铁叶,上下长出三五分,一头伸出弧形的中央,一头中悬,又好似旧时铁锥形式,会吹的人,将小的一头含在口里,一手拨伸出弧形外的铁叶上,锵锵锵锵的声,也极合节奏,很可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