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物理学家回答:是的!他们不存在的概率实际上为零。
如果你把智慧生物定义为会使用工具的生物,那(从地球诞生到现今,根据最古老的工具和化石的年龄来计算)智慧生命的存在仅仅占据0.06%的地球历史,而所有生物的存在时间占据了地球历史的16%。另外,地球上绝大多数(而且最坚韧的)生物都是微生物。太空细菌是肯定存在的,所以我会说外星人也存在。

如果把宇宙历史看作一本年历,地球最初的生物在11月出现,而智人则在12月31日夜晚诞生 图源:Wikipedia
至于那些花里胡哨的外星人(带激光触角什么的),就是我猜测这个问题真正想问的那种外星人,也有可能存在。毕竟宇宙大得惊人。但也正因为恒星之间距离如此遥远,我们发现智慧外星生物的可能性很低。

电影中常出现的外星人/生物 图源:ScreenRant
在过去的十年中,“胚种论”中有很多令人惊讶的发现。生命在行星甚至恒星之间穿行后竟然还有可能存活下来。这个理论中的三个阶段就是:生命离开一个行星、在宇宙中生存、和降落在另一颗行星。在一次大型行星撞击中,首当其冲的物质会立即蒸发;较远一些的物质则被粉碎。而就在“死亡区(蒸发粉碎区)”之外,一层薄环撞的行星表面物质被轻轻地撞飞到太空(以不超过两个地球重力的加速度)。尽管没有动物能在这样的震荡中存活,但单细胞生物却不太会受强重力的影响(因为它们体型太小,不容易被挤压)。

胚种论,即一种猜想各种形态的微生物存在于全宇宙,并借着流星、小行星与彗星散播、繁衍的假说 图源:istockphoto
地球上也有很多生物能在太空存活。例如水熊虫,细菌等等可以忍受低温和辐射的生物,它们都能为了存活进入假死状态(甚至可以永远保持如此)。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曾在1967年到1969年间存活在月球的链球菌(在探索者号的相机上)。

水熊虫,具有强大适应能力的微生物 图源:SciTechDaily
如果你喜欢收集陨石,你可能会注意到一点:尽管陨石表面坑坑洼洼,但内里却通常完好无损。陨石下落时再如何流光溢彩,摩擦的热量也不足以把它从里到外都烤焦。实际上,陨石最热的一部分已经在下落时蒸发了,陨石也因此降温(就像出汗一样,不过是石头版本的出汗)。尽管陨石上的生物经过三个阶段(被撞飞、在太空飞行、和降落到另一颗恒星这三个阶段)仍然存活下的可能性很低,但我们要知道被撞出的陨石也数量巨大。数量大到多少呢?采集火星和金星最便宜的一个方法就是去南极洲。如果有一块石头徒然坐在3英里厚的冰面上,它还能从哪儿来?有外星生命存在的理论证据之一也来源于此。

南极洲冰面上星罗棋布的陨石 图源:CINDY EVANS/NASA
所以回到我的观点:如果有外星生命的话,它们很有可能四散在各方各地,就像是……嗯,就像是生命一样。胚种论学家认为生命或许起源于围绕着其他恒星的某个行星,然后慢慢来到了地球。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地球一旦展现出宜居特性就被成熟的微生物覆盖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想,在地球孕育生命的这三十亿年来,大概也有生命被撞飞到邻近的宇宙,从而形成来源于地球的外星生物。

人类拍摄到的第一张地球照片 图源:NASA
数学家回答:我们有很多理由相信外星生物是存在的(甚至在许多不同星球上)。如果地球上的生命是从一堆分子中、经过进化自发产生的,那生命仅仅需要正确的行星条件、合适的原材料、和大量的时间。正确的条件可能包括这颗行星与它恒星之间的距离,让它处于温度正好,又不至于被恒星烤焦的状态。合适的原材料则是碳和水一类。在任何情境中,只要这些条件到位了,再给它来个十多亿年,然后铛铛!生命就诞生了。也就是说地球是在宇宙140亿年来、是数十亿个星系中唯一一个孕育过生命的行星,可能性非常低。

宜居带示意图 图源:NASA
我们还能这么想:假设任意一个行星在十亿年内形成生命的可能性为p。如果p小到一定数值,就代表宇宙中几乎没有生命形成的可能,包括我们自己,所以我们也不应该存在。而当p的数值大到一定程度,就代表宇宙中到处都存在生命。如果我们真的是宇宙中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那p的必须刚好是能让漫漫宇宙中仅存在一个生命星球的数值。但是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p值能正好平衡在这一点,反过来正说明了外星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遥望银河的同时,外星生物是否也在看着我们? 图源:GETTY IMAGES
但是能运用高科技的外星生物真的存在吗?如果其它很多星球都有生命存在的话,我觉得高科技生物至少还是会存在于其中几个星球。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性选择导致了地球上哺乳动物的高智商,外星生物也有可能有过同样的经历。另一方面,如果技术先进的文明倾向于很快地毁灭自己(比如,在10万年之内);或者如果创造高智商生命的过程需要十分罕见的条件,那么先进外星人的存在肯定是特例,而不是一个规律。

外星世界假想图 图源:Harvard University
作者: The Physicist
FY: 小朴先森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