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生家庭

2023-06-29 13:08 作者:会发光的机器猫  | 我要投稿

长期以来,“原生家庭”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

一连串的问题会让我们发出疑问和探求。

原生家庭就是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家庭;原生家庭会牵绊我们的一生;看到原生家庭中的不足之处,改变其中的问题,勇敢走进去和勇敢跳出来,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

一、存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

(1)原生家庭=父母的家庭

父母给予了孩子家庭,也就是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社会化的过程。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社会化的时,就是将父母所认可的一套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传给你。因此,原生家庭本身就带有时代烙印。父母就会将自己当时当地所认可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这也就不难理解我们会说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存在着代沟的,说不通。比如,父母推崇勤俭节约;女生要保持矜持。但这只是父母所认为的当时的观念,如果把这些观念放在今天的时代,放到两性关系里,很有可能就会出现不适性。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父母本身就是受当时他的时代限制。所以,也就说明了不是说父母有问题或不爱你。

(2)完美的原生家庭存在吗?

并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也不可能提供所有我们能够更好地在当前或未来这个时代生存地所有品质和能力。我们设想,当亲密关系变化如此迅速,或者说社会变化如此迅速的前提下,父母有能力和能够提供给你三十年或更长久的时间所需要的能力吗?大概很少有家庭能够做到完美,而父母本身就存在问题的家庭就更加不可能做到了。过去的价值观是家庭主义,而现在的价值观更多是一种个人主义。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甜宠剧更受欢迎了,毕竟现在个人主义更占主流。“我”的思想情感是更为重要的,而不是父母、家庭和孩子。

因此,原生家庭都会有点问题,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当然,有些原生家庭是相对比较严重的,属于一种个案。有的孩子在家庭中一直处于被忽视,即便在学校受到了不好的事情也不会和他的妈妈讲,妈妈也不在意。是妈妈不愿意关注他吗?并不是。是因为在妈妈的眼里,生存问题才是最主要的问题,更在意物质。孩子的情感问题也就得不到关注了。妈妈内心有缺陷吗?有,妈妈没有办法,更多是一种无奈。第一,父母有生存问题;第二,父母也受到他的父母的影响。

(3)与其抱怨原生家庭,不如自己努力走出原生家庭

走出原生家庭=成长,用新一代人的思想替代原来一代人的想法。不是原生家庭有问题才需要成长,而是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在走出原生家庭。

二、如果我们想要走出原生家庭,我们必须选择原生家庭没有问题,最安全的才是好的吗?

(1)走出原生家庭=找一个原生家庭没有问题的人,建立新的亲密关系吗?

不一定。两个同样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的结合,仍旧可以幸福。如《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的男女主角;复旦大学陈斌斌教授认为焦虑型人格与回避型人格的结合比两个安全型人格的结合更好。不要惧怕自己的不完美,不要嫌弃别人的不完美,有时两个不完美凑在一起也许就变成完美。

(2)两个不完美的人如何结合走出来?

作为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为什么要走入亲密关系?

一个人走出家庭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你需要不断地反思,这个过程是疼痛的。从反思来看,你以为的反思是走到妈妈的对面就是反思了,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另外一个错误的极端方式。那什么样的道路是真正正确的呢?走到中间或者找到第三条道路,这可能才是真正正确的道路。这条路怎么走呢?就是亲密关系。

当我们处于亲密关系,我们有不断地碰撞,不断交融,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出来。因此,你可以不结婚,但你一定要进入亲密关系里,你得学会谈恋爱。因为,你走入亲密关系是你走出原生家庭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如果你足够幸运,那个亲密关系的人正是和你相互治愈的那个人,你会发现ta是个非常重要的那个人。Ta戳破了我们的幻想,ta把我们拉到了现实生活中去,ta又成为了我们的支持力量,我们互相支持,我们互相支持才能更好地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

文刚太有个自闭症的哥哥,所以妈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哥哥身上。他有了特别大的创伤,同时,他的人生中妈妈过早去世,他和哥哥相依为命,这是一个照顾者的角色。这不是一个非常常态的人生,他有很多的缺失。长期以来,他是压抑了自己的所有需求的。他的生命是为了另外一个人去服务,他的存在价值是帮助他的哥哥,这也是妈妈给他的任务。

高文英的妈妈给了她一个特殊的教育,把她和别人的情感联系全部切断。告诉她,你就和妈妈两个人相依为命就可以了。所以她是没有感知别人情绪的能力的。她活得特别自我,根本不在意别人怎么想。她只想表达她想表达的。

这两个人是站在两个极端的角度,然后他们相遇了。他们的相遇是一个与常规角色相反的过程,角色调转。

在后来的相处中,女主发现男主是一个伪善者。虽然男主都在做着照顾别人的角色,但其实,很多时候,男主都是违心的。明明心中都有很多自己的需求,但却不说,想什么都不说,只是藏在心里面。女主就很不喜欢这种行为,认为应该是,你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应该直接说,而不是藏起来。

他们两个是两种极端。女主认为男主是一个空心罐和空心怪,男主的内心没有别人。女主和男主之间是存在着冲突的,像看到男主的腹肌,会直接说喜欢他的腹肌。喜欢男主就直接说很喜欢他。

像文刚太这样的人,如果没有一个人直截了当的和他说,喜欢他,是不会考虑感情问题的。因为,在他的人生里面他的哥哥是最重要的,他的人生是为哥哥服务的,他甚至会牺牲自己的人生。

但他遇到了一个不顾一切,不按常理出牌的女性。其实,对他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男主会特别地为别人考虑,甚至在关键的时刻也会出现在女主身边。就是在这个时候,女主就会感受到那种情绪。就会觉得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拒绝我的时候,那才是我最痛的。她开始有感觉了。

这两个人就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性的张力。

互相能够吸引,互相去打破对方个体边界的状态。在这样的接触中,一步步看到对方与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文刚太从来没有去玩过,因为要照顾哥哥。文刚太会说,我想跟你一起玩,看你玩得很开心。而女主角从来没有照顾别人,为了和男主角拉近距离。她就把自闭症哥哥也拉到家里住,他不得不去照顾,不得不去处理这个关系。她感受到了大家存在一个空间里,有人做好饭、有人打扫卫生,有了家的感觉。这些东西一点点的填补了她。在填补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反思,我们原来父母给我们的东西,它好像是有问题的;而我把这些东西都切断,它也是有问题的。我们开始慢慢回归到,我到底内心想要什么,我真实的表达是什么。

文刚太在女主在发生危险的时候,他开始正视自己,我很想你,原来我是喜欢你的。女主也在这个相处中,慢慢有安全感,有信任度,原来我是需要考虑别人的状况的。所以,在整个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恰恰是互相治愈的。

不要认为走出原生家庭就是非得找一个很安全的人,一定是要一个很完美的人才可以做到,或者我自己一定要很完美,我才能有爱情的关系。

这个逻辑应该是,恰恰是因为,我们都不是那么完善的人,所以我们才需要亲密关系来帮助我们成长。好的亲密关系不是没有冲突的亲密关系,不是说好的亲密关系一定是互相一直都很快乐的。有些负面情绪,有些冲突,正是帮助你成长的。当我们手拉手时,是身体和身体的触摸;当我们有冲突的时候,是我们灵魂和灵魂的触摸;甚至有的时候,失恋也好,爱情失败也好,它也是好的,因为它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我的自己。我能成长起来,当我们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处于亲密关系,我们身边有一个人,他像镜子一样,让我们在看镜像的自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好,也看到自己的丑恶的一面,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慢慢去进一步。

三、如何走出原生家庭?

很多时候,身边的这个人既成为一个刺激的力量,让你感受到不舒服。但另外一个层面,他也会成为你的支持力量,让我们可以一起往前走。怎么走出原生家庭,不是说自己只做自己的反思,也不是说一定要找一个很完美的人。恰恰是我们要走出第一步,去碰撞,互相不完美,这才是爱情存在的意义。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在爱情里我们能更清晰的看到自我,我们能更好的成长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在爱情里面,不是只有父母给我们的这种良性关系的这种模式,我们还能够创造新的模式出来。

虽然,两个人的链接和亲密关系也许能够让你走出原生家庭,但如果你并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他不会像文刚太最终勇敢走向高文英一样,那么你终究可能会失败。其实,这部剧最终结局的完满,每一个角色的助攻都不能少。不然就是《二十五,二十二》的结局,毕竟这里面始终都是一个焦虑型人格走向回避型人格的。焦虑型人格需要做很多反思,回避型人格需要勇敢走出自己的困局。反思也好,困局也好,其实都是回到原生家庭。为什么他们的故事都是回到城津以后才发生的呢?如果只是在首尔呢?他们的故事会发生吗?或者说他们一个在首尔,一个在城津呢?或者因为文刚太的固执,他们始终没有一起生活呢?这些都不会发生。所以,编剧里面的每一个角色和场景都是必要的。

[1] 沈奕斐.原生家庭.经历创生如何拥有好的爱情?如何走出原生家庭?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44859063/?vd_source=71e9a18654b0484a84485f52dd314774


原生家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