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文章中,作者介绍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应用例子,结果表明归纳推理更加清晰,读者更加愿意接受。原文:“根据我的经验,最好先说明行动,后说明原因,因为要采取哪些行动才是读者最关系的”
@演绎推理
当然在极少数情况下,读者也可能更关心采取行动的原因。当你在金字塔顶端表达的思想,与读者预期的或预想的不一样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采用归纳法的情况:
某人:告诉我如何降低成本。
你:降低成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某人:如何做到?
你:只需要做到A、B和C即可。
显然,读者更关心“如何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得到一个使用归纳法的标准金字塔结构:

采用演绎法的情况:
某人:告诉我如何降低成本。
你:别想着降低成本了,还是考虑考虑将公司卖了吧。
某人:为什么?怎么卖?你肯定要这样做吗?天哪!
读者不理解,而更关心“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演绎法表达(如果不首先解释,读者就无法理解需要采取的行动):

使用演绎法很长篇大论时,应尽量将演绎推论放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层次上,尽可能减少在演绎推论过程中插入其他干扰信息。在某个段落使用演绎法是合适的,读者也容易理解。但是,在较高层次归纳法总是比演绎法更容易理解。
@ 归纳推理
在用归纳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我们应该具备以下两项主要技能:
*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
* 准确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完成归纳法组合后,一定要通过自下而上提问的方式来检查你的推理,看能不能经得起反推,主题思想是不是抽象程度过高等。
使用归纳法,不要乱加入支撑材料:将一个思想与其他思想一起写入某篇文章的唯一理由,就是这个思想有助于对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思想提供解释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