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比起盲盒无脑套路,炒鞋似乎靠谱多了...

2019-09-23 10:02 作者:Kicksvision  | 我要投稿



 📝:


成长经历中,总有人能换着方式把你变韭菜



一觉醒来,「盲盒」这个词突然就火了,当我还停留在鞋圈冲冲日遗留的各种感叹之中,新的韭菜套路接踵而至,只不过这次面积更大,受众更广。



什么是盲盒,里面装的通常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是被单独设计出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并未标注其中内容是什么,也就意味着盒子内的东西是有随机性的,产出的物品价值也就存在着高低。


(最近人气爆棚Molly 盲盒便是最佳代表)


如此而来,盲盒与球鞋一般,都具备了“炒作”的价值,吸引了大量投机者蜂拥而至,从而形成了泡沫


球鞋至少存在品牌方的把控,以及一定程度的难以复制性,再不济,球鞋还能上脚穿着。但盲盒不同,简单的可复制性,难以辨别的真伪,以及毫无实用性导致盲盒的泡沫似乎更大,也更容易破灭。


(扭蛋机也算作盲盒的一种形式)


其实盲盒的形式并不算新颖,早在小时候风靡一时的小虎队卡片、水浒传卡片等等,包括前些年刷屏的手游阴阳师抽SSR等等,都可以理解为盲盒的一种形式。



似乎并不是盲盒花样百出,而是一直被割韭菜的那群人,长大了而已。


比起盲盒的无脑套路,再对比“炒鞋”来看,似乎确实要靠谱不少,说回球鞋,正好和大家聊一聊球鞋冲冲日后,我的一些想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8月份球鞋冲冲冲的乱象,整个8月中,球鞋二级市场接连不断的跳跃式涨幅,从一些本就热门的球鞋款式再衍生到几乎所以Nike系球鞋,二级市场都有一个夸张的涨幅。



说到倒卖球鞋,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早前低价购入的玩家乐开了花,也有大量入场的韭菜白白交了“学费”。


这一系列现象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但对圈外的朋友来说可是一件新鲜事,因此近段时间许多社交平台、媒体不约而同的都以自己的方式,对球鞋乱冲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打开百度,搜索球鞋、财经关键词,印入眼帘的全是炒卖题材文章)


市场发展到现在的情况,无论畸形与否,不是你我几句话就能改变的,熟悉阿聪我的朋友都清楚,我一直以来也会针对「球鞋价势」作一些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和大家分享。(虽聊来聊去都是钱的事,但热点还是要利用好的)


因为就我看来,能够传播文化、内在故事,增加深度等固然是好事,但是不时的聊一聊这些肤浅的涨与跌,也算给大家提供一些饭后谈资。



总而言之,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深浅需求,雅俗共赏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那么就着「冲冲日」这一话题还没完全“过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在下一个「冲冲日」来临的时候,作为一名有着理财需求的玩家,应该具备哪些基础知识点。


限量联名永远都是好东西


对于「冲冲日」而言,什么球鞋最好操作?首当其冲的便是限量联名球鞋,本就不俗的人气,外型辨识度高,球鞋货量不大Off-White, Travis Scott,Sacai这几个联名都是备受瞩目,价格一路走高的鞋款,成为“被操作的球鞋”几率自然也就高了。



另一方面,便是对鞋款的把握,如Air Jordan I,YEEZY BOOST 350 V2,Nike Dunk SB, Nike Air Force 1这类人气鞋款,假使配色出众,价格相比其他款式自然不会低,再来一个XXX重磅联名云云,市场价自然便上去了。



可是往往很多时候,如Sacai, Travis Scott, Off-White这一类联名,虽然目前市场价一个比一个吓人,但在它们刚发售的初期,其实价格都是在合理的范畴当中,无非是因为人气的日益增长加之货量的实际消耗等等,造成了现今的高价,因此,无论是理财还是自穿,犹豫便会败北



尺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黄金尺码的市场价往往都要高上一些,鞋贩子操作球鞋,往往选择的也就是那么几个黄金尺码,因此在冲冲日的阶段会很容易发现,可能两个尺码之间的差价能达到千元之多,便是这个因素造成的。


通常来讲如YEEZY类的球鞋,女生尺码因为货量小的原因,往往二级市场价格也要高出不少。


不会分析思考,那只能一直当韭菜


其实现今倘若想通过球鞋达到理财目的(注意是理财,不是发财),其实并不难,越来越多的球鞋交易App早将球鞋“股票化”,虽没有炒股那般复杂,但是通过主流平台的数据,还是可以得到一些不错的参考。



选定一款理财球鞋之前,不如先在主流球鞋交易App(名字我就不提了,你们都懂)看看它的消耗数据,某一个尺码在近段时间的销量如何,以及售出价格又是多少,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来判断,这款球鞋接下来的走势。



另一方面,便是看这款球鞋的实际上脚率,有多少人晒,有多少人是选择上脚,因为说到底鞋,还是用来穿的。现在的畸形现象便是,一双球鞋倒来倒去,都是贩子or有着理财需求的人在互相倒手,交易量是上去的,但是没有消耗,也就成了之前大家常说的「博傻理论」


(博傻理论:指在资本市场中,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中买走。)


因为说到底,无论是球鞋还是其他商品,总归要讲究市场的供需求关系货量多少、人气高低以及实际消耗,这几个要素我认为即便有人为操作,也不可能强行逆转的,冷静思考带来的结果往往都比上头做事令人满意

敬畏市场,谁都不是傻子


其实这里想说的还是一个简单的「不跟风」,人都是会有从众心理,当你的朋友圈、周边朋友纷纷开始转发、宣扬关于如何冲球鞋的时候,你也不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跟随大众的想法。



所以我也不想批判炒鞋或者倒卖球鞋的人,市场这么大,自然会孕育而出不同目的群体,只是希望每一位朋友,在选择加入“某一群体”的时候,需要深思熟虑。


但是关于“操作球鞋”,“割韭菜”那群人,我在这也不想骂人,关于这些群体,耍小聪明的人群,不敬畏市场,不遵循市场规律办事,那么可能一次两次能赚到快钱,但总有一天,市场也会给你相应的惩罚



聊到这里,其实关于如何球鞋理财,我也无法精准预测某某球鞋一定会在某时某刻达到多少涨幅。


作为一名球鞋媒体工作者,我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精力也在球鞋身上,相比起大多数人,我在球鞋上花的时间自然也就多一些,那么根据我自己总结的小小经验,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想要通过球鞋理财的朋友有所收获。



关于「理财」的一些题外话


说完了盲盒、球鞋,相信大家也能从中找到不少共性之处,无论如何,这在这里还是忍不住与大家啰嗦几句,也就是我提到的「雅俗共赏」,说“雅”可能显得格局高了些,但说到底,更希望球鞋市场能够少一些炒卖,多一点热爱



特别是学生群体,太容易被带节奏了,拿着父母的钱,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韭菜二百五,当然我这里不是侮辱学生,恰恰因为是学生,跟着理财、炒鞋,没有正确的辨别能力,也就很容易当了韭菜。但有的人不这么想,即便你是学生,只要是钱,都挣,这很不地道,也很恶心



说一千道一万,市场如今的现象不是寥寥几篇文章便能改变的,总而言之,自穿的理性购买,理财的冷静处理,凡事留有底线,也别被钱蒙蔽了眼睛,通过物质获得的快速满足感远不会有热爱所致的快乐充实。


至少比起满是套路,可随意复制的盲盒而言,至少球鞋还能有着一些不可复制性,保护着你我的热爱与冲冲冲。


说到底,球鞋还是要穿上脚才有属于它自己的意义,也希望每一位热爱这个文化的同好们,都能如愿买到自己心仪的单品外,能够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快乐,无论你是理财、自穿还是以此结交那么几位好友,如果能够走心来对待文化,为什么还要选择“肤浅”的金钱呢?

对了,阿聪我建立一个微信群,欢迎大家来扯皮进群有条件,不嫌麻烦的朋友再加。


📷 // Instagram

比起盲盒无脑套路,炒鞋似乎靠谱多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