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发生改变,马克龙在下一盘大棋,普京给西方划3条红线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反转不断,特别是法国的立场,从俄乌冲突刚爆发时的积极调停到现在的反俄急先锋,态度可谓是大为转变,就在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暂停俄罗斯石油进口,不仅如此,马克龙还在近期举行的欧洲防务展上发表声明,劝告欧洲将纯民用经济转为“战时经济状态”,并呼吁各国尽快完成转型。
马克龙随后提到,只有这样欧洲才能迅速调整人力物力以迎接更紧密的“一体化”,毫无疑问,马克龙正在下一盘大棋。所谓的战时经济,很有可能是为了摆脱美方控制而做出的开始准备。
我们都知道,欧洲国家一直被外界称为经济上的巨人和军事上的矮子,在美方的主导下,欧洲的防务都被北约把控着,美方也在欧洲各个国家派遣驻军,修建军事基地,因此,欧洲的很多决策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美方的影响。
从俄乌冲突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尽管有很多国家不愿制裁俄罗斯,但在美方的导向下,任何对俄表示同情的国家都被打击为“战争贩子”,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很多欧洲国家知道制裁俄罗斯弊端很大,但不得不跟着其他国家一起制裁。因此,建立欧洲自己的军队势在必行,不过由于美方的干涉,欧洲国家根本就无法实现军事自主。
恰巧在这个时候,马克龙提出了“战时经济”这个词,其实目前欧洲的经济体制主要是民用经济,大量的民用工厂拔地而起,这些民用工厂占用了为数不多的能源,还有欧洲国家稀缺的人力,因此,虽然欧洲国家的经济一路上扬,可在军事工业却被耽搁了。军用工厂得不到资源,人力也比较稀缺,导致欧洲国家的军工生产一直都很低迷。
马克龙提出的战时经济就是民用工厂转型或半转型为军工厂的一种经济体制,在普通的时候可以生产民用产品,等到战时或者国家需要,就立刻转型为军工厂。或者是军用民用一起生产,如果欧洲想要在军事领域有所发展,就必须要把现在流行的纯民用经济转变为战时经济,解放更多的生产力用于生产武器装备。
这一设想是非常大胆的,这意味着欧洲将会生产出更多的武器装备,要知道目前欧洲是美方军火的一大市场,欧洲的制造业那么发达,一旦解放生产力大规模制造军工,很有可能挤压美方军火的生存空间,美方必然是十分反对的。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马克龙提出的时间节点很有趣,就是在俄乌冲突中,乌军即将战败之际,因此,提出战时经济,就有一种大力援助乌方的意味。其实马克龙很有可能是想借着援助乌方发展欧洲防务,未来马克龙甚至可能会组建欧洲自己的军队。
但下大棋的并不只有马克龙,由于西方不断的插手俄乌冲突,普京也准备给西方国家划下三条红线,警告西方不要无线触碰俄罗斯的“底线”。这第一条红线是划给美方的,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美方就不断在乌克兰拱火,不顾俄罗斯的警告要强行吸纳乌方为北约成员国。
因此,俄军不得已对乌方发动了特别军事行动,在俄乌冲突后,美方就拉着西方国家对俄方展开制裁,并且大力援助乌方,从单兵武器到重武器,美方军援可谓是五花八门,近期俄军在顿巴斯战场节节胜利,美方更是不断的加大援助力度,就差把洲际导弹搬给乌方了。
于是俄总统普京直接对美方发出警告,希望美方不要再援助处于俄军禁令上的武器,不然俄军必然要采取反击,要知道目前俄军掌握着很多对美方的不利证据,从美军在乌方的生物实验室到美雇佣兵,随便一都可以让美方下不来台。
普京的第二条红线是划给欧洲的,由于欧洲国家不断的对俄方采取敌视政策,这使得全球都陷入了能源危机中,最近俄方宣布由于德国并未提供相关配件,北溪-1号石油管道将减少40%的供应,到后面甚至可能会全线停供。
要知道欧洲对俄方的能源依赖是很严重的,一旦俄方终止对欧洲输送油气,将会导致新一轮动荡,不过俄方也并不想打击欧洲,只不过是划红线警告欧洲,于是就宣布可能暂停北溪-1号,但俄方也表示,如果欧洲和俄方的态度缓和,那么俄方考虑将另一条北溪-2号的石油管道恢复输送。
第三条红线是划给乌方的,近日乌方得到了大批美军武器,不自觉的就飘了起来,乌军少将居然罕见发声,将要对克里米亚地区的大桥发动袭击,而且那名少将还十分肯定的说,炸毁大桥将会是乌军最先行动的目标。
面对乌少将的威胁,俄方直接警告,如果乌军炸毁了克里米亚大桥,那么俄军将会采取反制措施,轰炸乌方多个决策中心,给予乌军致命打击。其实俄军早就掌握了乌方指挥部的具体位置,只要俄方侦察无线电波,发现哪里的无线电波密集,直接一枚导弹轰过去就可以了,俄军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只是不想激化局势,但如果乌军轰炸大桥,那么俄军也必然要采取反制措施。
总得来说,目前局势瞬息万变,马克龙为欧洲一体化做准备,普京又为西方划下3条红线,未来还不知道局势将如何变化,不过不管怎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还是希望和平尽快到来。
【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