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气神看当时代的“愚公移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要久久为功。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革命薪火相传,靠的就是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传承与赓续。正是靠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忘怀事功、无私奉献、接续努力、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这就是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老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延续,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忠贞护党的真实写照。
精,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存在。在当今社会,正是有了一批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愚公移山精神”,他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才有了现代“愚公移山”的奇迹。正如下庄人来说,毛相林扎根基层数十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自1997年开始,历经7年时光在悬崖峭壁凿出一条“天路”,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自始至终不忘为民奋斗、为民奉献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展现了干部的责任担当和深沉的为民情怀。
气,总是需要一点坚持的存在。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正是有了艰苦奋斗精神,一个民族自强自立、发展进步、兴旺发达才有了支撑。正如草王坝村来说,黄大发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为解决草王坝村山高石多、缺水严重的问题,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和铁锤,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铮铮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正是黄大发一心向党、一心干事、一心为民的愚公移山奋斗精神,才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魅力。
神,总是需要一点不懈的存在。正是有了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有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明辨是非的好干部,她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干好本职工作。正如麻怀村来说,石头再硬,硬不过民心,邓迎香就是这么一位“女愚公”,她克服艰难险阻,带着村民们砍山凿洞,一锤一镐,用了10多年时间,硬是在大山肚子里“刨”出了一条道路。仅一座山峰的隔阻,村民外出就必须攀越悬崖峭壁,从山脚爬上山峰,再从山顶下到坡脚,耗费一两个小时后才到稍许平坦的村级公路--这一“耗”,也就耗去了村民千百年来的致富梦想。而这种阻隔与梦想,使“愚公移山”的传奇在此变成现实,罗甸县董架乡麻怀村普通女党员邓迎香带领村民13年凿石挖洞不止,“啃”通了216米长的“人工隧道” ,让村民外出从此不再爬山绕道。
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从先进模范的身上看到一则又一则“寓言故事”在现实中实践,从而达到坚定理想、筑牢宗旨、淬炼党性的可行性,就是要我们“平时常汲取,关键靠的住,生死豁得出”,在面临紧急时刻,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公而忘私的自觉为国为民办实事、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