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热点 | 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与对策

2023-12-17 20:52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2001年,伴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及《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颁布,标志着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正式启动,这也是我国首次将“走出去”从部门工程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以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目标,无疑为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方向和新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中国电影,普天同映”等项目相继启动,推动了国产电影海外传播的进程。

一、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

1.文化折扣现象

文化折扣亦称“文化贴现”,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他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很多优秀的国产电影难以进入欧美主流媒体,美市场乃至海外市场的文化折扣现象越来越突出,中国电影出现了最明显的文化折扣现象。许多国内电影在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和文化表达等方面过于强调本土化,而忽略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接受度。例如,《道士下山》虽然在本土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但由于其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不佳。

2.电影制作缺乏独特性和原创性

国内电影在内容上往往缺乏独特性和原创性,大量充斥着漫改、网剧改编等类型。这些电影的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都比较雷同,难以吸引海外观众。首先,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常常被批评为缺乏独特性和原创性。这主要是因为许多电影在故事情节、人物设定和表达方式上存在雷同,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例如,《小时代》系列电影虽然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其在国际市场上却未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其次,原创性是电影制作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在国内电影制作中,往往过于依赖已有的成功模式,而缺乏新的创意和突破。例如,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流行的玄幻、仙侠题材电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但也存在故事情节雷同、缺乏新意的问题。

3.电影制作质量更待提高

国内电影市场日益火热,导致了许多投资者对电影投资热情高涨。但是,这种投资热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影制作质量的下降。许多电影在制作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导致了品质上的问题。由此带来的口碑和票房双失,使这些电影更难在国外市场上立足。首先,国内电影制作往往在时间上存在很大的压力。为了赶档期,许多电影在制作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导致了品质上的问题。例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制作上因为时间紧迫,导致特效和画面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其次,国内电影制作在资源上往往也存在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电影制作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流浪地球》虽然在制作上展现了中国电影的较高水平,但其中许多特效和场景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4.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制作水平

国内电影在制作上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制作水平。这种国际化的视野和制作水平包含很多因素,如剧本质量、特效制作、导演团队等等,缺乏这些因素往往会让国内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例如,《一步之遥》虽然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其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导致了许多国外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

5.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了解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进步相较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作品数量有限,且在国际市场上的票房收入和口碑评判较低。同时,还存在着市场多元化不足、创作内容与国际市场需求不匹配、制片能力不足等问题。首先,许多国内电影在选择目标市场时过于单一,缺乏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市场需求的了解,导致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例如,《唐山大地震》虽然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国际市场上却未能获得预期的票房和口碑。其次,国内电影在创作内容上往往与国际市场需求存在不匹配和制片能力不足的问题与例如,《长城》虽然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其制片企业在国际化运作和市场开发方面的不足,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未能获得预期的票房和口碑。此外,美国电影80%的收入来自非银幕营销,而我国情况却恰恰相反。

二、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对策

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电影产业因其在国际交流和国际交换中的先导作用日益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成为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途径。

1.提升影片质量,减少文化折扣

中国电影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影片制作技术和叙事手法上。然而,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还需要在影片质量上做出更大的提升。这包括提高故事的原创性、角色的深度和复杂性,以及视觉效果的精细度。同时,要减少文化折扣,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的观众和审查制度。为此,制作团队可以尝试与国际合作者合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呈现中国的故事。近年来,中国电影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已经在全球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和口碑,这得益于其高质量的制作。这些电影不仅展示了中国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也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而《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成功地将中国武侠元素与西方电影制作技巧相结合,从而得到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中国需要加强对电影人才的培养,包括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等。同时,要鼓励和支持这些人才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他们的才华。此外,还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电影制作团队尝试新的叙事方式和技术手段,以推动中国电影的进步。目前,许多中国电影人才都在国际上获得了重要奖项和认可,如导演贾樟柯、演员周冬雨等。他们在国内外电影节上获得了许多奖项,这证明了他们在电影制作和表演方面的才华。

3.加强政策调整,加快国家电影出口战略的实施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中国电影“走出去”。例如,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电影出口,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措施,以及与外国政府和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中国电影提供更多的国际发行机会。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中国电影周、设立中国电影节等方式来推广中国电影,提高其国际知名度。中国已经实施了国家电影出口战略,通过与国外电影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举办中国电影节等活动,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发行机会。例如,中国与意大利共同举办的“中国电影节”活动就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4.养企业“走出去”的意识

中国电影企业需要认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国际市场。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例如,政府可以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和政策环境,以及提供投资和合作机会。同时,企业自身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企业开始关注国际市场,如万达影业、华谊兄弟等。这些企业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与国外电影机构建立联系,为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例如,万达影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电影院、参与国际电影制作和发行等,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5.选择合适的“电影市场信号”来影响海外受众

电影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体验性,受众在进行观影体验之前无法得知电影的实际质量,因此只能通过电影方释放出来的信号来做出自己的决定,因此面对海外市场的受众,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来吸引消费者就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选择海外市场的明星参与演出,不同国家之间的电影联合制作是如今电影打开海外市场的一个常用策略。即使是在国际市场中已经拥有很高市场占有率的好莱坞,在制作影片的时候也会不可避免地选择其他国家的艺人。许林在2018年的研究中提到目前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的90%来自中外合拍片,好莱坞演员加盟华语影片也早已经见怪不怪,《长城》13.6%的高北美票房占有率,不得不提到马特·达蒙、威廉·达福、佩德罗·帕斯卡这三位好莱坞演员。《叶问3》也邀请了迈克·泰森参与演出,因此北美票房也得到了1.7%,成了35部影片中的第二位。

6.衍生产品也是文化输出与电影出口的重要环节

在国产电影产业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出口至海外,国产电影对于电影产业的关注度一直在电影本身即电影票房层面,而对于电影背后可以拥有巨大盈利空间的衍生产品的关注度还不够,并且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国际授权业协会《2018年全球授权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授权商品零售额共计2716亿美元,但我国仅占3%。2016—2018年全球电影衍生品销售额超过电影票房收入,而我国电影衍生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电影衍生品收入占比远低于票房收入占比。目前国内尚未形成这样的大型制作公司,虽然也存在不少影业集团在打造自己的电影衍生品产业,如2016年《大鱼海棠》通过众筹方式上线衍生品,当日销售达到300多万;2018年《捉妖记2》上映前便策划了以胡巴为主的衍生品,正版授权胡巴公仔销售近20万件,销售收入400万;但是衍生产业链的效果体现还是主要集中在国内领域

7.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都存在“传而不通”的困境。为避免刻板化、模板化、宣教化的“硬宣传”,就需要作品立足于精耕内容,丰富和增强作品的看点和卖点。一方面,电影作品在制作时就要保持自身的特色话语体系和特点;另一方面,电影作品的制作还要站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厘清中西方差异,根据海外观众的特点,依照传播对象的思维方式“讲好中国本土的故事”。电影作品的对外传播,实质上就是一场在差异文化交流中寻求可发展空间的历程。因此,中国电影要在世界市场取得成功,首先需要立足本土故事基础,在其中找寻素材,挖掘看点,打造精品。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市场总票房成绩排名第一的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成功挺进了全球年度票房第5名,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该片还获得今年中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这部电影向全世界人民刻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形象,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他们保家卫国时的义无反顾,看到了他们感天动地的战友之情,看到了他们不畏艰辛、不畏牺牲的民族战斗精神和民族奉献精神,向全世界人民娓娓道来中国的历史,讲好中国的故事。 综上所述,提升影片质量、加强人才培养、政策调整以及培养企业走出去的意识都是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有效对策。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鸣筝,张鹏霞.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研究:语境,维度及方法[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1(1):7. 2.耿芸,于兵.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

影视热点 | 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与对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