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我推荐小鹏从未成功这件事

2023-05-16 13:04 作者:就是那个工  | 我要投稿

我2020年11月提车小鹏P7后驱超长670E,从那时开始,身边的朋友也陆续购买了电车。因为知道我买的早,很多也都会来问问我的看法和体验,问问我推荐哪些产品。

 

这些朋友我无一例外都有推荐小鹏,但没有一个最终购买小鹏的。

 

1、律所合作伙伴,2020年因为绿牌要购买电车,需求是轿车。当时电动轿车选择不多,在model3、P7、比亚迪汉里面做选择。第一个去看的3,被做工震惊,无框玻璃靠近A柱的防水橡胶稀烂,瞬间否决。再去看比亚迪,不知道为啥那个门店漆黑一片,装修风格不堪,加上看车体验很差,也否决。最后看得P7,外形什么的都满意,玻璃橡胶整齐,估摸着差不多就这个了。

 

后来秒提Model3,因为驾控很强,加上品牌和时尚感,冲抵了做工问题。否决P7一个是因为牌子,一个驾控不行。

 

2、原律所同事,2020年就开始看车,想要绿牌。陪我试驾了P7,第二天我陪他试驾汉、蔚来。后面陆陆续续聊得比较多,他想买车,但是不着急。受我的蛊惑,对于智能配置产生了兴趣,希望买一台配置未来几年都不落伍的车。P7硬件落伍了,不选了,P5芯片落伍,也不选了,汉试驾了之后否定,3的智驾太贵然后空间不够舒适。最后选择了智己L7,因为外形好看,智驾硬件可以免费升级,于是成为了天使轮车主。等车17个月终于提车,驾控舒适都一流,直呼真香。

 

3、两个高中同学、一个高中同学的男朋友、一个同事的老公,2021年到2022年购车,最后都买了Model y。他们对智能要求不高,都是对空间有要求,于是我都有推荐小鹏P5。但是在底盘、品牌、驾控面前,P5虽然整体做得不错,但很快败下阵来,P7空间不行,G3不可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4、昨天,姐夫说想买绿牌车,预算30万,想要suv,核心需求是续航要实在。我极力推荐G9,这是电车产品力天花板,各方面都一流。我解释了半天sic、800v,姐夫听得云里雾里,他就疑问为什么别家也标差不多续航。尤其是问道我的P7续航怎么样的时候,简直暴击:

“G9续航非常的实在”

“那你的P7怎么样?”

“我的不行,P7老款车续航打折很高,不实在”

“那你还说小鹏续航做得实在?”

 

姐夫就很不理解为什么同一个厂家,车型之间搞那么大差异,我怎么相信你说的实在是真的呢?

于是后面姐夫就去看理想去了。

 

回想这些推荐然后否定小鹏的过程,会让我思考他们对于产品的印象、感知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及这些方面小鹏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好?

 

我目前觉得是产品一致性不足,导致了品牌印象的模糊。旧的落后的体验,对冲了新的先进的体验。

 

品牌印象来自于产品和其他因素,特斯拉和比亚迪做电车做得都早,品牌影响力大,各种技术自研,形成了“有自主技术的大品牌”的印象。在此之上,特斯拉的产品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始至终他们都坚持简约内饰和操控,一致性会让一种印象被加深,现在说到操控,电车就绕不开特斯拉。与之相对的,比亚迪则是坚持基于自研的性价比,叠加民族品牌的声望,加上底盘、操控各序列之间差异不大,也保持了一种一致性。

 

小鹏作为新势力,没有那么强的品牌影响力,所以品牌印象更多需要来自产品。可是小鹏各个产品的体验差距过大,对于用户来说不仅仅是选择的认知成本过大,而且最终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印象。

 

P7开卖后,依然在卖G3、P5这两个老平台车,底盘用料和素质差距过大。更何况老平台还是油改电。P7的底盘用料印象,被对冲;

 

P7外形超一流,G3也算合格。但P5、G9没能达到同样的水准,酷炫的印象被对冲;

 

G9、P5的热管理都做得不错,续航扎实,但苦于老P7、G3的续航不达标,新的续航扎实的印象被老产品对冲;

 

P7原版四驱标配cdc,底盘素质非常高,操控很棒,但后驱很差。G9顶配双腔空悬非常强,但后驱同样减配。同一个产品序列中,四驱和后驱底盘体验差距,导致同一个产品的底盘、操控评价也被对冲;

 

智驾方面,G3、P7、P5、G9,四款车,六种硬件方案,四种屏幕风格,甚至原来还有完全没有智驾硬件的G版。对于在乎智能的用户来说,害怕硬件落后成为最大的选择困难。于是最大的产品印象“智能先进”,也被不断淘汰更新的节奏,所对冲。(我至今难以想象花钱买3.5的P5车主现在是什么心情)

 

三电方面,G9发布800v sic之后,P7i再次回归400v,导致本来用800v降维打击其他产品的态势,变成了用户再次疑问“P7i没用800v到底落不落后?”

于是如果对P7i营销太甚,甚至容易反噬,用户会觉得你自己没有坚持是不是意味着你自己都认为800v提升不大?于是最先进的高压平台这个印象,被对冲。

 

外形、内饰、底盘、平台、三电、智能配置,小鹏的几款产品在这些方面差异过大,导致自始至终没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固定的品牌印象,更强的产品力还没来得及展示,就已经被之前的产品力所拖累。而用户要理解这些产品的差异,又必须付出巨大的,甚至是反常识的理解过程。

 

精简sku我甚至觉得只是小鹏的很小的一步,赶紧淘汰老平台,各车型统一新平台和构建新的统一的体验,才是重中之重。

极氪001以操控闻名,因为即使是后驱版极氪也能选装cdc,能够保持统一的底盘素质体验。特斯拉虽然区分四驱后驱,但是两者的日常驾驶操控感,都非常优秀。小鹏应当重视,P7后驱版减配cdc,从而没能建立起P7驾控的印象,后面的车型不应该再增加同样的选择限制。


关于我推荐小鹏从未成功这件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