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小贴士(六十二)垄断(总结篇)

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垄断篇终于步入尾声。说实话,垄断可以讲的还有太多太多,但是大桥君详细在读的各位都已经把前几期的内容忘干净了(doge)
不管怎样,垄断篇即将告一段落。通过这期终结篇,我们来复习一下我们这四个月所学的内容吧。
1. 垄断是在其市场上为唯一卖者的企业。当一个企业拥有一种关键资源,当政府给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一种物品的权力,或者当一个企业可以比许多企业以较少成本供给整个市场时,垄断就产生了。
2. 由于垄断者是其市场上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面临它的产品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当垄断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就引起它的产品价格下降,这就减少厂所生产的所有产量赚到的收益量。因此,垄断的边际收益总是低于其物品的价格。
3. 正如竞争企业一样,垄断企业也通过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时垄断者根据需求量选择价格。与竞争企业不同,垄断企业的价格高于它的边际收益,因此它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4. 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低于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产量。这就是说,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对物品评价大于其生产成本的消费者不购买这种物品。因此,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
5. 决策者可以用四种方式对垄断者行为的无效率作出反应。它们可以用反托拉斯法使行业更有竞争性。他们可以管制垄断者收取的价格。它们可以把垄断者变为政府经营的企业。或者,如果与政策不可避免的不完善性相比,市场失灵肯定要小,政府则可以无所作为。
6. 垄断者通常可以通过根据买者的支付意愿对同一种物品收取不同的价格来增加利润。这种价格歧视的做法可以通过得到一些本来不想购买的消费者而增进经济福利。在完全价格歧视的极端情况下,垄断的无谓损失完全消除了。更一般地说,当价格歧视不完全时,与单一垄断价格相比,它会增加或减少福利。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