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番外】爱情

2021-12-17 12:42 作者:pengo2025  | 我要投稿


爱情

Adam’s Curse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We sat grown quiet at the name of love;

We saw the last embers of daylight die,

And in the trembling blue-green of the sky

A moon, worn as if it had been a shell

Washed by time’s waters as they rose and fell

About the stars and broke in days and years.

I had a thought for no one’s but your ears:

That you were beautiful, and that I strove

To love you in the old high way of love;

That it had all seemed happy, and yet we’d grown

As weary-hearted as that hollow moon.

读红楼梦,有时候就像英文不好的人,阅读英文诗歌,既要弄懂每一个单词的意思,又要读懂句子,还要理清介词前后内容的关联,需要语义和语法的双重功夫,以期理解作者说了什么和其深层次的用意和情感表达。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描述了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描述了一段没有婚姻的爱情。

爱情,不过是眼泪和无奈。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李焯雄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为什么产生了爱情?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先提出相反的问题。

1,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为什么没有爱情?

因为封建礼教的规定,导致男女分开教养,双方没有接触的机会,到了适婚年龄,跳过恋爱环节,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撮合下直接步入婚姻。这里,不许有爱情!

2,和宝玉发生过肉体关系的袭人、碧痕为什么没得到宝玉的爱情?

因为,那不是爱情

3,宝钗、湘云和宝玉也经常相处为什么没有发生爱情?

因为,没有触电的感觉

 

宝黛为什么产生了爱情。

1,青梅竹马。

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七年男女不同席。但这个规定被贾母打破了,一是给了宝玉丫鬟,二是宝黛居寝同室,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青春期情窦初开。在作者笔下,贾母是反礼教的。

2,日久生情。

三观一致。在作者笔下,贾宝玉叛逆,反科举,排斥仕途经济,湘云和宝钗则相反,这便产生斥力,把贾宝玉弹开,进而被黛玉吸引。在作者笔下,林黛玉也叛逆,她对针黹女红不感兴趣,爱好看书写诗,没有宝钗、湘云那样的“劝学”,不会给贾宝玉带来压力。

情人眼里。林黛玉长的美,容易触发异性的审美开关,林黛玉风趣幽默,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力,林黛玉柔弱爱哭,容易引起异性的保护欲,林黛玉作诗新颖,容易博得异性的欣赏,林黛玉直人直语,容易卸下对方的防备心。总之,林黛玉“惯着、向着”贾宝玉,如同贾宝玉“宠着、捧着”林黛玉。

共同启蒙。在贾母营造的反礼教环境里,他们拥有共同的爱情启蒙经历——读《西厢记》,然而这里,不许有禁书!书却是小厮茗烟带给宝玉流进大观园的,礼教社会里禁书得以自由流通?莫不依然是作者的反礼教表达吧。

3,互为知己。

第三十二回原文:

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作者用了七个“知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宝黛爱情,是原本不该发生的事情。

 

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没有选择我们必须恋爱。

——张楚

原文: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是缘分?是荷尔蒙?是一见钟情?是久别重逢?是命运的安排?是上天的眷顾?在一个反礼教的环境下,两个反礼教的人,互相欣赏互相关心的青春期中的少男少女,又怎能不发生点儿什么呢?

爱情,是年轻人轻而易举的特长。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早在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年即1784年,梦觉主人在红楼梦抄本甲辰本(梦觉本)上作序,提到“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引导人们去白居易提及“红楼富女”的诗中找寻答案。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组诗的第一首就是提及“红楼富女”的《议婚》。

《议婚》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

天下没有纯正的乐声,只要听起来悦耳,使人感到欢娱就行。

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人世间本无什么标准的美色,只要自己认为好看,那就是美女。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

即使容颜相貌相差不大,但是家庭穷富差异悬殊。

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

贫穷会被嫌弃,富贵会被追捧。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住在富丽堂皇的阁楼里面的富家小姐,常常用金丝线绣织绫罗嫁衣。

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人来了,也不收敛,才刚刚十六岁,还常常撒娇装傻。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

家人还没有开口张罗,就有人上门提亲,并顺利地嫁人了。

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

住在简易的陋室里面的穷苦小姐,一个人,都长到二十多岁了。

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

头上戴的是不值钱的荆条钗,衣裳没有任何装饰。

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

有好几次,人们上门想下聘礼,但是到了说好的日子,又开始犹豫。

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

好的媒人上门撮合姻缘时,主人安排酒宴,杯里倒满酒。

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

媒人拦住大家饮酒,说上几句自己的见解。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

有钱人家女儿容易嫁出去,但是会仗着娘家有钱,轻视自己的丈夫。

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

贫穷家的女儿难嫁,出嫁比较晚,嫁出去会懂得善待夫家人。

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听说,您家要娶媳妇,不知道娶媳妇真正意义是什么?

(摘录自百度百科)

这最后一句灵魂的叩问,恐怕连白居易自己也没有答案,然而,他有过一段未婚先恋的经历。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19岁的白居易喜欢上了邻家15岁的女孩湘灵,写下了上面这首诗。到了27岁离乡求学,又陆续写下了《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等诗作,怀念他远方的恋人。37岁时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

《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44岁的白居易被贬江州,途遇漂泊他乡的湘灵父女。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53岁的白居易,任满回程,故村旧邻已经物换人非,湘灵,也不知所终。

不知道一代文豪白香山闭眼前,是否会发出“宿孽总因情”、“由来同一梦”的慨叹。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的《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有一天,庄周在草地上睡觉,做了一个梦。他在睡梦中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然飞舞着,四处游荡,快乐得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也忘了自己是由庄周变化而成的。过了一会儿,庄周忽然醒了过来,但是梦境还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起身看了看自己,又想了想梦中的事情,一时间有些迷惘。他竟然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了。究竟是他在自己的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它的梦中变成了庄周?竟然分不清哪一个是真的。这件事让庄周很有感触,他觉得,有时人生中的梦境和真实的生活是很难区分开的。梦境有时会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而在真实的生活中也会让人有身在梦中的感觉。庄周认为,世间万物就是这样不断变化着的,人生也是这样不停变幻着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摘录自百度百科)

秦钟、红楼、香菱、鹦鹉、荆钗、碧纱窗、瓜洲渡……

林黛玉何尝不是那个碧纱窗下“谩言红袖啼痕重”的湘灵?

令“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究竟是琵琶女还是湘灵抑或两者都有?

既是“情不情兮奈我何”的愤慨,也是“更有情痴抱恨长”的无奈。

爱情,是老年人望而却步的奢侈。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

人们一边祝福“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一边发出“围城”的感慨,心中一边升起“生活在别处”的弥望,一边又陷入“一切都是注定”的怀疑……

红楼梦的作者,对于婚姻和爱情,并没有答案,把唏嘘空出来,留给后世人去回味那“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的无奈。

为爱情定义,从来是徒劳

《铁达尼号》、《燃情岁月》、《怦然心动》、《两小无猜》、《朗读者》、《德州巴黎》、《美国往事》、《革命之路》、《柏林苍穹下》、《人鬼情未了》、《暖暖内含光》、《本杰明巴顿奇事》……

层出不穷的故事,总是失去,无法拥有,不可得、不得已,这令人感同身受的悲情内核,早已是被无数人体会到的眼泪和无奈了。

也许,爱情和婚姻本就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投出正面就失掉了反面,赌了反面却掷出了正面。敢不敢赌?能赌几次?又有几次能赌对?又有多少人赌对了呢?

明珠终会暗淡成鱼眼珠么?也许会,也许不会,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呢,愿赌服输吧。

【红楼番外】爱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