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玉刚在全国青联第十三届全委会网上主题直播中的演讲

2020-08-17 15:19 作者:听云观鱼  | 我要投稿

在成长中见证成长

                   ——青年人与传统文化的复兴

       大家好,我是李玉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成长中见证成长,青年人与传统文化的复兴。

       我出生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那个时候城里的孩子能够接触到艺术教育,我最初想象它是什么样子都非常难。当时离我最近最现实的艺术其实是写字,幼小的我仅仅是握起了一支笔,我就感觉自己握住了全世界。

        而后我的故事便广为人知,当时带着200元钱离开家乡,却四处碰壁,最后沦落街头,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幸运的是我得遇良师开导,教会我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还有寻找自己内心的方向。后来我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戏曲,苦练技艺,头也不回地追逐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国风这个词这几年被别人提及的越来越多,这是令人非常欣喜和欣慰的。当初在我的成长阶段,那个时候韩流日风正在盛行,我当时一直在想数千年的文明,我们坐拥的文化财富难道不够多吗?我热爱戏曲,但已经很少有年轻人能够完全的接受戏曲,我便做出了将戏曲还有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一个大胆的尝试,那就是大家就非常熟知的我的经典之作——新贵妃醉酒。没想到从此之后,戏腔便常常的被所有的音乐人融入到新的音乐作品当中,比如说这几年非常红的有几首音乐,我给大家清唱几句,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歌:兰花指捻,红尘似水,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大家猜到是什么歌了吗?这首歌叫做牵丝戏,还有前一段我曾经唱过的一首歌,叫做赤伶。这些诸多的大火的国风歌曲,它让我看到了在新的时代当中传统文化被激活的希望。我越来越明白,唯有我们自己能发现和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之美,才能不迷失在外来文化的强烈的冲击之中,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被世界尊重的文化,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应该就叫做——文化自信。

        应该在2006年,互联网上就已经有了一大批的青年人,出于他们自己的爱好,开始用影视游戏的古风纯乐填词,唱起了非常中国味的歌曲。2009年,我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做了我在国外的第一场音乐会,而同期我发现了一些年轻的古风音乐团体与音乐人,他们也开始在做原创的古风音乐,比起之前单纯的只是填词,已经上升了一个非常大的台阶。

       2010年到2015年,由于我希望自己的艺术更加的立体和多维,我便先后打造了我自己的舞台剧,比如说《镜花水月》《四美图》,还有《昭君出塞》。之后我也带着这些舞台剧走出国门,在国外演出了很多的场次,而与此同时刚才讲的那批音乐人也在迅速崛起。2018年6月16日,我清晰的记着这个时间,因为那是共青团中央的一次研讨会,那个时候见到诸多的我曾经并不认识的古风歌手,看似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交集不多,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在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同时也欣喜于他们的成功。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爱好程度,决定了它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所以我才一直坚持用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寻求着我自己的发展。

无论是率先将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还是在舞台剧当中寻求突破,都是为了令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能够发现传统之美,而且去热爱它。传统文化的回归,正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去年当我带着新的舞台剧《昭君出塞》在美国巡演的时候,现场来了非常多的穿着华服的中国的留学生,那一刻我突然感觉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我也感恩于当下的年轻人,在复兴民族服饰方面付出的努力。他们自发穿上华服走向街头,起初总是要面对人们怪异的目光,然而他们非常的有勇气来面对世俗的误解,还有偏见。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华服文化,努力的渗透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变成一种态度,还有生活方式。

现在国家也不断的加大对华服文化的支持力度,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华服日,便极大的提升了华服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良性氛围。如今你是不是也时常在街头上看着身着华服的青年人,坦然自信地在人群当中行走,遇到同袍,默契一笑,微微的行礼,举手投足之间传递着中华礼仪之邦的翩然风采。这种景象我们怎能不动容?

        我还在不断的成长,同时也见证了年轻人的成长,我不知道我这样的人会在传统文化的复兴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却知道我走的这条路,半生无悔。


李玉刚在全国青联第十三届全委会网上主题直播中的演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