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学霸得了艾滋病!值得每个人深思
19岁的小刘在华东某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首次前来检查...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考验却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
他被发现患有艾滋病毒。
这种可怕的病毒何时进入自己的身体?
他很容易想起来。那是大一学期末。考前复习任务繁重,压力大。复习结束后,他邀请了几个朋友在周末去网吧放松一下。凌晨,他去了KTV,喝了三罐啤酒。迷迷糊糊,他和一个刚认识的同性纠缠在一起。...
那一天离他高考结束,整整一年,高考时间,在学校里,他曾经以623的成绩成为唯一一个进入985大学的好学生,他也成了父母甚至学校的骄傲。
每个人眼中的好学生,现在却得了艾滋病…
刘明的事,不是个例。
以下数据表在网上流传,据说是西北省某省疾控中心公布的累计HIV(艾滋病毒)人数前15名高校名单:
当我看到这张表时,我真的很担心。985、二十一等名校赫然在列,每一所学校的感染人数在10-20列之间。尽管乍一看数量并不多,但若放眼全国大学,则令人心旷神怡。尽管乍一看数量并不多,但若放眼全国大学,则令人心旷神怡。
根据新闻报道,仅在北京,就有722名大学生被发现为艾滋病。
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当时中国有3077名学生感染了艾滋病,这一数据每年都在增加,到目前为止,数量将更加巨大。
更令人惊讶的是,根据最新的艾滋病统计,2012-2018年平均每年有641例新发现15岁以下艾滋病感染者,平均有146名新发现15岁以下艾滋病患者。
感染艾滋病的人年龄越来越小,在学生中的基数越来越大,让人不禁反思,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缺乏家庭教育
第一道防线失守的学生艾滋病防治
根据中国青年网对全国160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89.23%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艾滋病知识,这些大学生参与调查。
其次是学校教育、校园教育活动等,各占68.06%、62.33%。
而且家庭教育这一块,却只占21.92%,可见,父母在艾滋教育方面,严重缺位!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缺乏独立判断的年龄。
然而,随着手机的高度普及和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图文和手机都在摇晃,微信聊天很容易发生一种充满好奇和“方便”的性行为。
如果父母不把艾滋病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他们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因为他们缺乏艾滋病知识,这些新鲜的性行为。
关于艾滋
你必须了解这些事情:
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致命的传染病。目前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制品、母婴传播、组织器官移植传播、静脉吸毒等。
根据国家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约有82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存活,报告死亡25.3万人。
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有40104例新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其中93.1%是性传播,27968例是异性传播,9394例是同性传播。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艾滋病的传染速度和死亡率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认知,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男性和男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染源。
因此,拒绝男性和男性的传播,拒绝不洁等高危性行为,不与陌生人和接触不久的人发生性关系,婚前最好不要发生性关系。结婚时一定要做婚前检查。记得带避孕套做爱,这是我们消除艾滋病感染的重要途径。
高危性行为之后
一定要及时服用阻断药。
众所周知,因为男性行为在没有避孕套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粘膜损伤,从而感染艾滋病,属于严重的高危性行为。
但是,与艾滋病毒携带者、吸毒者等同性高危性行为,同样存在很大的风险。
因此,如果你在发生性行为时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那么你会发现对方属于HIV阳性或高危人群(男性和吸毒者)。
所以请尽快服用HIV阻断药物,一般在2小时内最好服用,72小时以上再服用,阻断效果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