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 10 年后关于选专业的回忆与复盘:请尽量充分了解专业,并坚持自己的思考【高

2023-06-27 13:48 作者:ZeromaX訸  | 我要投稿

视频文稿

大家好啊,这里是 ZeromaX。上一期在高考前简单聊了一下自己的高考时候的回忆,现在应该高考已经结束了,在出分前应该是比较轻松的时光,所以高考考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但在这段时间里,也可以预先开始准备填志愿选专业相关的一些计划了。所以这一期就结合我自己高考填报志愿的一些经历,分享一些我复盘后的想法。这一期重点更多可能是结合回忆聊聊结合自己特点进行选择的重要性,不会太牵扯到专业选择的职业前景推荐之类的。现在的自己对专业的看法,如果有感兴趣的话,后续视频再说吧。

那么这一期就先这样开始咯!


可能有些人生规划比较清晰的学生会在更早的时间就开始进行专业选择的计划,等成绩出来只需要结合实际分数做调整即可。但我想大部分同学可能都和当时我一样,可能高考前也有去了解大学的专业,但数百个专业摆在你面前,加上高考前备考的紧张状态下,估计很难有时间去一一具体了解。直到考后才真正有大量时间可以细细思考每个专业选择。

我自己当时就是在这个时间才去具体了解了一下各个专业,然后如果按我自己想法应该就是想去理工科的专业就行,如果具体来说可能就是对计算机和物理比较感兴趣。

计算机主要是自己之前也喜欢在电脑上随便鼓捣点东西,虽然说起来上不了台面,相关的经历可能也就是简单学习了 Flash 制作,然后定了些《电脑爱好者》之类的杂志半懂不懂地翻翻;完全谈不上像一些大佬那样什么初高中就各种信息学奥赛啥的,但总归还是有点兴趣而且略懂皮毛吧。

物理则是原来喜欢看相关的科普书籍,对数理逻辑的推演还是比较感兴趣。其实看数学方面的科普书籍也不少,但是正如上一期里面提到的,我对自己数学的水平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的——还行,但没好到那种程度——所以也没考虑相关专业。

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有些想法可能有些简单,比如说科研和单纯学习某个学科的知识,这两者差距其实还是挺大的,但其实分析的思路也大差不差——主要就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性格、特点,加上专业本身的特性,去思考专业选择。其实如果让十年后的我,也就是现在的我去想这些,我可能做的选择还是和那个时候差不多,只是可能会给出更多对现实外界世界的观察、分析、思考和理由。在不对一个普通高中生那个时候的阅历和思考抱过高的期待的前提下,所以我感觉那时候的分析其实已经算是比较结合我自己的特点做出选择了。


但是,事情后面的走向却有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味道了,且听我慢慢道来。

因为那一年高考成绩不错嘛,我和我父母就也联系了各个临近分数线的院校招生组,咨询填报志愿相关的信息。当时是有招生组(也是最后录取我的那个大学)那边反馈分数基本可以,就是专业可以面谈细细斟酌,刚好招生组来我们市里的时候,可以见一下。

于是那天就在市里和招生负责人见了面,了解了一下相关各个专业的信息。当时情况是物理应该是不太可能的了,分数应该是不够的。而计算机主要就是说了一下是“青春饭”之类的原因,也不推荐(我不记得单看分数够不够了)。然后一番聊天讨论后,最后定下来可以选三个专业保证录取,按顺位就是:化学、材料、电子。

现在回过头去想,后来我分数线就是擦着线进的,按这个顺位,“生化环材”大概率是逃不过啊。在这期我不想过多讨论生化环材——也就是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四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问题。(毕竟虽然我自己读的是这个专业,但本科毕业后就没往专业方向走的我没有什么资格去谈这个问题,具体可以自行搜索那些硕博大佬的讨论)我主要还是简单从根据自己思考选专业的角度来复盘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和招生组见面的半天不到聊下来,就把自己的想法都抛弃了,完全没有坚持自己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分析。其实认真分析,这个选择在不考虑后续就业等情况下,对于我来说就已经不是很好的选择了:自己对于化学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基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了解,之前可能就有看过一本相关科普的书,而且还没看完,是确定录取这个专业后又捡起来看的。在这种情况下,仅凭不到半天的聊天,就轻易定下来这个挺重要的人生决策,不得不说轻率了。而且现在想来,化学作为一门实验重于推理的学科,和自己其实也不太符合。

但这个选择也并不是说绝对不行,毕竟很多人做出这种专业上妥协的选择,目的是为了选择这所大学,然后在大学争取转专业或者保研考研的时候换专业。问题还是在于:自己当时其实就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但实际行为上,则简直就有点上来就冲着调剂掉自己想选的专业的态度去的,看起来就挺离谱。

不过如果我现在分析的话,主要还是一种特别消极的抑郁情绪在其中占了大头(这里姑且简单称其为抑郁情绪吧,我也没看过心理医生),导致自己对上哪个专业、哪个学校没有特别积极的态度。其实上一期提到数学考试上被干扰的事情,之所以自己比较无所谓,某种程度上也和这个因素有一定关系。甚至其实从高考出分到最后确认录取的时候,我都没啥感觉。那个时候可能还让人显得有些荣辱不惊的 feel,不过现在自己回想起来其实已经是一些后续的先兆。这个就是题外话了,未来这个话题可能我也会出些视频聊聊。


话说回来,这种没有坚持自己的选择的情况,就会给后续带来一系列的困扰。

首先得重新为自己学这个专业寻找到意义(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以此让你自己学下去。那么如果没有找到的话,就要在很多的外界压力下裹挟着前进,缺少自己认同感时就会有很严重的空虚感,在内心不够坚定的情况下心理也会受到各种冲击。

尤其是现在往往说到各个专业,其实都有人读过这个专业的人劝退,说明各行各业的都有难处。大学生就业近些年也确实一直每年都说是最难的一年,说明其实到了大学也要面对各种内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自己不能找到属于你自己学习专业的意义或理由的话,这种生活要么每天对于你来说都是一种折磨,要么某种程度上你就得对这种意义的思索逐渐麻木,这样会好受些。

我个人就属于没有在化学专业寻找到我个人的价值,最后放弃了。这个过程也很煎熬,一方面你得面对“行行出状元”,“人家读得你就读不得”,“已经学了这么久”,“没有专业不行只有人不行”之类的外界质疑,另一方面你还要面对自己的质疑,“是不是我还了解的不够?”,“也许真是越老越吃香?”。

那么在你有选择的时候,又何必先去做妥协呢?尤其是只有在你对专业多少有价值寄托的情况下,你才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也许很多人会说:“高中生懂啥?你对专业的喜欢不是真正的喜欢!” 云云。我当然不否认有那些选到不喜欢专业,但实际读下来慢慢喜欢上的人,但从个人角度上来说,我觉得去赌这个概率有点没必要。

更何况想要降低这种误判的话,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取全面准确的专业信息,而不是说抛弃自己的想法。但我看来,18年左右的生活,足以对自己基本的优缺点、喜恶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唯一可能缺少的,就是对大学专业的具体内容的了解。

那么现在网络其实非常方便,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也足够多。那我觉得,高中生选专业要做的:就是多去和真正读过大学这个专业的人接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那个专业读得好的人还是读得差的人,都去接触。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

有条件的话,可以找身边人。就算没有,那现在其实 B 站上也有不少相关的选专业的分享,我觉得参考参考也不错。需要注意几点的是:

一、在读大学生和已经就业的工作人的观点都需要参考,否则在读大学生的观点有时可能会存在当局者迷的问题。

二、失败者的经验也是重要的,不能只想着成功的一面。如果成功者概率太低,对于个人风险也太大;

三、时效性的问题,专业情况也会随时代的变化;

四、注意说话人的个人身份,如果他不是相关专业的人,我个人建议就是:你当他在放屁

注意以上几点,我觉得其实选专业需要注意的大方向就不会出太大问题。

可能有些人还是会焦虑担心自己选专业不够好的问题,那我想,毕竟对于专业的走向,未来我们基本无法完全精确的预测(毕竟这不仅和专业本身价值,也与社会劳动力供需关系,行业周期涨落等等复杂因素都相关。如果你可以 100% 精确预测的话,那估计直接去做金融投资相关的工作人家也很欢迎)。

更多的还是后续保持一个类似的态度,在转专业、保研、考研、找工作等节点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自己的职业选择,也是可以的。专业选择很关键,会决定一时,但毕竟也不是就让你一辈子绑定在上面了。(虽然很多人的压力会让你感觉是那样的,但其实不是)这肯定会比早些选上更合适自己的专业更辛苦,但毕竟未来这东西个人角度很难全盘掌握,只能根据当下的信息去做判断,后续持续观察调整。

好吧,这一期内容又有点多了,感觉自己还是不太适合这种宏大话题的杂谈啊,一不小心就罗里吧嗦一大堆,而且重点还是自己的回忆,这样一番谈论下来,感觉话题有点虚,不知道对观众们有没有帮助……

简单总结一下吧:选专业,建议就是在充分了解各个专业学科实际内容和就业前景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因为就业前景这个东西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物质层面以外,寻找一些和自己兴趣、性格相匹配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也许也是比较重要的。在后续生活中,也可以持续保持这种态度,进行观察和思考。

好吧,这期就到此为止了。在此祝广大高考生们在成绩出来的时候可以获得一个好成绩,现在可以开始好好研究一下专业情况,后续选专业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吧!

下一期还不太确定聊些啥,可能在填志愿前再深入、具体地聊聊专业和志愿相关的话题;也可能根据我考研的惨状,在高考出成绩后聊聊万一成绩不理想怎么办。此外就是可能话题拆分的更细一点,不然接近 20 min 一期真心顶不住。不知道观众看后感觉如何,也欢迎评论区提建议。后续看看我自己做视频状态如何,持续做调整吧。

好吧,那就下期再见咯,拜拜~ peace!

高考 10 年后关于选专业的回忆与复盘:请尽量充分了解专业,并坚持自己的思考【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