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设定-部分时间尺度
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依据星体与纬度而来,不再同维度统一,受到晨昏线影响。
对于大部分宜居星球,一个昼夜周期是24小时左右。因此,一个标准日被定义为24小时。
对于自转轴有倾角的行星,不同纬度的昼夜占比可能有所不同。不过对于绝大部分的星球,天空光照的变化都是基于日出、白昼、日落、夜晚四个阶段的。
对于有太阳和月亮的星球,从星球地面上看,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是依据天体运行规律的(而非原版MC始终保持180度间隔)。
年月更迭
不同星球的年和月可以有很大的不同,这取决于行星和卫星公转周期。有的星球没有卫星,有的星球本身就是卫星,那么与月份相关的部分就异常麻烦。
故事主线所在的星球——启作星,是一颗类地行星,于是这颗星球有着与地球相似的历法:
・启作星一年的长度大约438天(438.1522天);
・启作星的恒星月33.468天,朔望月36.237天,于是启作星的一年也被划分成12个月,但每个月有36-37天;
・启作星历法是纯阳历,与地球相似,但置闰更复杂,以冬至为一年开始,单数月有37天,双数月有36天,闰月是4月,每6年1闰,每210年32闰(每210年中,66、138、210都不是闰年)。
状态效果
绝大部分状态效果的持续时间是原来的20倍,比如延长版水下呼吸的持续时间从8分钟变成了2小时40分钟。
・海龟壳提供的水下呼吸时间现在是1分20秒,水下憋气的时间现在是5分钟,且氧气槽的恢复速度从每0.2秒一颗气泡延长到了每秒一颗气泡。
・迷之炖菜、信标、潮涌核心、海豚提供的状态效果也被提升到了原来的20倍。
・潜影贝导弹带来的漂浮效果从10秒延长到50秒,受影响实体现在会上浮45米。
・不祥之兆的持续时间被极大延长,从1小时40分钟延长到了5天5夜,120小时。
・村庄英雄的持续时间被极大延长,从1小时延长到了3天3夜,72小时。
・凋灵、凋零玫瑰与凋灵骷髅造成的凋零效果持续时间被拉长到原来的两倍。
・女巫造成的中毒效果现在会持续15分钟,缓慢效果会持续30分钟,虚弱效果会持续30分钟,非常恶心。
烧炼/酿造/配方用时
烧炼和酿造的时间(包括批量烧炼和自动酿造)变成了原来的2倍。相应的,燃料能支持燃烧的时间也是原来的2倍。
・现在篝火需要一分钟来烧炼一次食物,熔炉需要20秒,烟熏炉和高炉需要10秒。
・现在酿制一次药水需要一分钟。
生物成长
现在幼年动物和幼年村民/幼年猪灵等幼年生物成长为成年需要两天两夜(48小时)。不过给幼年动物喂食仍能减少10%成长时间。
同理,成年生物的繁殖间隔(冷却时间)现在是12小时;成年鸡每12-24小时下一次蛋。
随机刻
在每个gt,执行区块刻的区块中,按世界区段网格划分的每6×6×6=216个区段(每个区段包含16×16×16=4096个方块)默认会被随机选出9个方块(可重复)给予一个“随机刻”。因为随机刻是被随机赋予的,无法预测某个方块何时会接收到随机刻。
随机刻的分布服从泊松分布,其间隔的中位数为3406.95秒(56分46.95秒),即有50%概率不超过3406.95秒,也有50%概率超过3406.95秒,也有可能需要更短或更长的时间:例如,有1.5%的概率间隔时间小于75秒,也有1.1%的概率超过3小时。随机刻的间隔的平均值为4915.2秒(81分55.2秒)。
・受此影响,作为的每个生长阶段的平均时长从6小时(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至42小时(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不等。因此,最理想的情况下(间行种植,周围留空)80%的作物能在38个小时内成熟。
・其他一些植物的生长周期也被大幅拉长了。
⑴甘蔗平均约21小时51分钟(16随机刻)生长1格,同类型的植物还有仙人掌、下界芦苇、余烬藤(Cindercane)、枪药草(Propelplant)等;
⑵海带平均约9小时45分钟(约7.14随机刻)生长1格;
⑶竹子平均约4小时6分钟(4.096小时)生长1格,同类型的植物还有金黄茎秆(Sythian stalk)等。
(详情请见

《特性设定-随机刻》)
生成周期
生物大致划分为五种类型:攻击型,被动型,水生型(例如鱿鱼),水生环境型(例如鱼)和环境型(例如蝙蝠)。
在基础生成下,攻击型生物有一个每12分钟执行一次的生成周期,而被动型以及水生型每24分钟才有1次生成周期。
因此,在满足生成条件的地方,攻击型生物会频繁生成,而被动型生物(即动物)很少生成。大多数动物都是在区块生成时一起生成的。
(详情请见

《特性设定-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