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恶之心》学犯罪心理,2个连环杀人魔同时存在?Netflix揭原案细节
上一篇:韩国第一侧写师《解读恶之心的人们》,金南佶审讯戏的4个突破口
详细分析了前两集最精彩的审讯戏,引出犯罪心理侧写的必要性。
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警察对于犯罪行为分析还很陌生,甚至毫无概念,自然会质疑分析组的侧写。因为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

面对残忍奸杀并分尸女童的杀人犯,宋霞永找出犯人的行为模式是分尸,犯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宋霞永分析其分尸目的是为了隐藏罪行。

注意这里有一个伏笔。剧中下一个出现的连环杀人犯具英春,也会出现分尸的行为模式,并且更缜密、更有系统性,分尸目的也会比这个犯人更复杂。
后面会谈到具英春的人物原型——柳永哲。

结合片头打黄雨伞的小女孩,令人联想到“素媛案”赵斗淳。
甚至在这部剧播出的2022年,赵斗淳已经出狱一年多了······犯罪心理学教授们在《想知道真相》节目中也判断他再犯的可能性很高。

无良记者将针对女童的性犯罪写成是“错误本能”发布到网上,也反映了追求独家热点的舆论乱象,实际上却对犯罪缺乏客观正确的认知和重视——“犯罪是本能吗?”

代表着媒体良知的女记者的目光,也是宋霞永共情的目光。导演将女记者的文章以旁白形式,与宋霞永哀悼被害者的画面剪辑在一起,她写出了他想说但没说的话,“我们能做的,只是长久地记住那个孩子并悲伤而已。”

就像纵火犯出于对火的迷恋,总是会在不远处观火,连环杀人犯也会重回犯罪现场,不仅是观赏自己的“杰作”,回味当时的快感;也是一种享受瞩目的表现。
具英春还围观自己的通缉令,看电视、搜集报纸上关于自己的报道,从中找到受瞩目的优越感,以补偿自己边缘性人格障碍内心的卑劣感。


美剧《犯罪心理》通常会拍下犯罪现场周边围观群众的照片,以便后续仔细观察,因为犯人很可能就在其中。
警察发布的只有背影的通缉令并没有震慑住具英春,反而让他更加蔑视警方、更加自信,转而发掘新的犯罪方式。

在警方还摸不着头绪,无法锁定嫌疑人范围时,连环犯不断在进化,具英春伪造警官证、自学接剖知识、拍全身X光片,是为了更隐秘的快感、更残忍的犯罪——分尸。
他的分尸与女童案犯的分尸不同,他有彻底的计划,多种原因导致了这样的行为模式。


从他的住处可以看出,摆放整齐的报纸、干净的地板、整洁的床铺,他是一个很注重干净,或者说这方面有些强迫症的人,和之前的女童案犯有些相似。

“当他找不到下手的对象的时候,他会回到以前曾经得手过的地区。他会回到案发现场、墓园,象征性地在泥土上翻滚,让心中的幻想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活过来。”
上述是《破案神探》书中对一位连环犯在的行为描述,符合心理冷静期的表现,在心理冷静期犯人并不是无欲无求不想杀,而是从幻想、回忆中获得暂时的替代满足。当满足感消散,就会进行下一次犯罪。

可以对比一下剧中的作案工具,与现实中的作案工具,一个亲手制作的特殊锤子,还原度非常高。
还有剧中伪造警官证、自学解剖学、自己拍X光片的细节也是真实改编!


而Netflix纪录片里更侧重残忍罪行的描绘,比如他把被害者分尸后,将头部用橡皮筋绑在厕所挂卫生纸的地方,让血一点点沥干······
我想电视剧不会拍到如此残酷的场面,毕竟《恶之心》是避免猎奇、专注心理的作品。
除了残忍的场景描绘,Netflix纪录片中也有详细讲述韩国警方当初是多么无能和愚蠢,这点还蛮值得一看!
剧中金科长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啼笑皆非的“线索”,说案件发生的地方,首字母都是一样的,如gg、cc······令宋霞永感到非常荒谬、无语。实际这也是纪录片中讲过的,当时的警察确实说过一样的话······
也许观众常常吐糟,韩剧故意把非主角的警察塑造成愚笨的形象?但如果看了那部纪录片就会知道,是错怪······事实上,真的抓不到。
好不容易抓到了,结果一个不注意,犯人大摇大摆从警察厅门口逃走了;还有一个飞踢把被害者家属踢下台阶的警察······

常常感到现实比电视剧还要荒谬。
《恶之心》第6集最后,又一个新的连环杀人犯出现了——郑南奎。他每天练习跑步,为的是杀人后能够快速逃跑,不被抓住,跑步速度几乎快达到运动员的水准。
剧中有一个细节,这位新的连环犯刺向被害者时,不是从后面偷袭,而是让被害者转过身来,正面攻击。
现实中,这也是郑南奎的犯罪行为模式,他一定要正面看着被害者痛苦死去的表情,在对方的痛苦中获得快感。
这下,首尔竟然有两个连环杀人魔同时存在,恐怖升级!

而宋霞永和国荣秀要如何运用犯罪侧写,找出这两个连环杀人魔,会是后面剧情的最大看点!
《恶之心》很有魅力的一点是,它提供多种了解犯罪心理的方法,给有不同需求的观众们。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观众,都能在其中学到东西。
可以当做犯罪心理入门课程,跟着宋霞永一起学习,拿着“讲义”的警察们提问、解答的场景,也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每一个侧写是怎么推论来的。
如果是已经有涉猎,对真实案件了如指掌的观众,也能跟着宋霞永一起“沉浸式”探案,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哪些是真实的案件细节?哪些是戏剧化改编?与一般悬疑犯罪剧的不同侧重点是?
《恶之心》就是这样丰富多样,既有现实意义、社会批判,还能学到知识、多方面探讨的作品。在因冬奥会停播三周,苦苦等待第7集的日子里,不妨多了解一下戏剧背后真实的案件吧!

相关参考列表:
《想知道真相》191026期
(4位侧写师分析4位连环犯)
《想知道真相》190928、191005期
(华城连环杀人案-李春在)
以华城案为原型的影视作品:电影《杀人回忆》韩剧《信号》《岬童夷》《隧道》《火星生活》
Netflix纪录片《韩国雨衣杀手:全面追缉柳永哲》
以柳永哲为原型的电影:《追击者》
综艺《环环相扣的老故事2》E06.210415
(郑南奎案)
综艺《表里不同》E1.
(姜浩顺案)
综艺《Radio Star》E751.211222
(3位侧写师+1位法律影像分析)
公众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