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论】关于姑苏蓝氏
《魔道祖师》里,僧人蓝安还俗立家,绵延数百年后逐渐演变成出场时的姑苏蓝氏,在魏无羡的少年时期添上清淡却绝难以忘怀的一笔,是塑造蓝忘机人格的摇篮。但因其家规繁多,制度严苛且缺乏变通,并不怎么受欢迎。且蓝启仁对魏无羡所修邪门歪道多有苛责厌恶,蓝忘机忤逆长辈受下三十三道戒鞭终身烙痕,种种都让人敬而远之甚至反感讨厌——
但这些人里没有我,我是亲蓝派,别在我这里踩蓝。如果你以我的立场判断我接下来的话就是在无脑给他们洗,现在请直接拉黑我。
我所知的最常见几个声讨理由:
1.蓝忘机之母,因弑杀青蘅君亲师成婚被囚,母子多年分离,最终病逝,“蓝氏未曾追根究底询问缘由,使其被冤”。
是,最后一句我加了引号。原文里借由蓝曦臣之口说出这段旧事,表述如下:
蓝曦臣在龙胆花丛边俯下身来,温柔地抚弄着那些娇嫩轻薄的花瓣,道:“我父亲在年少的时候,一次夜猎回程途中,在姑苏城外遇上了我母亲。”他微微一笑,道:“据说,是一见倾心。”
魏无羡也笑笑,道:“年少多情。”
蓝曦臣却道:“可这女子对他并没有倾心,并且,杀死了我父亲的一位恩师。”
这当真是超乎想象,魏无羡明知追问是很失礼的事,但一想到这是蓝忘机的父母,便觉不能不问,道:“为什么?!”
蓝曦臣道:“我不知,但想来无非‘恩怨是非’四个字罢了。”
第二段:
树叶沙沙声响,屋前的簇簇龙胆花随风款摆摇曳,缱绻万千,魏无羡的目光落在小筑木廊之上,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孩子,束着抹额,端端正正地坐在屋前,沉默着等待那扇门打开。
他道:“蓝夫人一定是个很温柔的女人。”
蓝曦臣道:“我记忆里的母亲,的确是这样的。我不知道她当年什么要做那样的事,而事实上,我也……”
他深吸了一口气,坦白道:“并不想知道。”
原文里从来没有说过蓝氏不曾彻查此事。家主恩师被家主未婚妻所杀,此事不同于魏无羡经历,穷奇道失控错杀金子轩,温宁金陵台失控都与金氏有关,而金氏对魏无羡本就不怀好意,不会给魏无羡任何机会。
但蓝忘机之母并非如此,她是青蘅君的心上人,是已经得到信任能出入蓝氏寻到机会杀了青蘅君师傅的存在,事情发生后,以蓝氏刻板绝不会姑息,但也恰恰是因为蓝氏刻板,他们才不会随意定罪,必然要证据确凿后决断。
青蘅君一边是爱人,一边是亲师,以他最后不愿辜负任何一人的选择来看,不查真相直接问罪,合理吗?
青蘅君夫人杀青蘅君恩师内情不得而知,但以事迹来看,她绝非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之辈,青蘅君与她拜了天地她愿不愿意不得而知,囚她在龙胆小筑母子分离她恨不恨没有直接表述,但她先后生下两个年龄差距不小的孩子悉心教养,以蓝曦臣所言不曾见过有谋划逃脱怨恨忿怒或是心灰意冷的抗争表现,究竟她是不是完全无辜被冤,青蘅君是不是一厢情愿我认为已经很明确了。
“恩怨是非”从来不是简单的黑白,更多时候都是灰色。青蘅君是那一辈唯一一个明确得号者,姑苏蓝氏也不是独断专行的温氏,蓝曦臣说他不知道,不想知道,却从未说他无法知道——
请做好阅读理解。
退一万步,疑罪从无,怀疑蓝氏不分青红皂白冤枉蓝忘机之母,认为蓝忘机之母无辜,到底只是书外人自己的想法,永远不能当做唯一“真相”,除非有一天作者明确写出来,那才是定罪的时候。
姑苏蓝氏的确古板,他们的确无法理解青蘅君夫人的复杂抉择,不再信青蘅君夫人对青蘅君有真心,他们在乎蓝曦臣兄弟,不敢让青蘅君夫人教养孩子——
蓝曦臣兄弟自小与母亲分离对几人而言都是痛苦,但以蓝氏角度而言,这同样是他们不愿意而又无可奈何的选择。父母亲人都选择不主动对蓝曦臣兄弟道明,未尝不是想让孩子跳出纠葛的祝福。
2.关于青蘅君和蓝曦臣的闭关逃避,“懦弱”
原文如下:
蓝曦臣道:“我父亲得知真相,自然是很痛苦。但再三挣扎,他还是秘密把这女子带了回来,不顾族中反对,一声不响地和她拜了天地,并对族中所有人说,这是他一生一世的妻子,谁要动她,先过他这一关。”
魏无羡睁大了眼睛。
蓝曦臣继续道:“礼成之后,我父亲便找了一座屋子,把我母亲关起来,又找了一座屋子,把自己也关起。名为闭关,实为思过。”
顿了顿,他道:“魏公子,你能明白,他这么做是为什么吗?”
默然片刻,魏无羡道:“他既没办法原谅杀死他恩师的凶手,也没办法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去死,只好与她成亲保护她的性命,又强迫自己不去见她。”
青蘅君是蓝氏家主,精心教养年少有为,却为了杀师之人担下罪责自毁前途,选择闭关,以旁观者点评,他应该负起家主的责任更加积极的为蓝氏壮大而努力。
可蓝氏从来不讲功过相抵那一套,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从青蘅君决定替妻子承担此事的那一刻他注定有愧蓝氏,以他所受教养,任何口头弥补都像是冠冕堂皇的开脱。他信任蓝启仁,所以放手交权,将孩子也一并托付,但这数十年时光里青蘅君是不是真的只在屋子里关着什么都没做过——
蓝忘机比蓝曦臣小好几岁。如果青蘅君没出过门,孩子是怎么来的?总不能他为了不去见妻子决定分居思过,结果却把两人关一块儿了吧?最起码,不知出于什么情况他去看望过自己的妻子,同样,青蘅君这些年暗中有没有为蓝氏做过什么见仁见智,但这些都不是还算孩子的蓝曦臣和蓝忘机兄弟能知道的。
但你要是说他出关就是为了在有蓝曦臣这个继承人的情况下去强迫夫人生第二个孩子,我无话可说,还是那句话,拉黑我吧。
结局里蓝曦臣闭关,蓝忘机暂管事务顺便开解蓝曦臣,但没说蓝曦臣会一直闭关下去。蓝忘机闭关时蓝曦臣去开解他,现在轮到蓝忘机来照顾兄长,这是他们人生路上经历颠覆后的反思沉淀。
不同于青蘅君和他夫人的恩怨情仇爱恨难解,蓝曦臣只是困惑于金光瑶到底是什么人,思考自己的疏忽错失。青蘅君会出来看望妻子,蓝忘机会结束闭关教导小辈,蓝曦臣也必然有想明白的一日。
闭关≠逃避,他们也并不懦弱,每一个蓝氏人都承担了自己选择的后果,并且信任自己的亲人能包容帮助自己。
3.蓝启仁、蓝曦臣对魏无羡的评价,心性大变,邪魔外道,不夜天誓师蓝氏参加,助纣为虐围剿乱葬岗
这个我已经懒得说了,只要看过原著就应该清楚,第一世魏无羡自乱葬岗出来后表现乖张阴戾,性情不似少年时代的随和开朗,连他自己第二世回顾时都觉得那时的自己十分欠打,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可想而知。
文中多次描述他阴沉吓人的细节,说他是因为遭遇灭门之祸,说他从乱葬岗出来必然有的改变,说他张狂是为了掩饰金丹不存,说一千道一万,那时候的魏无羡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他的情况。他不说,谁去体谅?除了蓝忘机,没人会对此感兴趣。
而射日之征非是一家之为,魏无羡出力极大不假,但单凭他一人绝难拿下温氏,在这点上蓝氏并不亏欠魏无羡。温若寒的确说仙门百家一群乌合之众,不成气候,但请看全文是什么:
温宗主当时便发言了。这四家之中,兰陵金氏是根墙头草,眼下看众家义愤填膺搞什么讨伐,他也跟着参一份,但若节节败退,很快就会明白自己在自讨苦吃,说不定马上又要回来抱着温家的大腿哭爹喊娘;清河聂氏家主过刚易折,不能长久,不用别人动手,迟早要死在自己人手里;姑苏蓝氏被烧得一败涂地,蓝曦臣转移了藏书阁回来继位家主,他不过是个小辈扛不起什么大事;最可笑的云梦江氏,满门屠的屠散的散,就剩一个比蓝曦臣还小的江澄,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手下无人,还敢自称家主,举旗讨伐,一边讨伐一边召集新的门生。
简而言之八个字:不成气候,不自量力!
所有站在温家这一边的人,都把这场射日之征当成一场笑话。谁知,三个月后,形势却完全没有按照他们所设想的道路发展!
河间、云梦等多处要地失手被夺,倒也罢了。如今,竟然连温宗主的长子都被人斩首了。
这段出自魏无羡夷陵追杀温晁时的情势描述,可以自己去翻,在他修成鬼道归来前四家已经发挥出了自己的力量,从来不是魏无羡一人之功。蓝氏支援各家,蓝忘机见一次劝阻一次,蓝氏从来没有恭维过魏无羡所修之道,而一切结束后,蓝氏也没有如他人一般抨击造谣,对魏无羡所修表现出嫌弃。
金陵台上魏无羡逼问金氏,一言不合便威逼动手,这不符合时下礼节,也绝非少年时的魏无羡所能做出之事,以日后穷奇道失控一事来看,蓝忘机的劝阻蓝曦臣的“心性有失”,并非单纯是空口造谣看之不惯的轻率所言。
说此话代表蓝氏站队,金氏才敢出手设计,在原文中此事发生后金氏并未动作,双方平静了很久,直到金江联姻金凌满月礼魏无羡受邀,温宁失控杀了金子轩才真正引发悲剧。
后温情温宁上金陵台谢罪,温宁失控杀了数十人,大多为聂氏蓝氏中人,原文如下:
魏无羡原本是无视了这些人的,可走过去时,忽然听到人群中传来低低的“鬼将军”三个字。他顿时驻足,凝神细听。
“鬼将军也真是凶残……说是来请罪,又忽然发狂,在金麟台又大开杀戒啦!”
“幸好当天我没去!”
“不愧魏无羡教出来的狗,见人就咬。”
“这魏婴也真是。控制不住就不要瞎炼,炼出来条疯狗也不拿链子拴好,迟早有一天遭反噬。照这个趋势我看那一天不远了。”
魏无羡静静听着,指节和面上肌肉都微微抽搐。
“兰陵金氏好倒霉啊。”
“姑苏蓝氏才倒霉呢!杀的那三十几个人里大半都是他们家的,明明他们只是来助阵平息事端的。”
“好在终于把鬼将军焚毁了,不然一想到有这么个东西成天在外边晃,还时不时发一发疯,真是睡觉都不安稳。”
不夜天誓师时描述:
清河聂氏也有数名门生丧生于发狂的温宁之手,聂明玦冷冷地道:“竖子嚣张。”
姑苏蓝氏起初非是问罪,而是平息事端而来,但因鬼将军伤及无辜,自此表现中立的姑苏蓝氏和清河聂氏与魏无羡正式敌对,和之前金陵台所言并无干系。
而此次事件里,并未明言鬼将军失控属人为设计,是读者的自行延伸,认为有金氏参与其中,进而发展到蓝曦臣轻信一事,暂且按下不表,之后再论。
仅以现在文中所看,鬼将军先后失控,先杀金子轩再杀蓝聂子弟,若是魏无羡所指使则此人难留,若不是,鬼将军无疑是一大隐患,从哪个角度发落温宁问罪魏无羡都是情理之中,蓝氏没有理由维护他。
而不夜天誓师,各家与魏无羡势不两立,双方会怎么样,真相调查如何,在后来魏无羡的再次失控中都已不重要了,血仇结下,再难平息。
上乱葬岗并非是因为魏无羡为邪魔外道,也并非他包庇温氏余孽,山上是否为老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金陵台上无辜身死的蓝氏弟子,不夜天魏无羡合并阴虎符大开杀戒。
魏无羡曾在暮溪山挺身而出,为旁人也为自保,而蓝忘机同样在别人逃走时的危急关头救下他彼此扶持,这样的“恩”抵不过这么多人命,也抵不过天下大势,所谓恩将仇报并不成立。
且围剿乱葬岗时蓝氏聂氏并未上山,温氏老弱的死和他们没关系,这是书中明确所言。当时他们在山下防止凶尸逃出为祸人间,当然也可以想阴暗点,他们怕魏无羡走上绝路后像不夜天一样报复社会,所以在山下防备。
到第二世一切结束,魏无羡随蓝忘机回到蓝氏,蓝启仁依旧看魏无羡不顺眼——
第二次乱葬岗围剿蓝启仁看到魏无羡侠义固然有所改观,但他们天生性格不合,魏无羡也不是万人迷,不喜欢就不喜欢,蓝启仁也没有像狗血家庭剧里的恶婆婆一样刁难风言风语,平日也基本不干涉两人过日子,强求他非要像喜欢蓝忘机一样喜欢魏无羡,那纯属做梦。
这时的不喜欢无关魏无羡所修之道,上辈子魏无羡少年还修灵力时他们就不对付,有些人天生不合不是罪过。可以不喜欢,但是别诋毁。
不过我的确觉得蓝启仁欠魏无羡一句话,可在原著这些纷纷扰扰恩怨纠葛之后,蓝启仁说了反而不符合他固执古板的人设,魏无羡也不会在意这种小事。
4.关于轻信
蓝曦臣被很多人反感的一点,就在于他和金光瑶的纠葛。喜欢金光瑶的觉得金光瑶没有对不起他,是他辜负,而讨厌金光瑶的觉得蓝曦臣太相信他以至于害了很多人——
首先,蓝曦臣是个人,不是神。他和金光瑶相交多年,不止他,魏无羡、蓝忘机、聂明玦、金子轩、金子勋……全文除了聂怀桑没有人怀疑过他,而聂怀桑也是在他兄长身亡后才开始怀疑,挖掘真相谋划复仇,金光瑶长袖善舞之本事可见一斑。
第二世,在魏无羡怀疑金光瑶后蓝曦臣选择不信,脱离主角视角,你会因为一些找不到由头的蛛丝马迹就去怀疑和自己多年亲密的义弟吗?魏无羡没拿出证据前,蓝曦臣坦然表示自己难以信任,却没有选择就此按下,而是积极帮助魏无羡和蓝忘机调查真相,是想还金光瑶一个清白,而在乱魄抄一事明了后有了证据,蓝曦臣心绪复杂,却毫不犹豫站在了道义一边,开始与金光瑶周旋,于情于理他都无愧对。
上一世,穷奇道截杀没有证据说明蓝氏参与其中,原文是:
那是一支直冲魏无羡心口而来的羽箭!
魏无羡猛地抬头,只见山谷两旁、山壁之上,四面八方、各个角落里钻出来许多人。约三百来号,大多数穿着金星雪浪袍,也有其他服色的,皆是身背长弓,腰挎宝剑,满面警惕,全副武装。以山体和其他人为掩护,剑尖和箭尖,尽数对准了他。那支率先射向魏无羡的羽箭是为首一人射出的。定睛一看,那人身形高大,肤色微黑,面容俊朗,很是眼熟。
“其他服色”,没见卷云纹,百人伤亡多为金氏,不存在蓝氏子弟未经家主调遣私自跟随金氏子弟埋伏魏无羡一事,而金陵台问罪温宁,温宁凶尸之身的确存在不可控因素,其实力常人难敌,即便猜测金氏算计失控很是合情合理,证据呢?没有证据先来定罪,其义其理可对?
即便是金氏算计,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人总有防备不到的时候,温宁失控原因不明,蓝曦臣有没有调查原委不可知,况且调查了真相就一定能出来吗?蓝曦臣轻信金家,那聂家同样有伤亡,对金光瑶有些看不惯的聂明玦会不会去调查?不说那个破案手段没有成熟发展的时代,现代又有多少不明之案,难道能凭此责怪所有人吗?
洗华由蓝曦臣为缓解聂明玦情况而给出,金光瑶弹奏,但是聂明玦自己答应由金光瑶弹奏,没有人提出反对。每个人都信任金光瑶,聂明玦聂怀桑蓝曦臣……别只针对一人,活着某种意义上并非幸运,蓝曦臣痛悔自省是他身为君子的操行,不代表旁人可以以此定他之罪。
聂明玦一案金光瑶算计在先不假,但他是不是真有杀人之心未可知,但后来聂明玦急怒下与金光瑶争执时的一句“娼妓之子”无疑是一张催命符,此言语从口中吐出,本身便代表了高高在上的轻蔑。
聂明玦、金光瑶、蓝曦臣三人义结金兰的最终悲剧,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过错,而是三人性格所致。
金光瑶出身不仅仅是寒微,在旁人眼里来看说是低贱也不为过,他出身青楼,耳濡目染这迎来送往卖笑讨好,骨子里却又是傲的,所以他会忍耐等待时机,也会忍无可忍暗算修士,更把被无数人瞧不起的青楼塑成庙宇要人供拜,他骨子里就是不甘于命运的抗争者,也是不择手段的阴谋家。
聂明玦是清河聂氏板上钉钉的继承人,他受父母疼爱,兄弟和睦,天资甚高,所以他不懂为出身所累被人嘲讽讥笑是什么滋味,他不懂修为低下无法堂堂正正与人对战有多艰难,他也不懂被父亲轻鄙兄弟践踏有多隐忍。
他认为有人抢夺军功就该堂堂正正报上,而不是暗算他人,他认为金光瑶在金氏破受看重就该及时劝阻金光善而不是助纣为虐,但聂明玦不曾知道底下人生活的艰难,不懂得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不懂得沆瀣一气的肮脏,不懂金光瑶对人性的怀疑和失望,也不懂金光善有多冷酷绝情。
他和金光瑶的分歧,根本上是源于并不共通的阶级。哪怕金光瑶爬了上去,也只是爬上去的。
而蓝曦臣比起他更柔和些。蓝氏的教育让蓝曦臣同样坚守道义与人为善,父母的经历则让他对一些并不光明的手段有很高的容忍度。相比起聂明玦的刚直强硬,柔如春风又经历火烧云深的蓝曦臣更明白世道不易,求存艰难。所以他懂得取舍,会适时让步体谅他人,会给予机会。
原文如下:
他对蓝曦臣把孟瑶杀人嫁祸、诈死逃跑之事原封不动转述一次,听完之后,蓝曦臣也怔然了,道:“怎么会这样?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聂明玦道:“被我当场抓住,还有什么误会?”
蓝曦臣思索片刻,道:“听他的说法,他所杀之人,确实有错,但他确实不该下杀手。非常时期,倒也教人难以判定。”
第二段:
蓝曦臣笑道:“这位魏公子说过,繁文缛节他通通不想理会,别说是不佩剑了,就算是不穿衣服,旁人又能奈他何?真是年轻啊。”
蓝曦臣是一个很包容的人,他既有道义之心,又有家主的大局观,会审时度势采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也会谆谆劝导彼此各让一步,更不吝惜自己付出。
穷奇道之变,他秉守本心未曾断言对错,愿意去平息事端,而到金陵台温宁失控蓝氏血染,他又明白他身为家主此刻该做什么。薛洋灭人满门被捉拿,在当事苦主选择闭嘴的情况下,他也尊重了所有人意见接受薛洋被永远看管的决定。金光瑶行事不够光明磊落蓝曦臣清楚,但他也明白改革从来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协商。金光瑶重名重利不假,但眼中却看得到百姓愿意做些利民实事,所以蓝曦臣默许——
但文中,蓝曦臣并不知他为金光善私设炼尸场排除异己,谋害聂明玦一事,没有任何一句话确切表明他知道,注意,是“确切表明”。
在最后观音庙,蓝曦臣保金光瑶性命也并非有包庇之意,而是他接受的教育和本身性格让他永远不会一人妄下决断,他没有一人执法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会选择如薛洋一般交由百家公审。
聂明玦认为世间事非黑即白,行事也如此,而魏无羡蓝忘机经过第一世心知世间事并非如此,但他们依然坚持黑白之行,而蓝曦臣更早明白世事复杂,在家主位上愿意白底之上留有部分灰迹,而金光瑶一直是灰色为底,片黑片白。
魔道每个人的性格独立而复杂,若以偏见预设立场片面去看待,真的……挺天真。
5.关于规矩
云深规矩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三千余条冗杂累赘,但若是细看其规定,小到何时休憩何时晨起,吃饭不得过多少碗,不得疾行不得高声,大到不可语人是非……
每一项都在规范言行,同样也为了礼貌和健康,想在他们幼年时便下意识克制自己培养品德。每一条都是有的放矢,不至于严苛到离谱的程度,这是他们的家风,也和出身伽蓝的先祖息息相关。
药膳过苦,然有益身体,早睡早起是良好作息,其他更不必说,这些规矩对缺乏自制力的人未必没有好处。而在各家子弟前来听学,对于规矩受罚说得很清楚,魏无羡罚抄是因为他作弊,受杖刑是因他屡犯,所以其他子弟没有受罚。而魏无羡打架回家,并未明说金子轩处置结果,但无论金子轩有没有回家,都要明确:魏无羡是屡犯!在此前提下,未必是蓝氏区别对待。
凡事有利有弊,规矩有助于培养礼仪,但划分越是细致越是死板,特殊情况下往往会误事或冤枉受罚,在变通不够的情况下产生的效果也令人啼笑皆非。同样,这些规矩使整个云深不知处的子弟化作整体,但在个人的性格表徵上则起到了一定限制,不够自由,缺乏热情,快乐也成为极其含蓄平淡的表达。
德行操守并非可以简单的被规矩框出来,人心难测,所以哪怕家规三千也依旧困不住人心。有的困好,有的任坏,前者如蓝忘机,后者如苏涉。
但我第一次看到拿苏涉来踩蓝氏伪君子。
苏涉,蓝氏门生,温氏召集百家子弟教化时随蓝忘机奔赴岐山,于玄武洞助纣为虐欲屈从温氏威压默认放绵绵之血引恶兽,被蓝忘机一掌打开,屠戮玄武后蓝忘机回返蓝氏,苏涉被驱逐出门,成为蓝氏弃徒。自此,苏涉和蓝氏两不相干。
此事中苏涉道义有失,但出于自保,且最终绵绵未曾出事,无论怎么看蓝氏这个惩戒都已经够了,要是因此要他的命,合不合适麻烦自己仔细想想。而放箭失手刺伤魏无羡,以当时情况纯属意外,不该以此定罪。
射日之征后立家秣陵苏氏,金陵台受金光瑶解围为其办事均是私下进行,无人知晓——
如果知道苏涉为恶,金光瑶所为也不至于十三年后爆出,要蓝氏提前清理门户纯属强人所难无理取闹。
金陵台点金阁上金子勋酒后无状劝酒一事,望周知:原著中蓝曦臣并未饮酒,剧版对此有改动,不要张冠李戴。而云梦抛花相见原为蓝忘机与魏无羡,而非蓝曦臣偶遇魏无羡,自然也无喝酒犯禁一事。退一万步,即便蓝曦臣饮酒,但家规为“云深不知处禁酒”,真要抠字眼,只要不在云深喝也不算违反家规,蓝氏兄弟不喝只是因为体质特殊而已。
附原文:
斗妍厅内,蓝曦臣和蓝忘机依次入席,席间不便再继续谈论方才的话题,蓝忘机又回复冷若冰霜的常态。姑苏蓝氏不喜饮酒之名远扬,经金光瑶布置,他二人身前的小案上都没有设酒盏,只有茶盏和清清爽爽的几样小碟,也并无人上前敬酒,一片清净。谁知,未清净多久,一名身穿金星雪浪袍的男子忽然走了过来,一手一只酒盏,大声道:“蓝宗主,含光君,我敬你们二位一杯!”
此人正是从刚才起就一直四下敬酒的金子勋。金光瑶知蓝曦臣蓝忘机都不喜饮酒,赶忙过来,道:“子勋,泽芜君和含光君都是云深不知处出来的人,规训石上可刻着三千条家规呢,你让他们喝酒还不如……”
金子勋十分看不惯金光瑶,心觉此人出身下贱,耻于和他同族,直接打断道:“咱们金家蓝家一家亲,都是自己人。两位蓝兄弟若是不喝,那就是看不起我!”
一旁他的几名拥趸纷纷抚掌赞道:“真有豪爽之风!”
“名士本当如此!”
金光瑶维持笑容不变,却无声地叹了口气,揉了揉太阳穴。蓝曦臣起身婉拒,金子勋纠缠不休,对蓝曦臣道:“什么都别说,蓝宗主,咱们两家可跟外人可不一样,你可别拿对付外人那套对付我!一句话,就说喝不喝吧!”
金光瑶微笑的嘴角都要抽搐了,目光满含歉意地望一望蓝曦臣,温言道:“蓝宗主他们之后还要御剑回程,饮酒怕是要影响御剑……”
金子勋不以为然:“喝个两杯难道还能倒了不成,我就是喝上八大海碗,也照样能御剑上天!”
四周一片夸赞叫好之声。蓝忘机仍坐着,冷冷盯着金子勋硬塞到自己面前的那杯酒,似乎正要开口,忽然,一只手接过了那只酒盏。
最后说一下蓝忘机三十三戒鞭受罚,同样,剧版对此做出了较大变动,原著里三十三戒鞭并非罚蓝忘机动情魏无羡,蓝氏讲求命定之人,无论蓝忘机喜欢何人,蓝启仁等人赞不赞同他们都不会对此横加阻拦,蓝忘机受罚是因他与长辈动手,三十三位长老加蓝启仁蓝曦臣叔侄,后二人免了自己那一道,但蓝忘机要是还想做蓝氏二公子就必须给家族一个交代。
恩怨难明是非难断,但魏无羡血债未平是事实,蓝忘机保下魏无羡必然要与家中冲突,向长老赔罪之罚他受得心甘情愿,但根本上还是新旧观念的冲突导致了此种结局,这也是蓝忘机对规矩的一次全新诠释。
综上,蓝氏古板不知变通,规矩繁多,是优点也同样是缺点,但从来都和“伪君子”无关,这个本应用到金氏身上的词用在蓝氏上,实在荒谬。
以上为原著中我个人对蓝氏的解读,求同存异,但禁止踩蓝踩羡忘。以后还会可能写一下有关于魏无羡,有关于蓝忘机,有关于江氏,有关于剧版和原著的看法,不加标签,只为给你们排我这个雷。
无法忍受我的言论,看不惯的话,还是那句话,拉黑我,彼此都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