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凿开七窍

2021-03-08 04:13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凿开七窍


         《庄子·应帝王》


【原文】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今译】

居住在南海的帝王名叫儵,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做浑沌。

   

儵和忽,常常去浑沌那里见面,他们时常在浑沌管辖的地方相会,浑沌招待他们十分亲善殷勤,接待他们甚好。


儵与忽相互商量回报浑沌的深情厚谊,说:“人人都有两眼、双耳、一口、两个鼻孔七个孔窍,用来看外物、听声音、吃东西、呼吸空气,这个浑沌却独独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出来七窍吧。”


他们果然开凿起来,每天在浑沌的身上开凿出一个孔窍,凿到第七天七窍凿通后,浑沌就死去了。



【赏析】

“儵”、“忽”都是虚拟的名字,都有急速、迅疾变化的意思,指急匆匆的样子,象征有为;“浑沌”是和合未分的样子,有浑厚淳朴之意,未破坏的自然状态,象征无为。

“儵、忽、浑沌” 都是庄子虚拟假托的人物名字。


庄子提倡自然,他认为世界的万物是浑一的,无所谓的区别和不同。世界的一切变化也都是出于自然,人为的因素是外在的,附加的。反对人工对自然的干预,作者以浑沌之死的故事来说明这点。浑沌的无孔无窍乃是天然而成,儵、忽却偏要以世俗常理来评判他,人为地干预他,结果造成浑沌的死亡。


它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有它的独特特性,我们必须尊重事物的本来面貌,切不可穿凿附会,尤其切不可搞无效乃至有害的劳动。


有为的举动,正好破坏了道家无为的思想。这种哲学思想应用在政治上,便主张帝王们清静无为,不可生事扰民。


《庄子·应帝王》的主旨是说明为政当无治。它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主张为政之道,无要需用干涉的手,应当顺人性之自然,以百姓的意志为转移。


那么,什么样的人“应”成为“帝王”呢?按庄子的主张而论,应是能够听任自然、顺乎民意、行不言之教的人。


凿开七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