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潘金莲的那杯毒酒里,藏了多少秘密,或许武松也有份
潘金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和西门庆勾搭成奸后,一杯毒酒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武大郎,那这一杯毒酒里面又隐藏着多少秘密呢?和他那个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小叔子武松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这段故事。
曾经安守本分,想做个好女人
潘金莲曾经是一个苦命人,也是一个恪守妇道的人,如果按她原来的人生轨迹,绝对不是后来的样子。
她也是有一个自己的爱情思想并对爱情忠贞的人,也许英俊挺拔的武松就是她的梦中情人,或者至少是她梦中情人的样子。

他被张大户看上,从而进入张家,张大户贪恋潘金莲的美色,就想据为己有,怎奈潘金莲誓死不从,因为在她心里边,张大户根本不是自己的理想对象,如果嫁于张大户,那她自己的一生也就再无色彩。
虽然出身下层并不高贵,但心中那丝残存的对理想爱情的期盼,那内心深处的对爱情深最美妙的憧憬,让她选择了誓死不从,虽然从了张大户也许会有更好的未来。
只是现实永远比理想更残酷,也更伤人,更让人心生绝望。
这个张大户也是一个狠人,自己得不到,也不让对方好过,他把潘金莲许给了又矮又挫的武大郎。
虽然大郎生性善良,人又勤劳,但是哪个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会是他呢?年轻女孩儿的心中,如果知道自己将要和这样的人过一辈子,是不是宁愿早死多少年了?

所以无情的现实让潘金莲几乎绝望,也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她知道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了,什么爱情和理想,那都是什么东西?
如果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进行,那就不会再有历史上的潘金莲了,也就不会有那样的传奇了。
小编更愿意感谢作者,虽然拍潘金莲的故事未必真实存在,但因为她的故事却让人更相信每个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总不会泯灭,也相信这样才是真实的人生。
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那一个人,潘金莲的小叔子武松。
叔嫂初相见,春心渐荡漾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母生百般,是指同样一胞兄弟姐妹,不管是在外形上,性格上,还是将来的人生成就上,会有千差万别的变化。
而这样的词语,用来形容武大郎和武松也再合适不过。
武大郎生性丑陋,又矮又矬,矮和矬就算了,面目也那么丑陋,又没什么才华,如果他是郭敬明,也许潘金莲就安心守在他的身边了。
而武松则恰恰相反。
不仅外形上生的高大威猛,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更有一身好武艺,却嫉恶如仇,浑身充满了英雄气概。

这样一个充满阳光和荷尔蒙的男性,出现在一个渴望真爱的女子身边的时候,可想而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怕对比,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果一辈子就守着武大郎过,那潘金莲封闭的心门也许永远不会打开,可是偏偏武松闯了进来。
其实对武松的欣赏也并非出于潘金莲的精心谋划,而是一种自然的情愫的流露,这从他们见面可以说明。
刚开始当武大郎带着弟弟回家见过嫂嫂的时候,一切其实都很正常,在打过招呼之后,潘金莲便忙前忙后的开始照顾小叔了,和平常的事情没什么两样。
可问题出在武松身上,这时候武松在干嘛呢?他又是怎么观察和对待自己的新嫂嫂的呢?
第一眼见到潘金莲的武松也惊为天人,他甚至毫无顾忌的打量嫂嫂,从头到脚,从睫毛到鼻梁到嘴唇到身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子,在面对一个美艳异常的年轻女子时,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

可是我们不要忽略了他们的关系,也不要忽略了他们生活的年代,他们是嫂嫂和小叔子,是在宋朝距今1000多年前的时代,你还会觉得武松的行为合适吗?
以前,嫂嫂第一眼见到小叔子的时候是不敢抬头看的,所以当潘金莲察觉到武松在看他的时候,便回看了一眼,这是她看到武松的第一眼。
而就是这一眼便一发不可收拾,它改变了武大郎的命运,改变了武松的命运,更改变了潘金莲自己的命运。
潘金莲封闭的新门开了一条缝,本已冰冻的心开始荡漾起来。

那一眼便胜却无数
只这一眼便胜却无数。
武松的高大威猛和浑身的男子汉气概,这第一眼便征服了潘金莲,这落差实在太大,怎能让人不心荡神移呢?
这不就是自己心目中曾经日思夜想的梦中情人吗?这不就是自己曾经描绘无数遍的梦吗?这不就是曾经的少女之魂吗?
这这一刻开始,她开始神不守舍,她的心门被彻底打开,封建道德的束缚已不存在,在她的心中只有对梦中情人的渴望,只有对爱情的追求在燃烧。

接着武松回来了,和哥哥嫂嫂一起居住,这让潘金莲心花怒放,当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在自己身边走来走去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潘金莲也许可以告诉你答案。
那武松又是如何对待嫂嫂的呢?如果他一开始就给出明确的信号,还会有后来的故事吗?
勾引了别人,你却假正经
武松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他能感觉到嫂嫂对他的情谊,所说对他的伺候和殷勤超乎异常,更超叔嫂的关系。
察觉到这些后武松也曾经寝食难安,他提出可以让士兵来照顾自己,但嫂嫂明确拒绝了,他说在家里只有家里人可以照顾。
武松明知嫂嫂的想法,却选择了接受,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也许此时的武松心里也在挣扎吧。
更过分的事情在后边,武松居然到镇上买了一个红绸子送给嫂子,也许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感谢嫂嫂的照顾,但这让潘金莲的内心更加心荡神怡,潘金莲确信武松是在乎自己的。

本来是你侬我侬,可武松却踩了刹车
收到红绸子的潘金莲,实际上此时已经失去了理智,她已经顾不得武松是自己的小叔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让她彻底迷失了自己,也让她采取了更进一步的行动。
她对武松的想法还不是百分之百确定,因为她需要进一步试探,以确定武松到底是怎么想的。
潘金莲进一步试探,他有一次准备了酒杯和小叔子喝酒。
首先她陪着武松一饮而尽,然后又以天冷为借口,劝武松喝个成双杯,武松没有多说,一饮而尽,然后又倒了一杯递给嫂嫂。

潘金莲喝完以后用自己的杯子又加满酒,并递给了武松,请注意,这时候的杯子是潘金莲自己用过的,而她把自己用过的杯子递给了武松,个中含义不言而喻。
此时的武松是怎么做的呢,他接过嫂子敬的酒再次一饮而尽,接下来又饮了三四杯酒。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以一个心智正常的女人来理解,都会认为武松已经领会了潘金莲的意思,并作出了回应。
此时的事情已经很明显,潘金莲在这些暗示的鼓舞下,继续自己一步一步的行动,而这让她跳进了无底的深坑,挖这个坑的就是武松本人。
如果说刚才只是语言上的试探,那接下来就该动手了。

潘金莲把手放在武松的肩上,用力的捏了一下,并说到,“这么冷的天,叔叔穿这么少,不冷吗?”
这时武松的表现依然让人难以理解,他竟然没有做出任何拒绝的表示, 这让潘金莲受到了更大的鼓舞,出现了后来的残酒敬酒事件。
武松无情,别怪潘金莲不义
半杯残酒,让武松再也忍无可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武松在女色面前坐怀不乱固然值得称道,但如果是真的正人君子,为什么开始不拒绝,反而是很受用呢?
面对自己真正喜欢人的冷酷无情,一方面是被小叔子伤害的无奈,另一方面更是对自己美好感情向往的破灭,以潘金莲这种追求真爱的性格无异于打击巨大。
此时的她面临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她比一般失恋的人更需要安慰,更需要有人倾诉,更需要破罐子破摔!
而西门庆恰巧在次时出现。

很难说此时潘金莲对西门庆是真正的欣赏,还是作为了武松武松的替身,甚或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报复,也或者兼而有之吧。
如果单纯从男女感情来说,是武松无情在前,潘金莲无义在后。
该去谴责谁
武松,潘金莲,西门庆,武大郎的故事也许真有其事,也许纯属作者杜撰,但不管怎么说,他揭露了一个现实,一个因爱生恨又因恨生乱的故事,每个人在其中都是受害者,又某种程度上是施暴者。
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去谴责谁似乎都不合适,谁都该负责任,而深究起来谁似乎有都没有错。
潘金莲的悲剧或许并不是始于张大户,也不是始于武大郎,更确切的说是始于武松,他不该在不合适的时候去敲开那扇本已封闭的心门,更不该在本应拒绝的时候只顾自己享受那种暧昧。

其他传说
民间还有其他的传说,有一些很奇葩,有一些分析下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比如一种传说就是武松与嫂嫂潘金莲勾搭成奸,在他们做丑事的时候被武大郎发现,他们怕事情传扬出去,就合谋害死了武大郎。
而阴险的武松在和嫂嫂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已经没有情趣,更怕嫂嫂因此拖累了自己的前程,又狠心伤害了嫂嫂。
故事有多种,自由君评说吧。
正所谓:
本来你有情我有意
怎奈何流水花落去
也罢也罢没有后续
没有你此生无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