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万物一”的本体论思想,谈谈跑者的两个合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篇》
6月6日晚,端午期间泡在酒缸里的身体逐渐苏醒,沸腾的血液在四肢百骸中奔驰,旺盛的跑意涌入每一处神经节点。2km的热身跑后,我又一次踏在了熟悉的公园跑道上。被齐腰割断的丛丛青草静躺在两旁,四散的清香好似一条条滑溜的鱼儿,顺着鼻腔直出大脑。与此同时,一道哲学的闪电自虚空而降,倏然垂落思维的深海,瞬间击穿了由纷乱思绪凝结而成的雪原。

孔夫子用“忠恕”来贯穿他的求仁之道,而奔跑在路上的我,现在又是被哪一信条牵引着呢?思来想去,旬月间不得其解。在这道哲学闪电撕裂思维宇宙的晚上,“万物一”三个大字升腾而起。接下来,我想由“万物一”的本体论思想出发,谈谈跑者的两个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

一、形神合一
永明七年(公元489年),以竟陵王萧子良为首的佛门信徒与范缜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辩胜诸人的范缜有感而发,整理并写下了《神灭论》。
面对当时佛教信徒笃信灵魂或精神可以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的说法,范缜则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回应。对应到跑步上,我们的躯体不断向前迈动,精神则根据眼、耳、鼻、舌、身感知到的色、声、香、味、触进行综合处理,引导躯体运动的频率、强度、方向等。且正如范缜所述,形神一体,两者不可分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一朴素的道理,那就是:一具行尸走肉是不可能自主运动起来的。
在认识到“形神一体”后,我们又该在跑步中如何做到“形神合一”呢?注意,在这里,我用的词语不是“同一”,也不是“统一”。我认为,前者是对鸿蒙未辟、宇宙初开之前的物我混一阶段的状态的描述,后者则是主客对立的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的体现,而“合一”是包含以上两者且超越以上两者的追求,这一状态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中略有叙述。

回归到现实的跑步中,我认为,做到“形神合一”并没有很高深的道理,概括来说就是一句话:让身体和精神都活跃起来。
身体上,一是做好日常坚持锻炼,让躯体能够胜任对应的跑步强度要求;二则是要做好跑前的热身,让身体“活跃”起来,逐渐进入奔跑状态。
精神上,一是要日常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足够的精力;二是要在每一次奔跑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精神的“积极性”,稳住“心气”。
尽管这里仍把“形”和“神”做了主客对立式的思维表述,但这只是为了便于表述和理解,我们的根源还是落在“形神一体”思想上的。比如,躯体经过每一次锻炼的不断打磨,能够拉高精力的上限和恢复速度;精神的充分活跃和兴奋则能够助推躯体登上新的高峰。正如B站up、跑步大佬“山雨小月”在他的视频里提到的:“从理论上讲,最终制约你跑步成绩的都是神经系统。”

这里的神经系统也有其具体的、可供观察和研究的“形”,一如范缜所言:“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
基于“形神合一”的跑步思想,能解释一个跑步中常见的现象:“我们业余跑者在追求pb的时候,“有心栽花”反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无心插柳”却最终超越了自己。”在我看来,“有心栽花花不开”的原因在于落入了形神分离的主客对立式思维漩涡,精神越急躁,躯体越紊乱,自然不容易跑出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来。而“无心插柳柳成荫”正是把握住了“形神合一”的要点,两者打出了更完美、更默契的配合,跑得更加专注、节奏更稳定,反而容易达成PB。

二、天人合一
庄子在《齐物论》里写道:“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古人的语境里,“天”的含义很复杂,不同时代的人又有不同的释义。在这里,我姑且先将“天”限定为天地万物。
在跑步机上、公园里、公路道旁、山野林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都是在“天”中奔跑,离开了“天”,人也就不存在了,更谈不上奔跑了。
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贯穿在每一次奔跑中,更直接的语言表达就是:我们要和周遭环境(人文的、自然的)建立稳定的、良性的交互模式。
温度、湿度、风速、天气、路面、坡度、行人、伙伴、植被、景色……诸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跑者,影响到每一次跑步的体验。
无论是略显单调的田径场绕圈,还是要时刻注意躲避行人和车辆的路跑,亦或是呼吸着清新空气的越野跑,建立一个与周遭环境更稳定的、良性的交互模式,能让我们跑得更有效率,也更愉悦。大道至简,如同一本关于跑步的书中所讲:“眼睛始终目视天地交接的一线。”只要能做到这点,我们就初步搭起了天人合一的桥梁。

从形的角度来说,眼睛始终目视前方,则头部稳定,头部稳定则负责口鼻腔呼吸稳定,而稳定且富有节奏的呼吸对于跑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说了。
从神的角度来说,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视觉信息的直接处理往往是我们采取各项行动策略的主要来源。眼睛始终目视前方,大脑不会被过多纷乱的场景视觉信息干扰,我们得以更加集中、更加专注的奔跑。

上面分享了和周遭的自然环境建立稳定的、良性的交互模式的一个小方法,虽不全面但很实用。至于如何与周遭的人文环境进行稳定、良好的交互,则因人而异,但往往与以下两点息息相关。
一是观众。如同《强风吹拂》里获得箱根驿传第九区区间赏的藏原走说的那样:“跑者,是需要观众的。”由观众所烘托出的现场氛围能点燃跑者内心的渴望与斗志,更进一步发挥自身实力,跑出更好的成绩。
二是对手。实力强劲的对手同样可以激发跑者内心的热情和战意,正如一些赛事中要给第一集团配备专门的“兔子”一样,而在一些致力于冲击各项记录的赛事中,分段“兔子”更是成了标配。“兔子”除了具有配速、距离指示的领航作用外,更在于扮演着一个强劲对手的角色,负责唤醒跑者的昂扬之姿。

概括来说,形神合一是向内求,天人合一是向外求。如同武林中人一般,内外兼修,终能臻至化境,成为一名高手。
我是饮河的偃鼠,一个不仅喜欢胡思乱想,还要把那些乱七八糟的鬼话写下来的业余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