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疣猪”攻击机简史(一)
1. 序言
A-10攻击机的诞生源于两大原因:一是冷战时期北约空中力量在欧洲平原对抗苏联装甲部队的必要性,二是越战期间美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不足。这两项需求最终引导了美国空军重新思考了空中支援的需求,并制定了AX项目。

2. 从天袭者到A-X项目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空军与陆军经常为近距离空中支援问题争执不休。陆军认为空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低效且反应时间长。空军拥有高速战斗机诸如F-100、F-4、F-5,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但它们存在留空时间短,缺乏对地弹药,武器投放不准确等问题。而速度较慢的飞机如OV-10“野马”则有缺乏重火力打击能力、防护性能差等问题。

美国空军为了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从海军手里接收了大量过时的A-1“天袭者”攻击机。A-1“天袭者”是二战后期美国海军开发的能同时胜任俯冲轰炸和鱼雷轰炸的单座攻击机。其高达8000磅的总外挂物荷载和长时间在战场徘徊的续航力获得了美国陆军士兵的好评。但其使用的活塞式发动机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且随着北越防空能力的提升,A-1在战争中遭受了较大的损失。

在战争后期,美国空军得到了沃特A-7攻击机——这同样是一款来自美国海军的舰载攻击机;但它是作为打击-遮断任务研制,无法像天袭者一样进行CAS任务。面对越战后期日益增强的防空性能和西欧方向苏联装甲集群的压力,美国空军需要一型近距离空中支援攻击机来取代老旧的A-1“天袭者”。

新飞机被定义为一种在作战任务与A-1相似的攻击机,且面对华约部队一系列防空武器仍拥有足够的战斗生存能力并有效地组织苏联的装甲集群向西欧推进。
基于这些需求,空军要求的新机要具备以下特性:生存能力强,拥有足够长的留空时间, 可挂载多样化的对地武器,包括反装甲武器, 优秀的低速机动性, 优秀的起降性能。
由于需要面对密集的华约防空系统,A-10需要最大程度利用地形遮蔽,这导致了A-10专注于中低空性能需求,没有考虑到高空的飞行剖面。
3. A-X的诞生
美国空军在1966年6月开始制定实验性攻击机项目(A-X)。1970年12月18日,在12间公司的角逐中诺斯洛普公司的YA-9和菲尔斯柴尔德公司的YA-10方案胜出,诺斯洛普获得了制造两架YA-9A的2890万美元的合同,菲尔斯柴尔德获得了制造两架YA-10A的4120万美元的合同。之所以菲尔斯柴尔德获得更多的资金是因为YA-10A比YA-9A更接近生产型规格。
YA-10A是在菲尔斯柴尔德在纽约州长岛分部制造的,该分部最初是共和飞机公司,1965年该公司被菲尔斯柴尔德收购。
正当AX原型机正在建造时,美国国会对该项目进行了审查。此时陆军正在推进洛克希德的AH-56重型武装直升机项目,海军陆战队也引进了英国“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国会不理解空军为什么还需要第三种近距离空中支援平台。
美国空军高层虽然对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情感复杂,但依然为A-X项目进行了辩护,指出了AH-56和AV-8A两型飞行器都不适合长时间续航的空中支援。最终国会同意了该观点,但规定一旦从A-X项目中选出获胜者,必须在批准投产前对其作战价值进行更大规模的评估。
4. A-X的竞争
第一架诺斯洛普的YA-9A原型机于1972年5月30日首飞,该机采用了传统尾翼布局,平直上单翼,前三点式起落架,主起落架收入发动机短舱内。每侧翼根处安装一台AVco莱康明ALF 502涡扇发动机。总体设计上与苏联苏-25相似。

第一架菲尔斯柴尔德的YA-10A与1972年5月10日首飞。YA-10A采用平直下单翼,两台通用动力的TF34涡扇发动机被安装在后机身上方的发动机吊舱内。平尾两侧具有两个垂尾。该机同样采用了前三点式起落架,主起落架不完全收入平直翼下方的整流罩中。最初的 YA-10A 安装有一门 A61A120 毫米口径航炮,在后来的量产机以 GAU-8/A 30 毫米口径航炮代替。

AX项目对于不景气的菲尔斯柴尔德来说关系到生死存亡。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陆军招标研制战场观察直升机,菲尔斯柴尔德提交的方案很有可能获胜,但在竞标中菲尔斯柴尔德屡遭不公正待遇。AX似乎成为了菲尔斯柴尔德最后一次机会。
AX项目让美国空军犯了难,YA-9A更易于操纵,而YA-10A更易于维护且生存性较好,且空军受到政治压力要求选择YA-10A。
最终决定因素是菲尔斯柴尔德制造了更接近生产型规格的原型机。美国空军的评估还显示YA-10A的机翼比YA-9A的上单翼更容易挂载武器。1973年1月18日,YA-10A赢得AX项目的竞标。菲尔斯柴尔德获得了1.59亿美元的合同用于生产预生产型A-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