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事行千里(8/1)
有研究人员采访过一些被大众认为是“坏事情”的亲历者的感受。一个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森林大火之后失去家园的人们,积极的改良者虽然也不会说这个事情是好事——当然,那么说就是疯子了——但是ta们会表达可能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虽然是不得不但是也许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等等。随后的跟踪调查也显示这些积极的人,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和整体的幸福感都比较好。另一个是心脏病患者中的积极改良者,ta们会认为这是健康的一个警钟,或者甚至对ta们中一部分人的价值观都有改变,比如活着究竟该在意什么。而这样的积极的解读能够减少第二次心脏病突发的风险。因为想法的改变导致ta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艾滋病患者也有研究者去关心,发现其中也有一部分积极患者,ta们会认为自己更能感恩过去忽略的事情,或者能更关心那些真正需要关心的事情。并且跟踪的调查发现积极患者存活概率和时间都更长。包括癌症患者的研究结果也是类似的。
其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1932开始的178位修女的研究,年龄都是22岁,完成了教义的培训开始要取传教了。研究人员是研究的是这些修女在培训过程中的产物——日记。保存了几十年,被研究人员找出来研究,并且去调查。这其中与这些修女相关的各种资料,比如智商,居住环境,信仰虔诚程度,发现跟修女未来的寿命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唯一有相关性的,是研究人员把日记从最积极乐观到最消极悲观分为了四组,发现:在那些修女85岁,也就是她们毕业之后的63年之后,最积极类别里面有90%的人还活着,最消极的只有34%。甚至她们94岁的时候,54%的积极者还活着,另一部分11%。
既然积极乐观这么有好处,为什么好像我们生活中积极乐观的人比较少呢?塔尔老师给的解释是——媒体。因为媒体中被报道出来的更多的是不幸的事情,导致我们的意识中认为积极乐观是不切实际的,换言之,在这样不幸的世界里,你怎么能积极乐观呢?媒体关注负面的东西并不全是坏的,因为媒体负有责任去揭露一些负面的东西公之于众,让事情朝好的方向改变。但是媒体有一个特征,就是媒体会放大负面信息。而这个就跟上一篇文章“3M”大礼包里的放大呼应上了。媒体放大了事件本身的负面内容,扭曲受众的感官进而让受众倾向于变为悲观主义者。就像一个欺诈的事情被拿出来说,但是那些每天发生的亿万次的守信的交易却被忽略了。也就是说,世界上的好事远远多于坏事。而我们被媒体引导的关注发生了变化,因此不再看到那些好的。塔尔老师还问现场的学生,有多少人想进军政界,然后说是不是很多人会跟你说“你不适合政治,你太诚实了”。现场很多学生表示听过这样的“劝告”。而这样的“劝告”确实会让很多本来想进入政界的诚实的人不再去这样做。而政客也被大家认为是欺诈的人,但事实是大多数政客都在做诚实的事情,ta们依然希望让社会变成更好的地方。
到这里,塔尔老师才引出了这个部分的真正主体——感恩。因为我们需要关注积极的东西,而在那么多被媒体淹没掉的积极的东西怎么被关注呢?通过感恩!我们在“看得见的图形,‘看不见’的小朋友”那篇文章里面已经提过这个。我们在下一篇文章再着重看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