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Ag0.1银铜合金化学成份

2023-07-12 10:13 作者:霆钢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 我要投稿

TAg0.1银铜合金

标准:GB/T 4423-1992

将处理好的 C17200 试样和 Ta 靶分别放置于工件支撑台和源极吊挂装置上, 调整试样与 Ta 靶极间距为 18-20 mm, 盖上辅助阴极盖, 封闭真空室。 然后抽真空至 3 Pa 以下,通入 Ar。 当气压稳定在 35 Pa 后, 调节电源电压或电流, 加热工件, 工件升温到指定温度后保温一定时间, 实验结束后, 通入 Ar, 在 Ar 氛围中冷却 2 h 后, 关闭电源。

特性及适用范围

具有很好的耐磨性,电接触性和耐蚀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蚀和加工性能,可以焊接和钎焊。含降低导电、导热性杂质较少,微量的氧对导电、导热和加工等性能影响不大,但易引起“氢病”,不宜在高温(如>370℃)还原性气氛中加工(退火、焊接等)和使用。

工作气压: 工作气压是维持辉光放电以产生空心阴极效应的基本条件。气压影响电流密度、 源极溅射量、 活性原子的运输以及粒子在基体表面的吸附与扩散等。 气压的综合作用表现在对于源极欲渗金属的供给及基体的吸附能力, 影响 Ta 涂层的形成。根据前期工艺优化实验结果, 本课题研究气压为 35 Pa。

化学成份

铜+银 CuAg:≥99.5 Ag 0.06——0.12

铋 Bi:≤0.002

铍 Sb :≤0.005

砷 As :≤0.01

铁 Fe:≤0.05

镍 Ni:≤0.2

铅 Pb:≤0.01

锡 Sn :≤0.05

硫 S :≤0.01

氧 O:≤0.01

渗 Ta 温度: 渗金属温度对合金层的组织成分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 Cu-Ta 二元 相图 , 1084 ℃以下时, Cu 与 Ta 互不固溶, 因此 C17200 铜基合金渗 Ta 后, 表面应形成以 Ta 为主要元素的沉积层(本文称 Ta 涂层) 。 铍铜的热处理温度一般为780-820 ℃, 为避免渗金属温度过高造成基材组织粗大, 本课题选择 750 ℃、 800 ℃、850 ℃分别进行渗 Ta 研究。


参考对应钢号

我国GB——TAg0.1,美国ASTM—C10400,德国DIN标准CuAg0.1,日本JIS标准—C10400,国际ISO标准—CuAg0.1

渗金属时间: 渗层厚度与渗金属时间之间呈抛物线规律。 在渗金属温度试验 基础上, 本课题选择 800 ℃不同时间渗 Ta, 时间系列为 0.5 h、 1 h、 2 h 和 3 h, 研究 Ta涂层生长机理及较为适宜的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σb (MPa):≥275

伸长率 δ10 (%):≥5

伸长率 δ5 (%):≥10

注 :棒材的纵向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试样尺寸:直径或对边距离5~40

试样与源极距离: 极间距主要影响合金元素在辉光放电空间中的运输过程,从而影响渗层形成过程。 DGPSA 中, 极间距通常在 10-30 mm 范围内, 本课研究极间距为 18 mm。


热处理规范

热加工温度900~1050℃;退火温度500~700℃;冷作硬化铜的再结晶开始温度200~300℃。

渗 C 设备用太原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 TYUT 型微波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装置 ,由矩形波导、 圆柱形谐振腔、 沉积台、 环形石英介质窗口等组成。


TAg0.1银铜合金化学成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