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翻译】几个属内的相似物种告诉你为何蝎子不适合另外取名,不感兴趣者可当图鉴

本人主张译名法命名,从目前看来,这一方式最为简单、有依据、冲突少、看到这个中文和拉丁就能明白两者的意思是相符或相关的(不然有些人不明白这个学名的意思,就会以为这个中文就是学名的意思,然而往往很多中文名与学名无关),最重要的是,别人杠你没理由。

为什么说杠你没理由呢?因为这种翻译方式纯粹只是把命名人取的名字翻译出来,所表达的意思也与命名人相符,换句话说,这么叫的理由是因为命名人就是这么取的,不服可以找命名人。
然而如果要以重新定名的方式定中文名,不但会因为翻译规则的不统一而导致结果很混乱,而且还难度很大。

本文将列举几个属,选取近似种,只给活体图和保存完好的标本图,同时说明种名类型,以阐述另取中文名的难度。
Megacormus属







Neobuthus属
















一些物种的结构细节:


Compsobuthus属











Orthochirus属






















Parabuthus属





















暂时就列这几个
还有些也不整理到这了,随便看一些图鉴就知道:






除非你可以给出一套更全面、更合适的中文名制定体系,不然我依旧会按照开头专栏里的翻译模式翻译学名。
我本人不喜欢凌乱的名称,所谓凌乱的名称,若放在玩家圈内,就是有些物种有中文名,有些物种只有学名。然后玩家就是别人定了中文的物种就用该中文名,没定的就用学名,很少有人会去翻译别人没定的中文名。早期我整理图鉴就是这样,有些有中文,有些没中文,看着非常凌乱,到后来就开始自己定中文名。若放在更大的范畴内,就是该中文名的由来。广义中文名可进一步分为:中国土名(特指农民间的叫法)、中国俗名(特指玩家间的叫法,与学名含义无关的中文名)、中国文献名(中国文献内所使用的中文名,通常称为中文正式名/中文正名)、中文译名(根据学名进行翻译的名称)。
土名和俗名有一定包含关系,甚至可以说相同,只不过我这里另外根据命名人对物种的认知度来区分。比如“钳蝎”一名,就是土名,假设最初没有这个土名,哪个玩家看到Buthus属的蝎子会定这个中文名?钳蝎?哪个蝎子不长钳子?
译名可进一步分为:直译名、意译名、音译名。
严格来说大部分都是意译名。举个例子,Alpiscorpius翻译为“山蝎”就是直译名,因为学名就是由“山”和“蝎”构成的。而Androctonus翻译为“杀人蝎”就是意译名,因为学名本身仅仅是“杀人者”的意思,只不过这个学名是Scorpiones目(蝎目)下的类群,所以为了明确其类群,就加上了“蝎”。
更常见的意译名是,学名本身是土名。例如上面的Parabuthus kajibu,它是Oromia语中的蝎子,自然不适合直译,因此本人的定名法就是根据语种命名,从而意译为了“奥罗米亚副杀牛蝎”。
而音译名,既可以说少见,又可以说非常常见。种名为地名、人名的实际上都算是音译名。以地名为例,somalilandus取自地名Somaliland,这个地名有着正式中文名,索马里兰,然而这实际上也只是音译名。从词源上来讲,Samaale是Somali几个部落的共同祖先,通常被认为是索马里民族的起源。词源是“soo”和“maal”,意为“去”和“挤奶”,指代索马里民族普遍的游牧生活。但是显然不适合命名为“游牧国”。蝎子属名中,多数是为人名或地名时,我会采取音译。
不合理的音译名,是并没有追究词源,就直接根据首字母音译。例如Cyriopagopus属蜘蛛,中国生态蜘蛛大图鉴中直接就根据cyrio音译为了塞勒蛛,而词源的含义我在过去的专栏里有给出。

还有就是耳熟能详的按蚊(Anopheles),源自希腊语anōphelēs,意为“没好处的”、“有害的”;伊蚊(Aedes),源自希腊语aēdēs(ἀηδής),意为“使人不快的”、“讨厌的”。而库蚊(Culex),源自拉丁语culex,意为“叮人小虫”、“蚋”、“蠓”,本意就是蚊虫,因此只能音译。
最后就是关于中文正名,这类名称的问题也重复过好多遍了。中文正名里有译名(自然也包括了直译、意译和音译)、俗名(包括土名)和译俗结合。这就是我反感中文正名的原因,因为它包含了三种命名法,显得凌乱不堪,况且本身我也反感俗名。而又正因为中文正名会使用译名,所以我在这搞的译名翻译方式,有些人如果要喷,也相当于在喷有些中文正名,而这些人又往往会鼓吹中文正名,可谓迷惑行为。当然,还有些人是主张有正名的就用正名,却不知正名的局限性非常大,正名仅针对了中国专家所研究的类群,换言之他们不会去考虑世界类群。如果是在给世界类群定中文名,那就极有可能和已有的正名产生冲突。
例如虎甲科(Cicindelidae),这个正名实际也只是翻译了英文俗名“tiger beetle”,而模式属Cicindela的词源来自拉丁语candeō意为“发光、闪耀”,若无冲突可译为“耀甲”,为什么要这么翻译呢?因为该科下的另一属,Manticora,也就是所谓的大王虎甲属,取自拉丁语中的manticore,源自中世纪波西语Merthykhuwar,由مارتیا(mardya)意为“人”和خوار(khowr)意为“食”构成,直译过来就是“食人者”,而这个词有时又可指代老虎,因为这个神话生物的形象通常就是虎头。因此真要说的话,Manticora属才应当被称作“虎甲”。
就不说植物里的中文正名了,很多动物里的正名也是半吊子。例如过去我一直作为实例的Margarya属,中文正名是“螺蛳”,不仅如此,其模式种M. melanoides的正名也是“螺蛳”。若按我的翻译模式翻译,则会译作“拟黑玛氏螺”。因为“螺蛳”本身是一个俗名。除了该属外,还指代Bellamya quadrata(本人译作“方形丽叶螺”)。过去谣传的“吃螺蛳粉犯法”,就是因为正名有冲突、正名也是俗名而导致的。实际只是M. melanoides因栖息地遭到破坏而被列入保护动物,南方地区常吃的螺蛳粉原材料是后一种,B. quadrata,并不犯法。
前段时间给不少类群翻译了属名或种名,全部按照我对蝎子学名的翻译模式







不出所料,3月11日有人告诉我又有人在diss我,一看,果然又是个无能者。
https://h.bilibili.com/61617195
https://h.bilibili.com/61658633
https://h.bilibili.com/61696635
为什么说他无能呢?因为他就和大部分过去跟我寻衅滋事的人一样,仅仅只会照搬别人定的中文名,自己却根本没有尝试过定名,更别说做到和我一样的完善度。这些人意识不到他们拿来跟我杠的名字并非是译名,因此没有可比性,而我的专栏标题也都强调了是译名。
也不多说啥了,总之这次专栏也是有人私信跟我讨论过才决定发的,很高兴有人能跟我理性提议并讨论。如果你能给上面那些图片里的物种都定一个简洁、可区分的、便于认知的中文名,那我是真的佩服。不然有些人整天就只会一味地diss,自己啥也没做过。
注意是全部啊,有些差异比较明显的,像黑背、斑纹这些我也会取,没啥水平。但要是全部以另取名的规则定中文名,难度就大多了。因为我也说了,我倾向于定名规则的统一,不然有些另取名,有些根据原意,就非常乱,和现在中文正名一个样,那你也没做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