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玄怪录】卷二·张质
张质是猗氏人,在贞元年间考取了明经科的进士,被授予亳州临涣尉的官职。
上任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天刚刚黑,张质看到有数人拿着符来追拿他,仆人牵着马在台阶下等着,张质就骑着马跟着那些人出了县门。
刚开始只是黄昏时刻,看门的小吏们都坐在门下,没有一个人起身迎接。张质恼怒地说:“州里面虽然派人来追拿我,但我还是临涣尉,你们居然敢如此无礼。”可还是没有一个人看他。
出了县门几十里就到了一片柏林,使者说:“到了这里应该下马步行。”
张质下马走路,走了几百步就进到城里。在正北方有大府门,门匾上写着“地府”二字。
走进府里,路西边有一道门,上写“推院”二字。府里官吏很多,看门的人说:“让临涣尉张质进来。”
张质走进门内,看到案桌后坐着一个穿着红衣服的美髯公判官。
判官斥责张质说:“当官本职工作是治理百姓,你为什么没能正确处理案件导致有人枉死?”
张质被扯了趴在地上,高声叫喊说:“我当官上任只有一个多月,还没有裁决任何案件。”
判官继续说:“我这里文书写的清清楚楚,被你冤枉的人离得也近,我命人追拿你来这里。你居然还想抵赖?”跟着就让人取来木枷锁住了张质。
张质忙辩解:“既然被冤枉的人离得近,还请让我与他对质。”
判官下令说:“找那个被冤枉的人来。”
西边房子走来一个瞎了一只眼睛的老人,盯着张质看了会,然后说:“这个人年纪小,不是冤枉我的人。”
判官让录库官检查猗氏张质的信息,发现他在贞元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才担任临涣尉。又查看诉状文书,还写了文书送到阴间去查阅这些信息——贞元十七年三月临涣尉的姓名和年纪,如果是换了人,那就加上替换的人的姓名和年纪以及替换时间。
阴间发回文书,上有:贞元十七年三月临涣尉是江陵张质,五十一岁,他在贞元十一年四月十一日上任,在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被人替换;接任的猗氏张质此时四十七岁。
查看文书后,判官说:“原来是姓名碰巧相同,那就不继续审查了。发放了错误的文书,打扰了普通人的生活,这件事要是被上面的人知道了那可不是小事。本官判决如下——追拿江陵张质,送猗氏张质回阳间。”
拿着符的人带着张质往回走,好像是在山间行走,又像是在下坠。就像是做梦醒了一样,张质还在那片柏林里,就趴在马背上。雨水浸透了衣服,背上很痛,张质自己没有办法起身。而且张质还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隐隐约约可以听到有樵夫唱歌的声音,知道附近有人,于是张质大声求救。
樵夫来了,查看情况后,大惊说:“县里官员和马一起失踪,怕就是这个人了。”樵夫直接来问张质是不是这样,张质没能回答。樵夫扶起张质,牵着马送到了县里。这才知道那片柏林在县北边三十里。
县里面的官员非常高兴地来迎接张质。
张质的马是被鬼牵走的,所以仆人不知道。张质骑着马出门,那些看门的小吏虽然环坐在一起,但是张质和马都被鬼施法隐身了,这些小吏也没能看到张质。
过了一会,张质家的童仆找不到张质,就去问旁边屋子的人,都说张志不在。他们去马厩查看,发现马也不在,但是仆人没有察觉。去问门吏,小吏说没有看到张质外出。
县令觉得很奇怪,怀疑是张质刚刚上任,对小吏太过严苛,小吏杀了他。把当天夜里坐在门口的和当值的小吏收押了。
找不到张质已经七天了。张质回来歇了好几天才能说话,但是张质的神识已经损伤了。
元和六年,张质在彭城当尉官。李复言在那里当县令,对张质的神识低下感到惊讶,故意说是奇异来引导话题,张质和李复言详细说了这件事。
原来阴间也不是万能的。不过也有可能那片柏林里的地府是外包的。
整体看来,这篇影射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被错误追拿的猗氏张质因为这一段经历导致了神识的残缺,但没有任何的补偿,只是轻轻一句“其张尉任归”就打发了。那个判官会被惩罚吗?还真不一定,他只说“闻于上司,岂斯容易”,他会做的将是把这一段冤假错案隐瞒。
江陵张质的冤假错案有判官管理,判官的冤假错案又有谁来管呢?
姑妄听之,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