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网课山记01】2、大学生学习风格及学习规划——『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指导』摘录

2021-12-04 20:18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0、山言 

        这是公开课『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第二篇摘录札记,主要包括三讲内容:

        大学生学习风格(上)——陆根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41:32

        大学生学习风格(下)——陆根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43:28

        大学学习规划——张世英(长沙学院教授)——34:14

        『大学生学习风格』一讲中的主要内容——学习风格是什么;为什么要转变学习风格;如何转变学习风格。

        『大学学习规划』一讲中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要制定大学学习规划;何谓大学学习规划;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规划。

 1、学习风格是什么

        怎么理解学习?即什么是学习?学习是生活,是实践;是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是自我更新的过程,使人从不知到知。 

        而对学习风格的认知有不同的流派,可大致分为三大流派(Sternberg 1991;Rading&Chetma1991):(1)以认知为中心的理论;(2)以个性为中心的理论;(3)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理论。

 (1)以认知为中心的理论

        ①认知控制模型

        场依存—场独立:分析时对知觉场的依赖程度。

        冲动—反思:响应快慢及正确程度。

        束缚—灵活控制:干扰分心或抵制干扰的程度。

        ②信息采集模型

        视觉—触觉;言语表达者—形象表达者;平抑—加强。

        ③信息组织模型

        整体思维—系列思维:中国是整体思维,西方是系列思维(两者结合最好)。

        分析—相关。

(2)以个性为中心的理论

        通过个性可分为四个角度:①与人态度——外向、内向;②感知功能——直觉型(感性)、理性型;③判断——思考型、感觉型;④对信息解释——感知型、判断型。 

        心智方式能量理论:具体、抽象(感知信息)+顺序、随机(组织信息)。两两组合即可分为四种。 

(3)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理论

        ①定性研究

        现象图学模型:将学习方式分解为,①如何学?——原子论、整体论;②学什么?——深层加工、表层加工。

        ②定量研究

        学习取向模型:意义取向、再现取向、成就取向、学习风格与病状;表层、深层、成就方式;无导向、再现导向、意义导向、应用导向。

        基于过程的模型: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化、积极实践。

        基于教学偏好的模型:环境的、情感的、社会的、生理的、心理的。即,回避—参与、合作—竞争、独立—依赖。

 (4)学习倾向

        学习者具有稳定的学习倾向,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处理信息。学习倾向取决于四个要素——学习观(什么是学习)、学习取向(动机)、认知加工策略、管理策略。

        学习观——知识吸收、知识建构、知识应用。

        学习取向——证书取向、兴趣取向、意义取向、成就取向。

        加工策略——表层加工(学习指定内容、机械记忆、事实记忆);深层加工(组织、关联、相关、批判性思考)。

        管理策略——  自我管理(学习内容管理、学习过程与结果管理);  外部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学习结果管理)

        学习者缺乏管理的表现有——矛盾态度、缺乏时间管理、缺乏加工技能管理、担心失败。

        根据以上四个要素,学习倾向可分为再现导向(被动学习);意义导向(自主学习);情景导向(跟着老师学习)等导向。

2、为什么要转变学习风格

        转变学习风格的四个主要原因——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学习的现实要求(转变学习风格,提高学习素质)。 

(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

        2005年7月29日上午,温家宝看望『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钱老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温总理对钱老提出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在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验以及实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的措施。

        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有学生因素、教师因素以及教与学互动过程。教育质量检验的指标应该从老师教的角度转向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角度。 

(2)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因此,学会学习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大学生要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思考,从而具有掌握知识的能力。《学习的革命》 

(3)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之前,通过正常手段成为一个富人往往需要好几代的积累,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却有很多人能在极短的时间通过正常手段成为巨富甚至是首富,例如马云等信息化时代的代表。过去对于一个工程看重的是人的数量,但现在对于工程更重视的是人的质量(军队也是如此)。 国家地区的差异将直接区别于知识的储量。

        知识总量的递增速度越来越快。詹姆斯·马丁推测,人类知识:19世纪,大约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每30年翻一番;20世纪50年代,每10年翻一番;20世纪70年代,每5年翻一番;20世纪末,大约每3年翻一番。

        经济可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

        工业经济的发展差距体现在物质;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差距体现在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已经从传统产业转移到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环保、文化产业和科技服务业。

        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知识和智力,它是一种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知识创造性应用和知识广泛传播的经济。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一种高速度、高增长的经济。而知识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则是联系紧密性,例如美国的经济危机对中国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知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而是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一个综合体。这个『知识』将包括——事实性知识(是什么what)、原理性知识(为什么why)、如何做的知识(how)、谁能做到知识(who领导者不需要掌握所有知识,但遇到问题时,至少知道谁能解决,这也是重要的知识)。另外,知识经济人才还需要——更强的责任感、灵活性、能持续最大限度开发潜能的能力。

(4)大学生学习的现实要求(转变学习风格,提高学习素质)

        学习倾向可分为:意义导向、再现导向、情景导向。其中意义导向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再现导向与情景导向的学生。知识建构的学生学习最好,知识应用的次之,知识吸收的最差。成就导向的学生学习最好,其次是兴趣、意义导向,最次是证书导向。

        表层策略(效果差)——学习指定内容,机械记忆,事实记忆。

        深层策略(效果好)——组织、关联、相关、批判性关系(相关与评判性关系很重要,不过由于考试难以反应这两种能力,因此通过考试难以发现其正作用,也反映了大学教育还是有些问题)。

        采用表层策略的学生学习时没有享受。因此应该从表层策略向深层策略转变。 从传授信息到传授结构化知识,促进理解、变革观念。 

3、如何转变学习风格

        文化、年龄、性别、学习环境的因素均影响学习风格。因此应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兴趣,控制学习难度与竞争,从而转变优秀的学习风格。

4、为什么要制定大学学习规划

        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可行规划,之后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其中计划制定要有适应性,即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调整。认真制定计划后再努力践行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规划。

5、何谓大学学习规划

        大学学习规划简而言之,大学生根据自身与外界情况,制定的对自己的学习及相关方面的规定和计划。制定规划时,先自问——要做什么;完成计划后要成什么样的人。而学习规划的基本要求是——清晰、可行、挑战、适应、长期、持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定义的学习包括——learn to learn(求知)、learn to do(做事)、learn to together(合作)、learn to be(生存)。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尤其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创业史》

        一个选择,决定自己的道路;一条道路,到达自己的目的;一个目的,开始自己的追求;一种追求,创造自己的命运。

6、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规划

(1)知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因此制定计划前,需要自我反思测试,以及询问身边的人。从而确定自己的优势、特长、爱好兴趣、性格类型、学习情况、经历和经验、未来人生期望和取向、自己的潜能等。

(2)知外界

        制定计划还要知道外界的情况。可以去请教老师学长;听讲座;上网络;查看报刊新闻以及招聘信息等。需要关注:时代背景、专业情况(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毕业要求、专业学习重点、相关从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规格、学分要求、课程结构、重点课程、实践要求、专业方向)、职业行业、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可获得的学习资源等内容。 

(3)确定自己大学毕业时的总目标

        想象毕业时的自己,展望十年后的自己,从而确定毕业后的目标——就业、创业、出国、考研……经过调查,3%的大学生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10%的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60%的有较模糊的目标;剩下27%的无目标。而四者的成功概率则是逐次递减。这是因为有清晰目标的大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4)确定大学每学年、学期、月、周的分目标

        分目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体系。横向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和具体化,最后分解成具体的学习任务;纵向使每个分目标应该与一定的时间跨度相联系。

(5)制定学习计划

        将分目标具体安排到相应的时间中,对重要分目标及学习任务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修课程、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专业实践活动、业余培训活动、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6)制定大学学习规划的注意事项 

        扬长避短(对人发展起作用的不是短板效应而是长板效应,就是至少要有一技之长。优势和特长。)、与兴趣相联系、适度、明确

        择己所长、择己所爱、择世所需、发展前景空间、适合自己、系统规划(目标、措施、实现路径)、不断修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别无所倚,唯有对理想与梦想的认真执着与积极的行动!

【网课山记01】2、大学生学习风格及学习规划——『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指导』摘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