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货币超发与物价通缩

2023-07-01 10:32 作者:方法名  | 我要投稿

为什么货币超发,反而导致了物价通缩,按照资本论的理论依据,如果超发的货币代表资本,代表过去积累起来的劳动,那么这种货币超发的基础,就是社会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货币化,变成了可以流通的东西,那么既然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可以定义为资本,就要寻找能够增值的空间,不然无法吸收新的劳动,从而就会丧失作为资本的属性,超发的货币变成了纯粹的消费基金,物价通胀;如果物价是自然通胀的,说明我们过去积累起来的劳动正在远远不断的变成消费基金,为什么通胀一直存在,因为新的活的劳动被吸收的总量,大于被用在消费基金上的总量,保持合适的比例,货币通胀就会一直存在,总量变大,意味着货币面值的增大,就是100和过去50块的交换价值一致,这并不能理解为获取了相同的使用价值,100内包含更复杂的资本因素,但是使用价值却很低,50包含的因素比较少,但是使用价值却很高。如若不然,那过去50内包含的资本因素,在社会发展的情况下,货币化的价值,必然会比100大。 举例说明,手机越做越便宜,或者这样说吧,大部分人都能够用得起手机,要得益于复杂的资本因素,完成了复杂产品的产业化,越来越多人用的起,就是包含在手机中的使用价值越来越低,如果在社会劳动总量中,生产手机所占用的比例越来越大,那手机必然是不断涨价,以至于普通人无法购买。这和许多高端消费品的经济逻辑是一样的,奢侈品除外。产业化本质就是将每一件产品内部包含的使用价值做的更低。所以结果就是虽然看起来手机可能要100,但是过去50内部包含的使用价值,是大于手机的100。因为在社会劳动总量中,占用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明白了这个逻辑,再说超发货币导致的物价通缩,物价通缩,商品流通困难,至少说明一点,超发的货币没有真正将过去积累的劳动流动起来,也就无法吸收新的活的劳动,为什么流动不起来,因为积累起来的劳动增殖了,吸收了新的劳动,却被私有化,大量的新的劳动,被用于少数人的再生产或者少数人的消费基金,或者成为存款,不去吸收新的劳动,却想从劳动总量中分配一部分。导致用于流通的货币没有成比例增长,流通产生困难,物价下跌,内部包含的使用价值其实也是越来越低,等于是在社会劳动总量下,所占用的比例越来越低,流通困难导致物价降低是表面因素,其创造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在社会劳动总量中的比例越来越低是根本原因,互为表里。通缩或者通胀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体现,是因为有了生产过程,才有这些现象,不是有了通缩或者通胀才有生产。在这些现象的产生时,生产过程还在继续,所以资本的要素还是在发展,在为增殖创造,包含在产品内使用价值的降低,就只这个过程不断进行的结果。

货币超发与物价通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