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熬不住的时候,看看以下“三大定律”

2023-07-28 11:33 作者:设计自己的人声  | 我要投稿

2003年,一名记者采访莫言时,谈到了农村题材的作品。



他说,尽管文坛向来不缺这类题材,但一直没有具有总结性、历史性的一部小说。



听了这话,莫言心中燃起了创作热情,他想到脑海中已经构思了43年的故事,耗费43天,将这些故事全都写了下来,并将其取名为《生死疲劳》。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生死疲劳本就指的是人生、死、疲、劳的四种人生现象,皆源于贪,终于苦。”




这部花43年构思,用43天一气呵成的佳作,余华看了也直呼嫉妒。



书中的主人公西门闹,一生乐善好施,勤劳肯干,生活富足,却在村民的冤枉下含恨而死。



他不甘心死于非命,在地府鸣冤叫屈,阎王无奈,就判他堕入六道轮回。



先后经历过驴、牛、猪、狗、猴生的他,看尽了人间的爱恨情仇,终于积怨化解,转世为人。




“去酒吧看看,金钱面前颜值算什么。去工地看看,生活面前尊严算什么。去医院看看,生命面前金钱算什么。去宾馆看看,贞操面前爱情算什么。去殡仪馆看看,生命面前人生算什么。人生百般滋味,百般无奈,在生活面前,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强大,并无其他更好的选择。”——莫言



老人言:“成年人的世界,稍不努力,连快乐都养不起!”



你有过,躺在床上,眼泪划过鼻梁,流进另一只眼睛,外流到枕头上,再染湿头发,鼻塞到窒息的那种经历吗?



痛而不言,笑而不语!人生谁不是遍体鳞伤?与其心情抑郁低落,萎靡不振的擦拭自己受伤的心,不如坦然一些,因为,只有经历了人生的洗礼,变的强大了,才能从容淡定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



这个社会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也没一处人际关系不复杂,更没有不辛苦的人生。我们要想过的舒适,有面子,也有里子。就不要躲避困难,更不要摆烂人生!



俗语:“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着讨饭棍,亲朋好友不上门。”



这就是社会的真相,记住你无助的样子,然后拼命的努力。



人在低谷,不谈格局,生存才是王道,身处逆境,不谈情怀,务实才是根本。但人性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站在自己的风景里仰望别人,哀叹自己的命运,蹉跎自己的人生!



其实,你只看到别人吃肉香,没看见人家养猪难。别人表面的风光,都别人背后日日夜夜努力付出的结果!



书名《生死疲劳》,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



当你熬不住的时候,看看以下“三大定律”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熬过去,你就成功了。”



可是,怎么熬?要熬到什么时候?并没有人告诉你,你心中也没有数。



熬,不能死扛,还得有智慧。正所谓,蛮干不如巧干。



学会用巧劲,稍微一用力,就能“四两拨千斤”,让自己从容地走向成功。



建议你,当你熬不住的时候,看看以下“三大定律”。



01



金蝉定律:慢慢熬,坚持自渡。



一只蝉,首先是以蝉蛹的状态,在地下生活三到五年。



到处黯淡无光,它只能努力汲取树木花草的根系里的汁液。



在夏夜里,蝉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破土而出,然后爬上树梢,迅速蜕变,变成了有翅膀的成虫。



黑夜过去了,火辣辣的阳光从东方冒出来,蝉振翅高飞,一鸣惊人。



这就是金蝉定律。



当我们熬不住的时候,其实是处于“金蝉”即将破土而出的时刻,或者是处于“蜕变”的那一步。



有句名言说得好:“你已经走了九十九步,就差最后一步了。”



感觉到痛苦万分的时候,就是一次“蜕变”。如果你多熬几次,那么痛苦的次数也会一样多。



说起刘德华, 你一定如雷贯耳。他在歌坛、电影等方面,得到大家的认可。更可贵的是。



可是,关于刘德华的人生历程,也许很多人不太了解。



他出生于香港新界,在家中排行老四,童年的时候,他和兄弟姐妹一起卖稀饭。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据《天天新报》报道,2013年12月,刘德华和商人雷军一起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将人生变成战场”的交流活动。



刘德华坦言,人生的青春、中年,总结起来,就是“花很多时间去努力,但其实都是因为我不想输”。



年轻时,刘德华做过老板,学习拍戏的一系列的方法。当然,创业之初,他失败了,1995年时,亏损4000万港币。



摔跤了,没有事,关键是要自己爬起来。



这些年,刘德华一直很红,但是他的生活一直简单。始终保持“熬”的姿态,最近,他在某平台上,晒出了自己做家务的画面。网友注意到,家庭很朴素,家具很廉价。



所谓“涅槃重生”,不过是自渡到了一定的程度,然后就彻底改头换面了。金蝉迎着阳光出发,精彩纷呈——一方面是金蝉熬过了多年的黑暗,一方面是太阳取代了黑夜。



自渡是一个人“熬下去”的根本。有很多的苦,别人爱莫能助。



人生的方向,家庭的建立,爱情的感悟,育儿的事情,照顾父母......都得自己去做,并且躲不开。学会面对,反而会更加笃定。



02



合作定律:一起熬,合作共赢。



说起合作,很多人会这样想: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如果你要找几个人,一起熬,似乎不太现实。



事实上,只有合作才能共赢。熬的把握、速度都会改变。



“合作定律”告诉我们:合作不单纯是人力叠加,还是积极减少内耗,让力量集中在某一个点,并让每一个人的优势发挥出来。具体做法,就是分工协作,然后汇总成绩。



说一件大家常见的事情。



在农村,一个农民要盖新房子,因此请了很多的人来帮忙。有人负责挑砖,有人负责垒墙,有人负责搭架子,有人负责测量,有人负责木工活......并且在请人之前,就已经有了“具体打算”。



从建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几点合作的窍门:一是一群人之中,需要一个领头人,不能谁都下命令,建房的事情,最后要听主人的决定。二是分工明确,不要扯皮。三是遇到困难,马上提出来,并且一起商议解决。四是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用短处去“工作”。



《易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就算是臭味相投的人群,也会有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何况是一群有志之士呢?



谁都不能长期是“一座孤岛”。找到了神一样的队友,你在煎熬的过程中,就会得到鼓励、推举,日子就容易多了。



当然,合作的重要前提,就是方向一致。也就是说,你要变成什么人,就要找同类的人。



比方说,读书人,要找同学帮忙;开饭店的人,要找厨师和服务员帮忙。



03



利他定律:帮助人,善有善报。



什么是利他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类似的古训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向上帮助暂时有困难的高人,从而得到高人的“拉动力”;向下帮助普通人,从而得到“推动力”。



当你熬不住的时候,就像陷入泥坑的车,如果前面有人拉,后面有人推,很快就会脱困。



但是那些帮忙的人,不是空中掉下来的人,而是他们看中了你的人品,或者得到了你的帮忙。力量,源自互帮互助的格局。



富人李嘉诚说过:“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就是做推销员!”



他在年轻的时候,很长时间都在做推销工作。一次次上门求人,一次次被人拒绝,变成了常事。



有一回,李嘉诚推销一款洒水器。多次拜访一个单位,也没有成功。



一天早晨,他很早到该单位,并且帮忙做清洁工作,用上了自己随身带的洒水器。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地板变得一尘不染的时候,该单位的负责人就接待了李嘉诚。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不难发现,成功的程序就是——一次次求人,加深印象;主动清扫,帮助别人;获得青睐。



最难的时候,还能帮助别人,这种精神的很可贵的,也会让你与众不同。如果别人熬到了关键时期,你给一点点帮助,就会“结交贵人”。



人与人打交道,拼到最后,就是“人品过硬”。你的善良,和人品紧紧联系在一起。



熬不住了,就去做好事,自己就会从中得到快乐,从而内心舒展了;好事做多了,会得到别人的厚爱,就有了“厚德载物”的发展趋势。



04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但任何一种方式,都离不开“人”的因素。



众人划桨开大船。这样的局面,会让你破浪而行,扬帆起航。



学会自渡,人生有光芒;学会合作,人生有力量;学会助人,人生有温暖。



没有人告诉你,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是必须熬过“当下”;没有人可以轻轻松松成功,但是可以“面朝阳光”。



熬吧,锁定方向,携手未来。



书名《生死疲劳》,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授给了我。”



他还称:“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



足见《生死疲劳》功力之深厚。



就像书封说的:“在极度痛苦笑出声来,获得内心深处的解脱”,这个其实用得是很好。



莫言:大家都很辛苦都很疲劳,当然疲劳也不是说那种体力劳动的疲劳。也包括存在本身所包含的疲劳。



回到生活自身,回归我们生活的本来,很多所谓的痛苦和欢乐实际上都是不纯粹的。人世间很多痛苦的另一面是欢乐。我想一个人如果站得高一点,就会理解到这种绝对的欢乐和绝对的痛苦都不存在。



更广大的意义上来讲,人生就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地球也不过是宇宙当中的一粒微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说我们这又是何等的幸运。



我们被这么偶然性地组合成了一个生命,以情感人,我觉得能写作,而且能够用语言交流,甚至最终可能会产生一种大爱,一种深切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和一种真正的的终极的关怀。


熬不住的时候,看看以下“三大定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