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福山起义创始人,胶东抗日武装创建人,可惜英年早逝

2022-09-04 16:01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宋澄(1910—1941),原名宋夕奎,山东省文登县黄山村人(今属荣成市)。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文登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是天福山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是胶东抗日武装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在天福山举行了武装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宋澄任“第三军”第一大队政委。天福山起义后,按特委的指示,宋澄和于得水等同志带领一大队西上进行抗日宣传,每到一处,宋澄亲自讲演,宣传革命真理,并组织同志们写标语,教唱抗日歌曲。经过广泛的宣传,人民群众的斗争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纷纷报名参军抗日,使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编辑

  “第三军”的发展壮大,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惊恐不安。他们窥测时机,企图消灭这支蓬勃发展的人民武装。12月30日,当宋澄、于得水带领“第三军”第一大队在文登县老三区的岭上村进行宣传时,被国民党文登县长李毓英的反动武装所包围。

宋澄对敌人晓以大义,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李毓英谎称要和“第三军”第一大队进行谈判。为了避免武装冲突,保存革命力量,宋澄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带领29名代表前去谈判。但李毓英背信弃义,将“第三军”代表全部逮捕,宋澄再次入狱。事后不久,在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的压力下,敌人只好无条件地释放了宋澄等人。

  宋澄出狱后,马上回到“第三军”总部。1938年2月12日,宋澄与理琪、林一山等同志一起,率领“第三军”攻打牟平城,打响了胶东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攻克牟平城后,“第三军”第一大队撤往城东南三里路的雷神庙休整。当理琪、林一山、宋澄等领导同志正在开会研究下一步行动时,遭到驻烟台日寇的包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中,宋澄多处受伤,右胸穿进了一颗子弹。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与理琪、林一山等同志一起指挥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宋澄指挥队伍胜利突出重围,保存了革命力量。

编辑

  1938年4月,宋澄和其他特委领导一起,率领“第三军”西上蓬、黄、掖与兄弟部队会合。9月18日,“第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宋澄任“第五支队”政委。此后,他和其他同志一道,率领这支部队,转战胶东大地,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为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编辑

  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宋澄为党勤恳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奋战,终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41年病故于鲁南抗日根据地,终年31岁。宋澄过早的逝世,是山东党和军队的一大损失,人们无不为之悲痛。中共山东省委为他举行了追悼会,省委书记黎玉致了悼词,给他以高度的评价。


天福山起义创始人,胶东抗日武装创建人,可惜英年早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