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球2看完再追球1的失望评价

2023-02-20 16:31 作者:棕色箱子  | 我要投稿

看了球2属实是被震撼到,立马来看球1,但比较失望,除了这个点燃木星的想法很有科幻色彩,但编剧改编的影视化过程很让人迷惑。

1、主角的塑造。我看完之后认为主演刘启和赵金麦演的韩朵朵完全是多余的角色,这个韩朵朵遇到什么都在喊:“谁来救救我们”。喊得观众头疼,同时感觉这个女的是个拖油瓶,爱哭鬼,不理性,没脑子。虽然这可能符合一个中学女生的无助形象,但放在救援情形中带这样一个累赘,还在旁边只会喊帮帮我们这样的无能哭泣,既占镜头,又不能推动剧情,一些无能呐喊还让观众心生厌烦。完全可以把这个角色取消,我没看到安排她镜头的意义。

刘启,为什么编剧会塑造这种一脸拽像,情绪冲动的角色,一个劲的说回家,要不是强行塞给他一个会开车的技能,完全是个惹人厌烦的二货。(该不会是编剧为了好写剧本,直接套公式吧:先叛逆惹人生厌,后觉醒拯救大家。)成年人却心智不成熟,那为什么不能塑造一个理智,情绪稳定、能和空间站合作起来获得成功的正常人呢?我不认为大灾大难面前人类能依靠 这样的人。

2、亲情戏拉跨。编剧似乎想在电影里展现一些亲情之类的,但表现地非常稀碎。先说刘启和那个“老东西”姥爷姥爷人都掉下去了,你再叛逆也应该柔和点喊一声姥爷吧,对于一个受过教育的正常人来说,一口一个老东西真心让人觉得刘启素质低劣,而且情绪失控拷问队友,完全没体现出当时失去亲人的痛苦状态(编剧不会以为演员那尴尬的情绪失控和拷打队友的剧情能表达他极度的哀伤和痛苦吧)。另外,但凡关注过留守儿童,都知道,十几年没见,偶尔打电话的父子是比较生疏的,更何况刘启在叛逆期,最后剧情中刘启舍不得刘培强去死,情绪表达太过用力。可以想象一个场景,留守儿童从小和老人住了十几年,几年和老爹通信一次,人都见不着,突然得知远在十万八千里的父亲出车祸死了,他的情绪应该是比较懵的,甚至有点淡漠,因为十几年的隔阂导致你们已经有了亲情距离了,而且成年人的情绪是有防御的,不会那么快破防和心理承受不住。所以刘启和刘培强最后那段看似心痛、父子之情难舍难分的表演没有让观众感到很感动或受到触动,只觉得主演用力过猛,有点强行煽情。

总之我很讨厌现在的编剧把人的感情程序化为遇到特定场景触发特定行为,刘启的傲慢、自私、情绪不稳让我对这个影片的评价大大下降。此外,电影里偶尔会出现一两个活宝或幽默镜头,如果导演可以设计的好的话,我觉得还是加分项,但显然本片加的幽默任人物和片段只让我看出人物的幼稚和轻浮。尤其对于真实科幻这种偏严肃风的,完全可以硬核一点,智商在线、能力也在线,氛围就紧张严肃一点,不必耍宝搞笑。

相对来说,球2无论从立意、情节、演员表现等都高一两个档次。不过,科幻元年的作品,球1还是迈出了一步,就不要求啥自行车了,勉强给个三星,推荐大家直接看球2,是1的前传,但比1好很多。


球2看完再追球1的失望评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