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希臘悲劇的人文精神】

2023-07-24 15:08 作者:muffinman211  | 我要投稿

(希臘人如何面對命運?)(人不可能偉大但可能高貴)(悲劇的catharsis淨化作用)

(出自台灣大學王世宗教授《古代文明的開展——文化絕對價值的尋求》第三章〈古典文明精神的提出:希臘人文主義的表現〉,112-3。)

  希臘戲劇源於酬神(尤其是酒神Dionysus)的活動 ,在此類的祝禱表演中通常包括三齣悲劇與一齣喜劇,其情節和人物多採自希臘神話,而悲劇的結局例為英雄的悲劇。希臘悲劇的主題乃是人遭受命運的折磨和死難,這「人」是指一切的人,而苦難是「一視同仁」地降臨所有人,不是英雄才落難、紅顏才薄命。事實上,希臘悲劇的主角常為英雄,甚至取材自神話而暗示其為神,這乃凸顯即使為超人亦對命運的困阨無可如何,何況是凡夫俗子 ;這其實是說,凡人皆一樣,並不因其權勢身份之不同或任何努力,而可掙脫作為一個人的生命限制。換言之,希臘悲劇試圖呈現一個殘酷的事實——人無論如何高貴,終究不能偉大;然希臘悲劇的人文精神又不亢不卑地宣示著,人雖不可能成就偉大,但可以表現高貴。此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既悲觀又積極 。

  如此悲慘的故事使人哀傷痛苦卻能不斷吸引人的目光,正因它表現人類共同的處境與抒發所有人的內心情感。依哲學家亞理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BC)的分析,悲劇動人之處在於其透過激發人的悲憫之情與恐懼憂慮而造成人心洗滌(catharsis,即淨化purification or cleansing)的作用 。這是說世人皆有以生命為苦的感受(所謂「痛不欲生」雖非人生常情,但卻為苦難至極時的共同想法),以及溯本探原和逼視終極的心緒,「感同身受」因此成為個人悲劇具有普遍意義的原理 ,也是悲劇的戲劇張力得以發揮的理由,而所謂「悲劇性格」似乎就是人的本(善)性。

伊底帕斯(Oedipus)與「斯芬克斯」(sphinx)


【古希臘悲劇的人文精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