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 外交使一人灭一国?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任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中天竺(当时的印度分为五个区域)。
途中,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已死,国中大乱,其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阿罗顺那趁机劫掠诸国贡献的财物。
王玄策中狱中凭着自己外交官的智慧和口舌,说服戒日王的妹妹助他逃离。王玄策、蒋师仁在逃离的过程中越想越气,觉得就这样回去的话,真的无颜再去见太宗皇帝了。
于是,王玄策来到泥婆罗(今尼泊尔),他发动他那外交官的三寸不烂之舌向国王借得7000泥婆罗骑兵,再加上吐蕃王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当时吐蕃王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为皇后)
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吐蕃、泥婆罗的军队在北天竺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天竺数万象军。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王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天竺兵将三千,天竺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天竺。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天竺,并发誓要尽灭天竺。而天竺兵将与王玄策率领的外籍军团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天竺,求得东天竺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王玄策、蒋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天竺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挨着东天竺的迦没路国也被吓得不轻,虽然从头到尾没参与打架,但也赶紧献出宝物和地图, 向王玄策示好并请求得到老子像。
贞观二十二年(648),五月,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唐太宗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在从天竺回来后,王玄策曾把包括自己所做过的事,以及印度的地理等做了详细的记录留传,叫做《中天竺行记》,可惜如今已经散落,几乎没有留存下来。
由于,唐朝当时并没有把天竺当作一回事,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胜利也因此不受重视。虽为曾经立下如此奇功的唐代使节,三度出使天竺的经历却在史书上鲜有记载。而且他的官位比较低,在正史当中不可能单独为他树碑立传。以至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最终为世人所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