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顿|三维扫描技术复活古城墙的历史印记
古城墙,文化古城的一个符号
作为古代时空的有力见证,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一段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每一个城市的古城墙都是一座值得让热爱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人们去挖掘并分享的宝库。

虽然屡遭破坏,所幸我们已意识到保护好古城墙的重要性,守住并传承文明积淀的根脉。

诺斯顿某城楼古建筑三维扫描项目案例
地、水、火、风都不可预测,而文物太脆弱了,抢救文物信息的时机,也可能稍纵即逝,因此对古建筑的保护刻不容缓。

当然再好再完备的记录,都不可能替代文物本身。但用数字化技术凝固下当时当刻的信息,却可在灾难后,成为对文物进行修缮、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参考。
项目概述:
原城门及城墙于1958年拆除,2012年通过古城墙修复保护工程重建了城楼和部分城墙。

本次扫描的古城墙高约12.5米,全长约340米,分东西两段,其中东段城墙80多米,可沿着南侧20多米长、2.5米宽的马道登上城墙顶;西段城墙长约250余米,其南侧也有一条跟东段城墙类似的马道。

技术难点:
城墙并不是常见的方形,而是呈现出不规则的长方形。仿古城楼建在高大的城墙之上,城楼总高20余米,下部设一大两小三个城门洞,上部为两层式仿古楼阁,结构较为复杂。如何准确、完整的获取城门楼建筑及城墙三维数据,是本次扫描的难点。

解决方案:
诺斯顿技术团队采用大空间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古建筑的城楼、城墙、台阶等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

由于古城楼建筑较高,需要结合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获取顶部的瓦、屋脊、角兽等数据。

三维激光扫描仪是基于可见光原理的特性,扫描过程中所见即所得,不具备穿透性,对于结构复杂的对象需采取多站扫描,多次测站数据互补的方式,尽可能扫描到相对完整的三维点云数据。

通过计算机软件内业数据处理,进行数据的降噪、除冗、拼接等,最终得到一个干净的三维点云数据。


将无人机的数据和扫描仪的数据进行拼合,即可得到完整的古城楼及城墙三维数据。

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交付,便于项目方存档管理。三维数字模型可以提供城墙的各项现状数据,为城墙的保护修复提供客观精确的实测数据。

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充分做到了对古城古建筑的保护,三维数字模型还可作为该城墙的数字副本保存,为以后的修复、研究建立准确、永久的数字档案。

小结:在完成测绘任务的同时,获取了完整的三维数字模型,可为以后的研究保护提供永久的数据资料,三维模型还可用于对象的虚拟展示、向广大公众传播文化遗产知识。
诺斯顿服务过多家国内知名单位,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案例包括:苏州古建筑三维扫描项目、五台山景区三维扫描项目、山西稷王庙古建筑三维扫描项目、山西关帝庙古建筑三维扫描项目、云岗石窟三维扫描项目、龙门石窟三维扫描项目、国家电网三维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数据供应商、南方电网三维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数据供应商、中国中车数字化工厂项目、中石油中石化油罐容量计量项目、鞍钢集团数字化工厂三维项目、博物馆三维扫描数字化项目、北京大剧院三维扫描项目、梅溪湖文化馆三维扫描逆向工程、生命干细胞产业园三维扫描项目、中石油库数字化项目、故宫三维数字化、《八佰》、《囧妈》、《小小的愿望》、《超时空同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