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修说德云】来自九霄的惊喜——2021年南京德云社观演不完全总结(下)

2022-01-14 13:40 作者:修者竹也  | 我要投稿

惊喜多惊吓少,云鹤九霄呱呱叫——2021年南京德云社观演不完全总结(上)

九字科惊喜三人:李九春,李九重,孙九芳。

李九春还在传习社学习时就在德云社担任职务,后来给字给了个“春”,老郭对这个徒弟应该寄望挺深。

九春优点很多,上过学读过书,爱思考爱琢磨,一直在小剧场、书馆高频率演出,演出状态极好。

九春很擅长用面部表情营造喜剧效果,你要看照片、看视频,并不特别觉得他怎么调动面部肌肉,使了什么相,往往只是眉毛一挑、眼珠子一骨碌,观众就笑得不行了。

这一点颇得老郭的真传。


和别的头九师兄弟不同,李九春在找搭档方面不怎么顺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发展。

相声讲究张扬个性,搭档不同,使法也不同。

九春和章绍伟两个人都很有个性,也很有想法,怎么样磨合,怎么样发挥两个人的长处,是个问题。


对九春,在肯定和喜爱的同时,我也总有点担忧,觉得九春有点太喜欢输出价值观。

分享自己的思考所得本身没错,可是,这很容易被人逮错。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是会变的,以前觉得对的,以后未必觉得对,当时舆论环境允许的,以后舆论环境未必认可。

如果九春以后知名度高了,他以前说过的话,会不会被有心人断章取义来抹黑他,进而抹黑整个德云社?

这种事儿对德云社来说,一点不新鲜。


相声可以是娱乐,但相声演员不该被娱乐,更不该被裹挟,成为格调不高的八卦新闻的主角。

如何夺回舆论主导权,可能要靠年轻相声演员多思考、努力了。


如果说李九春是没惊有喜,那李九重就真正是惊喜。

不夸张地说,李九重是2021年九字科最大的惊喜!

看李九重说相声,我不需要听到包袱,相声文本里固有的包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九重的表演,光看他就够我乐的。

看完李九重表演,我基本记不住有什么地方是亮点,光觉得可乐,哪哪都可乐。

怎么那么可乐呢?说什么什么可乐,演什么什么可乐,这就是能耐啊!


李九重说得好,演得好,唱得也好。

虽然李九重的唱不算一流,但他肯唱,肯卖力气,这就很好。

好的相声演员都是在不断的演出中磨炼出来的,如果李九重能一直保持住现在的劲头,假以时日,必能更上一层楼。


我印象里,孙九芳是音量最大的一个。

音量大,意味着观众想走神的可能性要小一点,既然被吵得不能走神,那就专心看演出吧。

能有这么巨大的音量,说明九芳的发声共鸣做得不错。

九芳很敬业,不管场面是凉还是热,都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观众。

有时候场子凉得我都替演员感到尴尬,但是九芳依然会努力调动观众情绪。


去年的裂穴,让人为九芳捏了一把汗,现在看,老郭没亏待九芳,给九芳现在配的这个搭档不错。

九芳脑子活,肯思考,马霄戎读过书,心态正。

就目前的表演看,马霄戎尽力配合孙九芳的需求,孙九芳也尽力迁就马霄戎的节奏。

能有这种对搭档的体恤,对自己的克制,我很看好他俩的未来。


相声是故事,故事是人生。

每个演员的作品里,都藏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观众会喜欢相声文本,但是能让观众寄托感情的,一定是那个打动过他们的人。

孙九芳继续努力吧,一定可以的。


霄字科惊喜人员五名:王霄颐、李霄樵、姬霄桐、吴霄泽、张霄白。

王霄颐的舞台功底好得不像一个霄字科。

看资料,王霄颐是音乐专业毕业,难怪对舞台的把控与众不同。

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不光知识有用,所有学过的、见过的、感受过的,最后都会体现到舞台上,灌注在作品中。


王霄颐的表演有股怡然自得的劲儿,这种劲头可能来自于这一代年轻相声演员所独有的自信。

相声的发展历经许多阶段,最初的天桥卖艺多有自我轻贱,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相声的艺术性大有提高,但相声艺人的地位仍然很低。

解放后,相声成为文艺战线的轻骑兵。

八九十年代,相声不景气,固然与大环境有关,但是,跟不上人民审美需求的发展,也是原因之一。


老郭了不起,,让有志从事相声的年轻人能有德云社这么一个大平台学习相声、从事相声工作。

如今,越来越多像王霄颐这样有学问有追求的年轻人进入相声这个行业,这对相声、对喜爱相声的观众来说,是好事。

希望这一批年轻人能够影响到相声的伦理,从而影响着相声发展到更好的方向。



如果说李九重是九字科的惊喜,那么李霄樵就是霄字科的惊喜。

看李霄樵的表演,让人忍不住感叹德云社的人才储备太强,连霄字科都有业务这么扎实的,何愁相声未来后继无人啊?

李霄樵和观众沟通方面尚显稚嫩,他的优点在于表演的时候,能有意识地区分人物。

去年龙字科抖音招生直播时,杨鹤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在“相声”前头加一个动词,你会加什么?

正确答案是“演”。

马季曾经提出,在“说学逗唱”后面要再加个“演”,其实“演”本身就包括了说学逗唱,要贯彻在说学逗唱之中。


吴霄泽、张霄白和姬霄桐,这三位都是霄字科的捧哏。

看这三位捧哏,感觉舒适。

不打断,不冷场,不掉话,不迟缓,用栾云平的话说,“感觉不到捧哏演员的存在”。

在“进攻型捧哏”更吃香的情况下,这三位演员能踏踏实实地捧哏,值得夸奖。


所谓的进攻型捧哏,究其实质,只是因为能耐不到、心态还不好。

既不肯把光彩都给逗哏,自己又没能耐辅助逗哏讲好故事,最后就采用廉价的方式,无视人物、无视情节、无视包袱,只以搅和逗哏为乐。

那种捧哏方式也许能博得一时的笑声,却难在艺术上有长远的发展。


云鹤九霄之外,德云社还有不少优秀的相声演员,比如张金山、安久健这两位,台上的表现就很让人惊喜。

张金山老师是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的弟子,技艺精湛、经验丰富。

我看的那几场,张金山老师的垫话几乎没什么变化,然而,他每次说,我每次都还觉得看。

哪怕他次次都演得一样,我还是次次都乐。

他演多少次我都乐,他演什么我都乐,到了这个程度,可以不亏心地说一句,张金山老师人保活。


安久健长得挺逗,演得也挺好。

好的相声演员都有共通之处,情绪饱满热烈,表演流畅自如,用表演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用情绪感染观众。


随着德云社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优秀相声演员被吸纳进来,高强度的演出,近距离的反馈,多样化的选择,德云社对相声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1年南京德云社观演不完全总结到此结束。

一心想买下周日晚场票的我,此刻心情十分不爽。

【修说德云】来自九霄的惊喜——2021年南京德云社观演不完全总结(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