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手拍摄常见错误 | 不要自己感动自己,没有视觉构思,你的画面毫无吸引...

【写在开头】
我不会拍摄视频,但是张老师提供的思路和这篇文案非常值得做内容视频的小伙伴们学习。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出了逐字稿和对比笔记,希望大家不要看过之后,感叹“学到了、学会了”之后,立刻就忘记了张老师输出的知识,做一个只看不练的看客。
感谢张老师的优秀教学视频。
以下为正文:
如果你是视频创作新手,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辛辛苦苦拍出来的内容,别人看着就是没感觉。
设备挺专业,操作也没啥问题。但是片子就是缺乏高级感和专业感。
这一期视频就把你从创作习惯上来解决这个难题。
上一条关于穿帮的视频我讲过,观众对于视频内容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情感节奏和剧情上。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视频对观众有吸引力,很好的抓住他们,就需要画面的内容和情感节奏剧情持续相关。
我看到过很多新手的编制,因为条件的限制加上经验不足,往往场景的选择非常随意。
(素材:学生作品一)
比如说这条学生派拍的采访,因为作为新人底气不是很足,也就不好意思找采访对象家里去指手画脚,觉得人家能让你拍就很不错了。
所以在现场的时候对于那些画面构图很不利的元素,他们就没有去做及时的调整。
比如说这些很抢眼的花瓶、橘色的椅子,都是非常非常影响画面构图的。但是就这样生生的保留到了最终的素材里边,让这个片子整个显得既业余又杂乱。
【心得笔记:央视或者比较有名气电视台或纪录片公司,在采访人物时,喜欢用绿幕后期做特效。这就是张老师说的让观众视线集中在采访者身上。】
另外就像在新手拍摄剧情片的时候,也不会有预算去请专门的美术师来布置场景。
一般就是随便租一个差不多的场景,就是那种日租房,看上去面积差不多就开拍了。
那么在拍摄的时候呢,由于技法不够成熟,加上演员也不是特别的专业,也不会很好的去控制演员的表演。
(素材:学生作品二)
为了保险起见,就用了一个很松的景别,以为这样可以把表演的过程全程记录下来。可是呢,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跟故事完全不相关的很多元素,都跑到了画面里边,也就是说画面中的大多数元素都与叙述无关。
(素材:学生作品三)
比如这条素材里,墙影的绿植,沙发上的小碎花,还有背后黑白纹的包,还有桌子上的瓶瓶罐罐。
这些琐碎细小的道具跟叙述都毫无关联,又容易非常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整个片子的叙述显得非常非常非常的业余。
【心得笔记:电视剧里看似随意的场景摆放,要么不会喧宾夺主抢了角色的风头,要么就是有特殊的意义。想起了《白夜追凶》里的那个大鱼缸,印象特别深刻,对人物塑造有不小的作用。但是其他摆设,就真的想不起来了。】
不能够用画面来叙事,缺乏视觉构思的能力,你就只是一个操作机器的人,而不能称自己为优秀的创作者拍摄者。
视觉构思能力说白了就是一种思维习惯。
看完这条视频以后,每一次拍摄之前都要反复的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我要通过画面表达什么?
第二观众从我呈现的画面中能够看到或者感受到什么?
实现这两个目标,就需要反复的刻意训练。
把这种技能练成肌肉记忆,你一开机就会关注那些跟画面高度相关的画面要素。
每一个画面每一组镜头都要力求做到两点:
第一在明确画面当中各种视觉元素的摆放和安排。
第二要让这些元素一定与故事情景相关。
(素材:学生作品四)
比如这条素材当中这个路人与故事毫无关联,却进入到了画面的主体。让观众误以为后面的剧情当中这个人物会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这就需要你在拍摄之前去做充分的清场工作。
(这个“路人”的戏还挺多的,结果就是一个真路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们新手拍一个片子预算低时间紧,找到你所说的这种符合视觉构思的场景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是不是没有符合我们构思的场景,我们就去放弃拍摄呢?
当然不是啦。真正的高手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做到效果最大化,这一点放在拍摄领域也是同样适用的。
在视觉构思的方面,首先就是要抓住肉眼可见的特点。
(案例:电影《亲爱的》)
比如说你想表现一个中年女人的生活很窘迫,那么就要从头发连衣着这些看得见的视觉元素,也就是说一般人看一个女人的常规的视点当中,去框定你的画面。
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呢,你就要养成刻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磨练一双发现特征的火眼金睛。
另外就是在拍摄技法方面调动一些视觉手法。
(张老师亲自上阵演示效果)
比如说擅用特写,前景深。
比如说善用拍摄环境里边的光线色彩来突出拍摄主体。
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在你的表现重点上(老师皮了一下),并去忽略那些言语叙述无关的细节。
总结一下,视觉构思是我们拍摄出吸引人的画面,内容的基本心法。
视觉构思需要反复在”我要表达什么“和”观众能看到什么”,这两个角度反复的思考和设计。
好的视觉构思是由刻意的观察生活,加上纯良的拍摄技巧,共同运用来实现的。
后边的视频,我们会讲一些易学就会一用就废的操作习惯,记得看完视频一键三连。然后去认真练习。练完之后记得回来分享你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