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国虫叹》第八章:松木战机(其三)

2022-12-05 13:11 作者:兰古纳丝泰国盾  | 我要投稿

万苍凌去后,周德乐忽然对金妙萁说道:“你究竟识不识得今朝?”“当然知道啦!今朝就是当下呀!”金妙萁说道:“师尊为什么会这样问呢?”“不,今朝有一只可以预见未来的眼睛。”周德乐接着问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梦境:大海之滨,一轮红色的月亮正被逐渐侵蚀,一名始终瞧不清面容的女子发出声声呢喃……”金妙萁连连摇头道:“没……没有的啦,师尊,你为什么会突然问些这样的问题呢?萁儿似乎听不太懂诶。”周德乐闻言,心中想到:“的确,她应该不会是那只鲸精,充其量就是根大豆秆子而已。嘿,但是吧,截止目前已经发现三个共同点了,倒也难得。”口头换了种轻松些的语气道:“无他,不过是因为你让本大仙联想到了一位旧识,她住在一个叫‘天晴之海’的所在,不过仔细想来,那大约尚在宋金对峙时期。嗯,也罢,现在本大仙问你,前些时日你自称是金卉庄出来的丫鬟,为何适才那人却称你为‘少君’?”金妙萁闻言微一踌躇,而后说道:“我原是金卉庄里的一个小丫环没错的,至于万叔叔称呼我‘少君’的话嘛,整件事情可是很复杂的,孔先生叮嘱过庄中之人,万不可说的太细,所以……对了师尊,萁儿带你和锦笙师兄去吃些果子好不好,就当是萁儿为此事向师尊赔罪啦。”周德乐闻言心道:“好家伙,看来还有些儿难言之隐,不过嘛,我不知道也就不知道吧,‘少君’一词也有七种解释,故此即使逼她说出,可能也不是我预想的那样。”转头一看玉锦笙也已点头,于是说道:“也罢,本大仙本也无意对旁人的私事刨根问底,你日后若要相告,本大仙随时乐意听之,眼下你既说领我二人尝些水果,那便速速带路。”“好呀、好呀,你们一定要跟上哦!”金妙萁说完,欢快的走上位于东北方的一条岔路,玉锦笙与周德乐见状,均是微微一笑,随即跟上。

周德乐为了节省些奔跑的气力,又一次召唤出系统,坐于其上,毕竟此番有玉锦笙在侧,金妙萁纵然在看见系统,料也不至于毫无顾忌的找自己要包子吃了。旅途仍是比周德乐原先预想的要长,这让他不仅有些好奇玉琼庄究竟有多大面积,试探性的询问了玉锦笙后,得到的答复是:“约有三万六千余顷。”周德乐内心叹气道:“唉,算是白问了,我这是忽略了一个要点啊,当代最常用的【平方千米】在彼时尚未出现,问起来无非是些‘亩、顷’之类,而且面积与当代的同名计量单位也并不对等,尤其是‘顷’,《康熙字典》里标注的是‘百亩为顷’,故此较之当代的‘公顷’应该是大出许多的,但考虑到清代‘亩’的大小同样与当代存在少许差异,且他刚才那句话还有个‘余’字,故此这个‘三万六千余顷’究竟是多大还是很难得出精确值的。也不知是不是我不断‘翻山越岭’累出来的错觉,这玉琼庄似乎比我穿越前所在的那座城市还大!?”

又走一程,玉锦笙问道:“师尊,弟子有一事不解,前番斗虫之际,您似乎对‘蝼蚁’一词感到讶异,这却是为何?”周德乐被如此一问,立刻便来了精神,说道:“那虫当称‘蚁蟋’才是。意为‘习若蚁之蟋者也’。”玉锦笙听完,同样颇有兴致的问道:“师尊之言,恕弟子至今未闻,敢问‘蚁蟋’是否为仙界之词?”周德乐心中得意,笑道:“不错,这仙界对于凡间生灵定有一套通用称谓,你如欲学,本大仙不介意传授一二。”玉锦笙闻言,抱拳道:“万望师尊赐教。”周德乐点头道:“既如此,眼下本大仙且传你三个词,乃‘锹甲、剑角蝗、双叉犀金龟’耳,锹甲者,唐时称之‘啮桑羊’;剑角蝗者,‘草蜢’是也、双叉犀金龟,即为前明医书《本草纲目》中所记之‘独角仙’耳。此三虫样貌,汝可知之?”“若真如师尊所言,弟子自然识得。”玉锦笙说着,取出几张画来,问道:“弟子还欲请教,图中之物,在天庭又称何名?”周德乐一看,好家伙,这每一张都有若干种昆虫,这算是触及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了,且所绘之虫均是栩栩如生,如活物跃然纸上,易于识别。更让周德乐感到惊讶的是,每种虫都是刻画的细致入微,就某些身体细节,诸如锹甲触角末端的细毛、螳螂捕捉足上细密尖刺的数量,从这方面来说,当代一般的昆虫爱好者都未必能够描绘的如此到位。

可能也该是自己露脸,就玉锦笙取出的七张图之上的昆虫,周德乐均能识别,并挨个报出,例如这个是孔夫子锯锹、那个是粉翼大青蝗、这个小蜜蜂,又叫台湾小排蜂,哦,还有这个,应该叫黑翅大白蚁。简单的说出一个名称就好,也不用做介绍,因为周德乐发现,这位玉琼庄庄主对于图中昆虫的特征以及习性了解方面,似乎更在自己之上,大约只是欠个正式的名称而已。

对于一些爬虫圈的爱好者/饲养者来说,乾隆23年,即1758年,可谓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中文学名诞生了。起初世间一切生物,在不同地区便被冠以不同的方言称谓,这多少也带来了交流的不便、科普的障碍,而自从有了中文学名,便使得同种生物在全国各地有了一个统一的官方名称,无论东南西北,只要认识汉字,就都可以读懂同一本官方出版的科普读物了。

中文学名,通常根据该生物的特征、产地、习性、亦或首位发现者的姓氏再加之其属名而命名,少数则根据其外来单词的音译而成,并且尽量追求精简,这种命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可能一些路人会觉得某些生物的中文学名有四字、五字甚至七字,冗长难记,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名称却足以在寥寥几字之内,概括其特色,从中不难窥见少许文言文的影子。

同时周德乐还发现,这七幅图中,五幅是国产物种,另有两幅是外国货,而且互相之间的地理跨度很大,例如非洲的宽翅王虎甲和新西兰的孤岛獠牙沙螽。当然了,考虑到玉琼庄中拥有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作物,那么玉锦笙见过来自世界各地的昆虫似乎也不足为奇,只不过如此看来,他应当也是一位纯度很高的昆虫爱好者,并且他对于昆虫的认知在18世纪来说,绝对堪称超前,甚至19世纪的著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与之相较亦不能及,例如玉锦笙不会将欧洲锥头螳认作蚱蜢,也清楚的了解,鸣蝉类绝非聋子,反而拥有超乎寻常的听力,可以从众多如出一辙的同类鸣声中辨别出细微的优劣并以此择偶。甚至他还知道,一些全变态昆虫的身体在蛹壳中的转变以及发育过程,总而言之,其对于昆虫的认知几乎不亚于当代,只是对于如今的一些学术用语尚不甚了解,周德乐仍可从诸如触角、尾须、胫节、鞘翅之类的词语上寻求优越感,否则他这个“师尊”怕是得被新认的徒弟比下去。

随着对于昆虫讨论的深入,周德乐和玉锦笙二人可谓是志同道合,尤其是周德乐,感到玉锦笙简直是全能之材,内心对其生出了些许佩服,当然了,口头上是万万不会承认的。金妙萁一路之上倒是很少说话,可能是看见那两人相谈甚欢,而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感兴趣,故此就没有插嘴。又过片刻,周德乐忽然感到一阵清凉的和风拂过面庞,之所以不直接说“微风拂面”,是因为这阵风虽然不大,但与之接触的感觉却是与众不同,仿佛风中含有清晨的朝露,或某些清爽型的沐浴液,吹在身上,不仅仅有和风的感觉,更是感到全身清凉舒爽。

“到啦!”金妙萁欢呼道:“师尊快看,前边就是萁儿的田地哦,有芒果、草莓、黄金果、香蕉、蜜桃、哈密瓜,噢,还有师尊之前告诉我的‘富士大苹果’呢,每一种水果都多到萁儿吃不完!你最喜欢吃哪一种呀?”周德乐看了看前方的水果,的确是各个长势喜人,没有一株呈现枯败的迹象,走到近前无意间又发现一个神奇之处:就拿苹果来说,树上的每个苹果发育程度竟然完全一致,个体在每个阶段的生长速度居然是相等的,而且似乎连大小也别无二致,宽度都是88毫米。周德乐随手摘了一个,其实相较于水果,他更加感兴趣的东西还在远处,用望远镜可以看见,一个高大的黑色物体,下方有一个高约3丈的细长梯形支架,顶端接有一个直径尺余的圆环正在缓缓转动,该圆环边缘为朱红色,其余部分与主体一般,皆为黑色,其内则有些飞速旋转之物,每次圆环朝向这边时,便可感到一阵蕴含清凉水汽的和风吹过。他猛然想起:“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水风扇了,不过这一台似乎……过于强大了?”

水风扇一说起源于北宋末期,另一说是蒸汽时代的产物,总之在18世纪时,的确已经出现了,造型多样,有近似空调的、有形似烤箱的、还有模样接近于当代室内台扇的,但一般来说,水风扇较之当代台扇有噪音较大及吹风不够清凉两个弊端,然而眼下的这一台,几乎就是一个巨大化的当代台扇,甚至还要优于台扇,能吹出仿若海风般的感觉,并且可以将风送至一里开外,还能360度无死角的旋转。金妙萁见他眼望水风扇思索,便解释道:“哦,那个就是锦笙师兄前日做出的水风扇呀,师兄说,只要将其安置在庭院中央,便可以将风儿送至四周田地的任何一处所在,一户人家只要拥有了一台水风扇,就能够提前两个时辰收获好吃的啦,眼下庄中只有一成的人拥有,但是锦笙师兄说,至多再过三日,便可以给庄中每户人家分发一台的!”周德乐问道:“此物以何运转?”“灵气呀!”金妙萁仍是抢先答道:“庄里的土地都有些灵气呢,遇见日月之光便可以飞升上天,化作一闪一闪的许多光点,而在这途中也可以被水风扇吸收作为源泉,再均分给四周的蔬果,加速它们的生长,锦笙师兄说——对了,说这便是‘无限循环’!还有哦,每户人家的田地都采用方形也是为了保证被水风扇的风力所覆盖,师兄还说日后管它叫‘灵妙播水机’,是不是很厉害呀?”

可能由于此行途中金妙萁很少说话,故此如今得了机会,说的便格外多些,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对玉锦笙颇为崇拜,介绍之时还不忘称颂两句。周德乐正准备装出一副看破一切的神态表扬她言之无误时,却听见孔倾儒的声音自后方传来:“奇机淫巧、何足道哉?玉贼,休要蛊惑吾徒耳!”金妙萁闻听此言,立即收起前番欢快的神色,转过身来,恭敬而微带胆怯的说道:“孔…孔先生,您今日怎会来此?萁儿……”尽管她刚才话多,眼下说起话来,倒是不太利落了。此时玉锦笙转过身来说道:“今日难得前圣居士至此,稀客啊,不过先生有一点言之差矣,你这徒儿乃是自己甘愿进我玉琼庄的,绝非受了玉某的言辞蛊惑,此外据我所知,这‘奇机淫巧’一词,乃是当今清帝国对于西洋科技的错误认知,先生一向尊汉厌清,如今怎的唯独学了这个词儿?”孔倾儒不悦道:“吾之小徒虽资质寻常,恐是难成大器,然胜在乖巧可爱,若非受汝所惑,焉能不告而辞,明珠暗投!?汝庄之性,吾处皆知,玉贼,休得狡辩!”玉锦笙看了看金妙萁,只见她战战兢兢、一言不发,显然有些恐慌,遂二次对孔倾儒说道:“也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自金卉庄没落之后,便始终对我玉琼庄生有戒心,时至今日,玉家上下早已习以为常,那么单论此番学习之途,转眼已近一月,敢问先生对眼下的清帝国有何见解?”孔倾儒答道:“千古之乱世,汉文遭侵蚀,君王空自负,居安不思危,黎庶作草芥,饥民多死者,烟赌漫京师,不足以习之。”玉锦笙点头道:“先生高论,但玉某仍需拦您一句话,若论千古之乱世,距今一千三百余年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可谓无出其右,彼时两汉所集人口仅余十之一二,中原战火不绝,血雨成江,与之相较,如今的清帝国却可谓天堂。且人无完人,世道亦然,先生曾言‘当择优以习之’。那么敢问先生可知蒸汽轮船的原理,火枪火炮的制作,国旗国歌的意义,四大奇书的问世,生物名称的统一?”孔倾儒闻言道:“此与本庄何干?上述物事,汉时俱无,然彼时之盛,远超时下。”玉锦笙笑道:“此言差矣,与时俱进才是上策,清初平定四方,武德充沛,傲立群雄,而今紫禁城中的天子闭关锁国,安于现状,便好似武功自废,将华夏千年至强之名让于西方崛起不足百年的英吉利,这岂非最好的实例。”孔倾儒闻言,沉默不语,玉锦笙又道:“玉某有意复汉伐清,前圣居士既已至此,我欲请先生助我修定律法,改良字典,不知意下如何?”孔倾儒冷声答道:“痴人说梦,不足与谋。”“痴人说梦?何以见得?”玉锦笙轻笑道:“你我虽各为其主,但却也同出一脉,应当熟悉彼此之能,先生当真认为,纵凭我才能,亦不足以覆此清廷?”孔倾儒依旧以刚才的语气说道:“与贼同污,天理不容!”而后对金妙萁说道:“汝无需惶恐,贼言难断,贼心难防,从速复前衣装,仍可为吾徒。”说完,大袖一甩,向着西南方去了。

本章未完,静待下文,更新缓慢,暂定月更,穿越小说,有悖正史,随性观看,不喜勿喷。


《清国虫叹》第八章:松木战机(其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