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作品的下沉与上浮
定义
文创作品“下沉”指受众群体低龄化与娱乐化,而与之相对的“上浮”指受众群体全年龄化与深刻化。下沉与上浮都可分成主动(创作者自我调整定位)、被动(创作者被迫迎合市场)与衍生(创作者基本不与市场互动)。
分类讨论
主动下沉
创作者有能力做出全年龄向内容,但主动降低作品深度以迎合下沉市场,广义上大多数未成年向创作者都在主动下沉,如《熊出没》动画剧集等,还有网易代理的MC。而早期的《迷你世界》,无论对创作者还是沙盒游戏题材来说,都是主动下沉
被动下沉
创作者原本计划做较深刻的内容,但实在没有能力做出来,成品反而不经意间吸引了下沉受众,变得比原来更火爆,使得创作者转变方向,这是四种现象中最有趣的:IP损失深度和更高的受众人均经济,换来了热度与更大的受众数量。从深度与受众评价来看,被动下沉不一定会输给主动下沉,反而因为前期包装得更高级的表面形式,对其它老老实实做下沉内容,甚至只会做下沉内容的“木头”创作者,在渠道错配上构成“降维打击”,让受众产生精神消费升级的错觉。至于举例,我在这里就不引战了,这些IP各个粉丝都很多,自行体会吧。
衍生下沉
全年龄向文创作品流入下沉市场后,被广泛使用与衍生,在公共空间中被打上了下沉符号。但创作者对此无反应甚至不知情,比如网易代理前中国的各种盗版MC,而这些乱象都与创作者Mojang和微软等无关。
上浮
上浮首先建立在之前主动下沉的基础上,被动下沉与“木头”创作者并没有能力上浮,因为上浮可以说是在合适的市场升级环境下,对原本水平的恢复展示。
主动上浮
大多数宣称全年龄化的子供向作品都在主动上浮,比如《熊出没》电影,还有《迷你世界》等。
被动上浮
原先无上浮计划,但主动下沉作品中掩藏不住的深刻内容,被深度受众挖掘并广泛传播,使得创作者转变方向,比如《京剧猫》等。
衍生上浮
主动下沉作品中掩藏不住的深刻内容,被深度受众挖掘并广泛传播,形成深度解读后的梗与圈子,但创作者对此没有较大回应,比如《果宝特攻》等。
原因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下沉和上浮现象越来越频繁,还有各种受众错配与偏移(比如腐女等,这个已经有不少人讨论过)。这其中有各个全年龄大平台崛起的原因,让以前各个圈层分隔的供应渠道被打破。网络上并没有现实关系中的权威来指导,什么身份年龄的人“应该”观看什么样的作品,如家长给小孩子放电视上的子供向动画片。从作品更加自由流通看,这有益于打破文创圈的过度类型化与刻板印象,回归创作本质;但从坏处上说,这也开启了流量时代,诱惑着各种深度创作者被动下沉,利用低龄受众不明觉厉的膜拜打造自己的粉丝饭圈,甚至反过来到高龄圈层来ky引战,本文就不点名举例了;甚至还有创作者难以管理的衍生下沉现象,比如UT等圈子的各种“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