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审美与文化输入

首先要承认的一点是,欧美的汽车工业起步比我们早,也有上百年的时间了,在燃油时代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话语权,在此期间也确实诞生了很多他们的优秀的作品,也给我们汽车工业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促进了我们汽车技术的大幅提升。 一步步走到今天,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完全有能力去挑战他们,并且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格局当中能够处于上峰。 有些人认为审美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跟文化输入还是有必然的联系。长时间的文化输入让我们认为,超跑就应该长这样,豪华车就应该长那样,当然确实有一些东西肯定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说国标,国际标准和设计边界以及在设计过程当中所要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基础学科当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理论,抛开这些剩下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开放性的命题,没有所谓什么的“就应该...”这种说法,我也期待有更多富含“中国特色”的设计在国产车上实现,我相信有朝一日国产车能够重新对汽车进行定义。不过说句实话,如果不看车标,有些车的设计真的好看吗?是不是先入为主地看见车标然后加成了设计?每个人肯定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但不能有有色眼镜。 汽车外观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整车设计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而且也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见仁见智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看法必然是不同的,毕竟众口难调嘛;同时还是需求,成本,车企内部间的讨论,法规等多方面因素下共同决定的结果,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时刻保持先进性,开放性和预见性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