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48 多神教

2023-04-20 11:32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8、多神教


  与一神教相反,是崇拜许多神的宗教。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野蛮时期,是从原始拜物教和万物有灵观念发展而来。

  原始拜物教是对大自然与自然力的崇拜,虽然已经给自然物赋予人的形象,把人的灵魂扩大到自然界,认为各种自然物都有精灵,但“还不知道具体的造像,即所谓偶像”。[1]多神教则造出许多神的偶像,它认为比较巨大的、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的自然物都有神,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太阳有太阳神,雷有雷神,风有风神,火有火神,山有山神,河有河神,生死有生死神,祖先有祖先神等。它按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给神赋以人的思想和感情,把自然物人格化,然后对这些偶像加以崇拜。恩格斯指出:“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2]例如古代埃及人和希腊人曾崇拜“太阳神”、“月神”、“海神”、“天神”、“地神”、“火神”;古代巴比伦人曾崇拜“天神”、“地神”、“海神”、“火神”、“风神”、“暴风雨神”;在我国、日本的古代,崇拜“日神”、“月神”、“农神”、“祖先神”等。但不管怎样的神,总是原始人的化身和幻想。他们要神用手帮助工作,就产生长手和多手的神;要神帮助克服风雨灾害,就创造呼风唤雨、面目狰狞的神;遇到天灾、人祸,认为这是神的发怒和谴责;遇到丰收和喜事,认为这是神的喜悦和恩赐。总之,人们所崇拜的自然物已进入人格化和偶像崇拜阶段,这是多神教的特征。这种自然力人格化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在不同的民族那里又经历了极为不同和极为复杂的人格化”。[3]

  多神教的出现,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低下,人们对巨大自然力无法控制和进行科学解释;同时也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比前发展、社会分工扩大和人们思维能力有了提高的结果。

  在阶级社会,多神教不仅把自然力人格化,而且把社会力量人格化。“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幻象,现在又获得了社会的属性,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4]我国古代奴隶主阶级所谓“有天下者祭百神”,就是信奉多神教的反映。他们按照当时奴隶社会的人的形象和人间关系去描绘神的形象和神的关系,神有不同的等级,也有统治和服从的关系,给多神教打上了深刻的阶级烙印。

  多神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支配人们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它在历史上起着有害的作用,束缚了人们同大自然或社会反动力量作斗争的精神。有多神教,就有反多神教的斗争。在历史上,许多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都揭露和批判了多神教。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88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67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54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55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48 多神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