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南大学Angew:单线态氧靶向诱导促进N/C位点ORR!

2023-04-23 10:42 作者:唯理计算  | 我要投稿

研究背景

在N掺杂剂附近有针对性地构建碳缺陷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方法,可以提高N掺杂碳对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催化活性。近日,中南大学何震教授和刘素琴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t Oxygen Induced Site-Specific Etching Boosts Nitrogen Carbon Sites for High-Efficiency Oxygen Reduction”的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位点特异性蚀刻策略,将单线态氧(1O2)靶向锚定在N-相邻的原子上,在N-掺杂碳(1O2-N/C)中定向构建与N掺杂剂相邻的拓扑碳缺陷。

文章内容

图1:(a)分子轨道图。当XN是(b)Zn原子、(C)G-N掺杂剂的C原子、(d)Py-N掺杂剂的C原子和(e)Pyr-N掺杂剂时,XN-N-C与1O2和3O2键合的XN-O的计算键长(蓝色)和形成能(红色)。吸收一级(红色)和二级(蓝色)含氧化合物废气的(f)H3BO3-KI和(g)DPBF溶液的UV-vis光谱。(h)EPR光谱。

图1a表明,激发的1O2在能量上比3O2高0.95eV。图1b-e的计算结果显示,1O2在不同的XN-N-C部分中对Zn-N4-C表现出最强的结合力和最低的形成能,因此选择Zn-BIM(苯并咪唑与Zn2+配位形成Zn-N4-C部分)作为合成N掺杂碳的前驱体。MgO2在287和350 nm处吸光率增强(图1f),在410 nm处DPBF的吸光率减弱(图1g),表明一级含氧化合物可以比二级含氧化合物释放更多1O2。含有MgO2废气的TEMP溶液显示出比MnO2更强的TEMPO自由基信号(图1h),进一步证明MgO2(一级含氧化合物)有更强的生产1O2能力。


图2:(a)特定位置蚀刻策略示意图。(b)FT-IR光谱。(C)拉曼光谱。(d)1O2-N/C的TEM和(e)ACTEM图像。(f)快速傅立叶变换滤波图像。(g)C K边XANES光谱。(h)扩展区域1和2。(i)EELS光谱,(j)高分辨率N 1s XPS光谱,以及(k)O2-TPD曲线。

特定位置蚀刻策略如图2a所示。用1O2处理的Zn-BIM出现了尖锐的ZnO衍射峰(图2b),表明1O2和Zn2+之间有更强的相互作用。1O2-N/C中更高的D3/G值表明1O2-N-C中拓扑碳缺陷的密度更高(图2c)。此外,1O2-N/C中的固有碳缺陷也可以通过TEM(图2d-f)观察到。在286.2eV处的π*峰可以反映sp2杂化碳构型的完整性(图2g)。3O2-N/C的π*峰值强度增加(图2h),表明石墨化程度更高。1O2-N/C的C K边缘表现出更强的σ*边缘(图2i),进一步证明了1O2-N/C中本征碳缺陷的增加。1O2-N/C的Py-N和G-N XPS峰都发生了红移(图2j),这归因于相邻拓扑碳缺陷和N掺杂剂之间的电子转移。1O2-N/C的O2-TPD曲线显示出更高的O2信号峰值(图2k),验证了1O2-N/C促进O2吸附能力。

图3:(a-b)LSV曲线。(c)E1/2,jk@0.90V和D3/G比率。(d)1O2-N/Cx和1O2-N/C的N含量变化。(e)jk与1O2-N/Cx中Py-N含量之间的相关性。(f)H3PO4中毒前后1O2-N/C的LSV曲线。(g)LSV曲线。(h)1O2-N/C的LSV曲线和电子转移数。(i)1O2-N/C的过氧化物百分比及RRDE曲线。(j)Tafel曲线。(k)1O2-N/C的EC-SHINERS光谱。

如图3a所示,1O2-N/C对ORR表现出显著的催化性能,E1/2为0.915VRHE。通过调节MgO2/Zn- BIM的比例和热解温度(图3b),评估了其催化活性。如图3c所示,D3/G比率与E1/2和动电流密度高度相关,表明拓扑碳缺陷是活性位点的关键组成部分。图3c-e表明,只有Py-N的含量在不同电位下与jk呈正相关。此外,1O2-N/C在H3PO4中毒后,E1/2负移97mV(图3f)。结果表明,拓扑碳缺陷结合的Py-N-C位点是ORR活性主要来源。1O2-N/C也表现出酸性ORR活性(图3g)。1O2-N/C上ORR的电子转移数(n)为3.82(图3h),RRDE上环(Ir)和盘(Id)的电流为3.84(图3i),HO2–产率约为3%,表明1O2-N/C以4e−的还原途径进行ORR。1O2-N/C的ORR-Tafel斜率为67mV dec-1(图3j),表明从*O2到*OOH的初始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是1O2-N/C上ORR的速率决定。在1530 cm−1处的拉曼峰归因于表面吸附的O2分子(*O2)的O-O振动(图3k)。


图4:(a)DC-Nx的可能位点。(b)DC-Nx位点上的ΔG*OOH和ΔG*OH。(c)ΔG*OOH和ΔG*OH的比例关系。(d)起始电位与ΔG*OH的ORR火山图。ORR中间体在(e)0VRHE和(f)1.23VRHE下DC-Nx的吉布斯自由能。(g)DC-N6上优化配置。

用DFT计算了1O2-N/C中N-C位点的催化活性,将五边形构建为拓扑碳缺陷(命名为DC),提出DC-Nx的可能位点(图4a)。如图4b所示,DC-N6、DC-N9和DC-N10同时具有合适的ΔG*OOH和ΔG*OH,表明它们可能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根据ΔG*OOH和ΔG*OH之间的关系(图4c),绘制理论ORR起始电位与DC-Nx的ΔG*OH火山型曲线(图4d),DC-N6可以将*OOH吸附能提高到最佳值。在U=0 VRHE时,DC-N6结合能下降幅度(−0.79 eV)大于DC(−0.18 eV,图4e)。如图4f所示,由于降低*OOH吸附能垒会导致ORR的起始电位提高,所以DC-N6是1O2-N/C中用于ORR电催化的最有利构型。ORR中间体在DC-N6上的优化吸附构型如图4g所示。

图5:(a)不同氧化合物处理Zn-BIM衍生的无金属N掺杂碳的E1/2。在使用和不使用1O2诱导的特异性蚀刻策略下,Pyr-N/C、Py-N/C和G-N/C中的(b)D3/G比率和(c)E1/2。

如图5a所示,用一级含氧化合物(红色)处理Zn-BIM的催化性能增强,而用二类含氧化合物(蓝色)处理的Zn-BIM的催化性能的改善有限。在使用1O2诱导的特定位点蚀刻策略后,所有N参杂碳材料的拓扑碳缺陷密度增加(图5b)且ORR性能改善。Pyr-N/C、Py-N/C和G-N/C的E1/2分别为0.901、0.891和0.900VRHE(图5c),证明1O2诱导的位点特异性蚀刻策略具有优异的通用性


文章结论

本文使用含氧化合物分解的1O2作为蚀刻剂,用于N-C位点靶向蚀刻,产生了与N-掺杂剂相邻位置的拓扑碳缺陷,提高N-C位点的本征催化活性。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在拓扑碳缺陷中与五边形键合的Py-N确定为主要活性构型,优化了ORR中间体的吸附能,并降低了ORR的总能垒,1O2-N/C对ORR表现出0.915VRHE最高ORR半波电位。此外,该策略也适用于不同的前驱体,显示出在碳基材料中靶向构建高效活性位点的巨大潜力。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3409

中南大学Angew:单线态氧靶向诱导促进N/C位点ORR!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