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移动通信行业“NB”和“WB” 1.1 5G“早产”的故事
总目录:
第一章 移动通信行业“NB”和“WB”
1.1 5G“早产”的故事
1.2 就怪开始的时候“调子”起得太高
1.3 领头羊顶得有点晕
1.4 在“云”上的舞台光芒四射却也摇摇摆摆
1.5 貌合神离的O-RAN
1.5.1 有多个人家声称闺中有女待嫁,自名“X-RAN"
1.5.2 对于O-RAN的态度,老司机们五味杂陈
1.5.3 SMO与AI是ORAN的拿手好戏,只是“PPT”味有点重
1.5.4 “7.2x”相当具有冲击力
1.6 有了DevOps/Agile/CICD,5G这道大餐不再属于皇家专用
......
正文——
第一章 移动通信行业“NB”和“WB”
大概在2000年左右,我买了生平第一个移动电话,诺基亚8250!那时候一般工人的工资大概一千块钱一个月但是这不诺基亚8250竟然花了我两千多块钱,而且在当时来看这么贵的一部手机竟然只能够打电话发短信。
其实2000年的时候,已经有了因特网这个概念了,只是我们需要通过向电信局申请拨号上网,就是把你们家的电话线分一路到调制解调器,然后让调制解调器用网线连到个人电脑上去,进行所谓的Internet服务。获得33.6kbps或56kbps“高速”上网体验。
第一代移动通信和第二代移动通信就是所谓的1G和2G实际上可以看成是纯粹的移动通信,或者叫通讯更加适合一点。说白了就是仅仅提供语音电话功能。
那时中国移动从电信分出去之后,有点依依不舍,还有点壮士断腕悲壮前行的气势。所以移动搞2G GSM就直接快马加鞭上了GPRS这个快车道。别看这个现在不起眼的初始速率只有十几kbps的GPRS,但这个已经是改变了整个移动通信方向的最关键的节点, 被称为2.5G。这个0.5G的加持,就是把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的产业里程碑。当时的中国联通已经布局了一张初具规模的“原生态”GSM网络,然后很快他们就嗅到了数据生态的香味,开始在这个原生态的GSM网络之上,开始硬生生地添加GPRS这个全新的功能。所以,要求各个厂家提供能快速集成的PCU和GPRS核心网等等等等,陈年往事,不必细表。(在此期间,联通还试图搞个双模方案,就是让联通GSM用户都注册到两张网上,一个是GSM专门打电话,一个是CDMA 1X网络专门上网,有兴趣的看这里)。
移动通信的第一次“革命”其实就是从“移动通信”到“移动互联网”的变革,是从“Narrow Band”(NB)的GSM语音到GSM语音+GPRS移动互联网络的“Wide Band”(WB)。
移动通信继续从2G到3G,再到4G LTE以及5G,这样的从“NB”到“WB”的故事一直在上演。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