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月学习总结和反思

2023-02-28 15:40 作者:悬哥不辍考清华  | 我要投稿

中学阶段,每月都有一次月考,以检验当月的教与学的情况。我想任何严肃的学习,都需要及时总结得失、反思调整的,所以一个月的结束阶段也是我提交阶段性答卷的时候,并由此做好反思和调整,以确保自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道路上、时间上往前进发。


一、学习时长

约158小时。从中旬开始每天长时间学习(周末除外):2月13日,开始春季学期学习。


二、书籍阅读

二月阅读

1. 刘慈欣《三体》(全三册)(读完)

2.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读完)

3.  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在读)

4.  董  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在读)

5.  吴敬梓《儒林外史》(在读)


三、网课学习

美学课

1.  杨  宁“美学”(2021年春)

2.  赵昱坤“积极心理学”(下·厚德载物篇)

3.  赵昱坤“积极心理学”(上·自强不息篇)

4.  谷振诣“批判性思维”(2012年秋)

清华慕课


四、学习总结

1.  美学

文史哲不分家,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中讲到文学的性质时说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感觉既没有讲清楚“审美”也没有讲清楚“意识形态”,把对文学的认识只放在老马的知识框架内去理解本身就是反老马的(不辩证的)。

2.  积极心理学、批判性思维

根据我自己学习的教训,我认为这两门课应该是本科的必修课,我现在才学就是“补课”了。考研不只是单纯对于知识的考验,虽然从结果看好像只是体现在卷面上,但在整个不长不短的备考阶段,维持一个稳定的积极的心态却是保证行动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同时,我认识到“批判性思维”应该是所有致力于从事学术研究者的必备的最基础的素质,但我却是我十分欠缺的——一个证据就是(也是令我最为沮丧的),英语大作文的写作——我想,即使让我用中文来写也并不能够获得满分,我的表达能力差到什么程度已经无法可想了。阅读或表达能力的欠缺,最终都在于缺乏“批判性思维”,再想想自己要阅读那么多的理论著作,自己能真正读出什么来,更是无法可想。

3.  西方文学

学习外国文学的一个认知边界,是语言,研究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始终是隔靴搔痒。这也时刻告诫我自己至少要学好(精通)英语这一门外语。

国内文学史的著作汗牛充栋,可以当做“文学史”来读的却屈指可数。“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叙事背后的意识形态自不必说。但是,“文学史”著作却好像只有所谓“文学”而没有“史”,没有历史的线索,有的只是对于不同文学作品的不同教授的一家之言,十分破碎。退一万步讲,即使全是珍珠,也缺乏串起所有珍珠的最关键的那根线,无法称之为文学“史”。

徐葆耕老师的这本《西方文学十五讲》是很难得的西方文学史的入门书籍,它虽不以“文学史”命名,但“史”的线索贯穿始终——“心灵的历史”,将西方文学发展的承传流变、历史逻辑讲的很清楚。

4.  三体、鲁迅传

读大刘的《三体》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无边的孤独感和悲哀。他将人和人心放在一个宇宙的更宏大的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上来反思:只想想经历无数次冬眠的程心,哪怕跨过千万年的岁月,依旧是公元人的陈旧的“心”,或许她依然可以活得很好,受万人敬仰——但这或许也说明了人心并没有变得更好。在这一点上,大刘应该是悲观主义者。

说点轻松的:“三体Ⅰ叶文洁传”:清华大学理工科宣传资料;“三体Ⅱ罗辑传”:清华大学文科宣传资料。

读《无法直面的人生》这本鲁迅传记文学,最深的感受是:痛心和压抑。虽说是“绝望的抗战”,一次次在更深的“绝望”之上进行不屈的“抗战”,而一次次跌入更深的深渊,终于身心俱疲而以失败告终。唏嘘之后,不得不开始怀疑这一次次的“绝望”是否真实?“绝望的抗战”固然是被动的,但这“抗战”为什么总是显得一次不如一次,一次比一次无力(也让人无法不怀疑这抗战的意义)?真的如作者在第三章“离乡者的凄苦”所说“他此后的一生的命运的雏形,在这个时候已经显露得相当清晰了”?


五、学习日常(需要坚持下来的一些重要日常习惯及反思)

1.  日常作息:包括健康且规律的睡眠、饮食、运动和学习等

2.  室外运动:坚持单车骑行上下班

3.  室内运动:起床之后(每天学习之前)进行动感单车的骑行(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

4.  滑板运动:每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5.  学习书法:每周一次(固定的时间,网课学习和自己动手)

这些需要坚持和养成的习惯是二月初写下来的,后面三条基本上都尚未开始,最近又身体抱恙找到借口,最晚三月第二周开始要落到实处了。这里重点反思一下自己的睡眠和饮食问题。

睡眠问题:晚睡晚起的坏习惯。

大多数时候,每晚进入睡眠的时间都在凌晨1点以后,每天早上起床开始学习都到10点以后了。一段时间就是躺着玩手机,所谓“报复性熬夜/睡眠拖延症”,只顾盲目地刷网络信息或视频,只是不愿意睡觉,直到“油尽灯枯”,困意大面积袭来才被动入睡。而很多时候越晚睡越容易焦虑和emo,反而更容易陷入到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漩涡之中去,尤其是白天压力更大的时候。

迷上《三体》以后,想着不妨睡觉前“躺着”读书(隐约记得有人说最佳的阅读姿势是躺着)。我就把床头灯安了起来,布置好舒适的卧读环境。之后,每天拿着书而不是手机上床(手机则远远地放在书桌充电),就是用这种姿势我读完了《三体》其二、其三,读完了《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现在正在读《儒林外史》。虽然还是很晚睡觉很晚起床,但感到充实(“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很少会再焦虑和emo,内心平静了很多,睡眠质量也更好一些。

三月开始,我想,应该更早开始卧读时光,这样或许会更早入睡更早起床,也更健康一些。

身体抱恙

饮食问题:不规律不健康。

以前天为例,午饭拖到2点半才吃,晚上忙完工作回来七点左右不愿再出去和做饭,便泡了泡面,随口吃了好些临近过期的甜食——结果半夜肚子开始极度地难受,想吐吐不出来,浑身开始疲惫酸痛,昨天一早去诊所开药,医生说胃上的病只有漫漫地才能好,回来躺了整整一天,动弹不得。再一次,切身的体会到什么是“病从口入”,告诫自己一定要做到健康饮食和规律饮食。

知易行难,只有落到实处才算数。


最后,二月的学习算是开了一个头,三月开始必须投身到更加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去了。

阴冷潮湿的冬天就要过去,春暖花开的季节已经跃跃欲试。


二月学习总结和反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