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
“你要不要去下面的城市看看?”

我是一位来自公元2114年的冬眠者。虽然我们那个时代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但冬眠这一技术在那个时候早已不稀奇,在我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去未来。我对未来会发生什么并不感兴趣,而且即使是当下的社会就足以让我头疼了。所以我选择了逃避,把那些让我头疼的事物全都抛掉,把别人强加的期望和责任全都抛掉。学起古代隐士归隐山林,到乡下去过没心没肺的生活了。虽然与我们村里其他人比起来,我简直像是从古代穿越来的。但我守着自己的几亩田地——高度机械化——自给自足,没事就在村里遛遛狗,什么事情都由着自己的心情,不需要在乎世俗的眼光,生活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所热爱的。牢牢将命运攥在自己手上的感觉让我沉醉,我从来就没有呼吸过这么自由的空气。终于不用再为世间琐事劳神伤身了!第一次感受到活着原来原来是这么实在的事情。
本来我就应该这样过完我的后半生,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似乎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灰蒙蒙的天从城里追着我到了乡下,而且似乎比城里的还更压抑一点。庄稼人本就是老天吃饭,可是这天却一天不如比一天,动不动就是连年不断的干旱和反复无常的洪涝,田里的产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有一天我昏昏沉沉的走在路上,上一秒还感觉自己脚踩在大地上,下一秒就感觉自己突然出现在了深海里。在巨大的水压之下,我感觉自己全身都在扭曲,胸口仿佛已被压成了一张薄纸,浑身乏力,大脑一片空白。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我醒了,但是在医院病床上。医生是我的一位朋友,他告诉我是得了什么肺病,走路好好的就晕过去了。是村里的人一路把我抬过来的。最近有很多人都中招了,以目前的医学水平几乎治不了。他让我尽快冬眠吧,未来医学会进步的,后浪们会帮你治好的。趁着现在病情没有大规模爆发,想走还走的掉。
我明显感觉他仿佛知道什么,可除此之外他再也没多说什么。我将信将疑,想要说些什么,但却咳个不停。到最后连咳嗽的力气都没有了。他劝我还是不要说话了。并拿出了一份草草拟出的报告,我已经记不得当时他是怎么想我证明自己没有说谎。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相信了他。因为当天我们就来到了冬眠中心。是留在现在还是冬眠由我自己决定,他尊重我的意见。我看着外面的天,灰蒙蒙如旧,但是又好像和从前没什么区别。今年的粮产本来就已经没法养活我了,在落得整个病……估计是没法活了。算了,无所谓了,反正现在我也没什么留恋的,只要能自在点活着,在哪个时代都一样。冬眠就冬眠吧。我努力的像张开嘴巴说话,但是哼唧哼唧了半天也没吐出一个字。最后还是脑袋,没骨头似的点了一下头……

今天早上我刚被解冻,现在已经可以正常活动了。令我惊讶的是负责照看我的医生居然就是当年送我冬眠的那位朋友。他还像当年一样神神道道,对自己冬眠的原因只字不提。从他嘴里我知道自己冬眠了208年,我的肺病是大气污染带来的,当时全球累计大概有六亿患者,但是因为条件有限,最终通过冬眠到未来治病的只有四亿左右。病情爆发九年左右才得到控制,剩下的两亿多患者无一例外都不幸离世了。对于大气的治理,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了。不过现在已经安全了,我们的病在前段时间也都已经治好了。但是看面前这位穿着与旧时无异的白大褂的医生,如果不是他告诉我,我压根不觉得已经过去了这么久。透过病房巨大的落地窗,外面的天空一尘不染,有如涟漪般稀稀落落的云层飘过,仔细还能看到很多鸟儿在穿梭。因为干燥,明明很远,小如沧海一粟,却又感觉实实在在,仿佛就在眼前任由摆布。阳光透过空气,把那些高耸入云建筑物都映成了金黄,但并不刺眼,只是明亮而又澄澈。这些建筑物模样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奇形怪状,但是都井然有序的分布。奇怪的是马路都很窄,而且看不到有车在行驶,基本上都是些穿着朴素的行人在走动。虽然和过去有些许不同,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
所以当他问我要不要去下面的城市看看,我是有些期待的。下面的城市,是指地下城吗?我知道他还有很多事情在隐瞒我。我是不相信两百多年过去了世界竟然没什么变化,所以迫不及待的答应了他。他也没多说什么,帮我办完了手续就带我上了他的车。正当我惊异于这辆车并没有轮子的时候,它居然垂直地面飞起来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之前看到的“鸟儿”是车,难怪马路上看不到车呢。
“其实飞车在你们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雏形,只是因为成本和安全没有量产罢了。”他很自豪的向我介绍道“现在的车都是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量子计算机的加持下控制,事故率不及你们那时的万分之一。”
的确是这样,在输入目的地后,车子就自己跑起来了,尽管空中车很多很快,但人工智能完美的解决了“邮差问题”,一路上几乎没有一下来过。
“我们这是要去哪?”我有点按捺不住好奇心。
“别急,你看我们车上的显示屏,我们大概还有十来分钟就到了。”
我顺着他的手指看了看屏幕,是真的。屏幕上显示着预计到达终点的时间。真没想到现在办事都这么方便了,看来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时代,想必在这样的时代时候一定很幸福吧。不知道这个时代还有多少类似的惊喜在等我呢。
我看了看车窗外,建筑物已经越来越少了。绿化也不如城里那样出色了,对比起来甚至有些草率,远处似乎有一堵很高的墙,高到看不到尽头,因为我们离它太远而它本身又太高,所以显得烟雾缭绕。
我们的车径直的向他驶去,在预计时间走完最后一秒,车停了,我们也下了车。站在这堵墙下,面前是一堵巨大的门。扑面而来的金属感带着一丝“赛博朋克”的气息。这里看起来还冷清,甚至有点凄凉。但进进出出的车却络绎不绝。门头上明白白的写着几个大字“天梯二号基站”。
我照例询问他,但他只是笑笑不回答我。所谓“基站”是一个类似过去地铁站的模样,但是规模可能比那时候最大的机场还要大的多。他快步的领我通过检票口。看出了我的疑惑,像是想起什么似的:“现在都是人脸识别了,你的脸几乎就等同于钱包了。政府为了帮助你们适应这个时代,又考虑到这么多年来的通货膨胀,你现在基本上就是一个有钱人啦!”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检票口的屏幕上捣鼓着“不过你这次是被我带来的,费用就算在我头上吧”。
说罢他便带着我进了一个小房间,就像普通的旅馆一般模样。正面是一个带屏幕的门,其余三面是玻璃,不过现在玻璃外边是一层防护罩,顶上打着柔光灯。靠窗的边上还有一排很厚的沙发和一个看起来很简洁的操作台。角落里还有一个冰箱,里面有不少吃的喝的。总的来说要比观光电梯大的多。我没忍住问他这是哪里,这次他没有隐瞒,神神秘秘的告诉我,我们现在正坐在通往地球的太空电梯上,由6毫米粗的高强度缆绳牵引。往返一趟大概需要三天,但是几乎不会感受到加速带来的超重或者是失重。
一瞬间我如五雷轰顶,愣住了。他接着说道“我们之前根本就不在地球,而是一个绕地球公转的封闭太空城,靠自转产生重力。下面的城市其实说的就是地球,至于你看到的蓝天,其实是打在太空城天花板上的全息投影。”
还没等我从巨大的信息中反应过来,脚下便传来了一阵轻微的晃动。屏幕上显示我们的高度是四万千米,并且这个高度一直在掉。
太空电梯开始下降了,这个时代的故事也要开始了。

22世纪初,由于对地球资源的长期开发,许多资源已经走向枯竭。那些靠资源发迹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因为转型的失败一直走下坡路。而那些发达国家借着技术的腾飞,掌握了合成粮食、可控核聚变等技术。无论是粮食还是能源都可以自给自足。于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纽带逐渐淡化,地球村也在慢慢解体。在发展中国家还在为萧条的经济挣扎,发达国家已经做到了衣食无忧。高度文明的社会使他们不约而同的仰望星空。大量资金的投入使得材料科学和航天技术都得到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关键技术只掌握在个别国家的手上。世界的格局和当年的“两极格局”无异。而他们已经开始企划向太空大规模的进军。由于这时人类对于太空的开发规模并不大,所以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可以说谁的开发程度最高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尽管知道多年来环境治理的艰辛,但是无论是风涌云起的政局还是理智无法制衡的野心似乎都不给他们按兵不动的理由。于是这些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的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开拓地外世界。但是这样大规模的进军太空,需要的是雄厚的工业来支撑。于是一夜之间地球仿佛又回到了工业革命时代。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重工业的大肆发展,使得环境保护多年来的积累毁于一旦。
距离地面还有3万千米
一直到22世纪末,反复无常的气候灾害给激进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人们逐渐冷静下来,在人民的呼声和环保组织等努力下。局势才有所好转。恶性的竞争也有所收敛。但是某些大国以及部分资本家们不甘与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便秘密的将重工业转移到了部分发展中国家。而那些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急于恢复经济,另一方面担心受到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制裁,接受了那些来路不明的合作。一方面为了弥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则又几乎是被逼无奈。
距离地面还有2万千米
可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在一场大范围的地方冲突里,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这些暗地里的勾当被大量媒体曝光。虽然他们也尽其努力想把消息压下去,但是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这一切似乎都是徒劳。于是下一轮的“竞赛”又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这场“竞赛”,代价则是地球的环境一日不如一日。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许多沿海城市被淹没。自然界的食物链被严重破坏,物种的灭绝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就像是在放鞭炮。而环境的恶化和物种大面积的灭绝也迫使人们想要急切的离开地球,从某种意义上也加剧了“竞赛”的进程。
距离地面还有1万千米
人类如愿以偿,自从可控核聚变得到了突破。人类已经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延伸到了海王星。太空电梯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如今从上一次太空几乎只要一张车票钱。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几乎都有人类是太空城在运行。由于地球环境太过于恶劣,大部分人类都搬到了太空城去居住。各个行星直接也频繁来往着行星际的飞船。由于有了前车之鉴,所以在开发地外天体的生活人类总是格外小心,地外天体的城市建设的简直比地球上的还要美丽。
距离地面还有5000千米
听到这里,我心里五味杂陈。看得出来,人类还是想念地球的。不然也不会将太空城设计以假乱真,以至于我都没要意识到自己实在太空。但是早知如今何必当初呢?从前我常看到身边的杞人忧天。总是质疑这个担心那个。我心里嘲笑他们自以为是,毕竟他们想得到的时期,专家难道想不到吗?但是我现在才明白,所谓专家,他可以精通自己的专业,小到原子大到天体打都能了若指掌。但是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不是全知全能。往往是最重要的人性,他们并不能精通。甚至可能不如一个坐在村口毫不起眼的大爷。
距离地面还有1000千米
是啊,这世间还有太多未知,人的意志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总是漂泊不定的。人类是恋家的生物,即使是离开了温暖的家,也还把自己的摇篮记在心间。我们根本猜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或许是一场疫情,或许是一张彩票。过去是不可改变的,未来又是无法预知的,既然地球已经毁灭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那我们最好还是珍惜和把握当下的生活吧。
距离地面还是100米
“今天就能着陆了,看看外面的风景吧”说罢那位医生在操作台的屏幕上捣鼓了几下。不一会儿玻璃外用于削弱辐射的防护罩便开始缓缓移动。两三分钟后便全部打开了。我们现在正在云层中,电梯里的灯已经关掉了,所以有一点昏暗。此时正是日出时分,不时有几束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照射进来。透过玻璃,我看到那几根细丝般的纳米缆绳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明明是日出,可我分明有一种日落西山的感觉。这简直不是日出,而是日落,是地球的日落!
正想着,眼前越来越亮,突然一下,豁然开朗,眼前一阵眩晕。我知道这是穿过云层了。窗外的阳光照的我生疼,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了面目全非的地球了。但是就是如此,我也想念她的黄沙漫天,想念她的大地干涸……我睁开眼睛,但是并没有看到上述场景。纵使是在万米高空,我也能看清地面的郁郁葱葱。
“是的,在人类离开移民太空后,地球的生态在逐渐恢复。人类还带回许多在太空环境下改良出的繁殖能力极强的植物。后来的半个世纪,地球几乎全数被动植物占领,甚至是遍布钢筋水泥的城市也不例外。现在地球的环境已经恢复到从前的模样,甚至更好。”待他说完这句话,电梯里便陷入了沉默。就今天而已已经给了我太多惊喜了,我已经没有力气再说什么了,也不想再说话了。戏剧般的现实让我难以消化,波澜起伏的事实让我接受。
距离地面还有5000米
看着地平线上的那轮红日,我无比激动。太阳明明是一颗很小很小的恒星。而宇宙是那样的宏伟。在这120亿光年的尺度下,人类又是何其的渺小。无论是超新星爆发还是一草一木的消亡,宇宙中能量和物质的总量就在那里,不增也不减。人类自以为战胜了地球,可最后离开地球的确实人类。地球存在了几亿年,经历过比人类带来的更为严酷的灾难。需要拯救的不是地球,是人类。人类的存在与离开,万物的尺度并不会为此而改变,她始终就在那里不为所动。直至太阳的终点,宇宙的尽头。
距离地面还是100米
“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
我还爱着。
虽然我爱的是火
而不是人类这一堆灰烬
我爱的是魔鬼的火 太阳的火
对于无辜的人类 少女或王子
我全部蔑视或全部憎恨”
距离地面还有10米
我脑中浮现百年前的一幅画面,炉火噼噼啪啪地燃烧着,一个孩童伏在老人的膝上,老人经常念着这一段诗,那时我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书页合上时,闪烁的炉火映出了“海子”。
距离地面还有1米
地球,我亲爱的母亲,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