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怪录】卷三15掠剩使
杜陵人韦元方的表兄裴璞曾经担任邠州新平县尉,但是在元和五年办公时去世了。
长庆初年,韦元方落第,即将去陇右借宿。韦元方出了开远门数十里,到了一个偏僻小店,想在这里稍作休息。韦元方遇到武官飞马驰来,跟着数十个骑马的侍从,这个武官长像与裴璞相似。武官看到韦元方要认出自己了,忙下马躲避,进到茶坊。武官还放下了帘子,让侍从散坐在周围。
韦元方起了疑心,去拜访这个武官。扯起帘子走进去仔细看了看,真就是裴璞。
韦元方高兴地作揖,说:“兄长离开人世,还是当武官吗?就连你的侍从都是气宇轩昂。”
裴璞说:“我现在是阴间的官,职责是管辖武士,所以是武官装扮。”
韦元方问:“兄长担任什么官职?”
裴璞回答说:“我现在是陇右山川掠剩使。”
韦元方愈发好奇,问:“掠剩使是做什么?”
裴璞给韦元方解释:“我的职责就是查看一个人剩财并把它取走。”
韦元方又有不知道的了:“什么是‘剩财’?”
裴璞解释:“一个人买卖货物、钱财收支都是注定的,或许是碰到市场货物稀缺,或许是长久考虑得到了更多的钱财。超过了一定限度的钱财就是‘剩财’,也就是我要取走的那部分。”
韦元方愈发迷糊了:“那你怎么知道并取走这些剩财?”
裴璞解释说:“活人的吃饭喝水都是注定了的,更何况是钱财?按照阴司的限制,一个人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限制,就会有阴司发来状纸,掠剩使就按照状纸执行。”
韦元方好奇操作方式了:“你说的‘掠’是怎么处理的?莫不是直接从背包里、怀里抢走?”
裴璞说:“不是。限制之内得到的都是自己的,超过了限制的部分才是属于我管理的范畴。我们会让他不知不觉消耗或者是借助横事,又没准是买卖价格变化,都不涉及自身。我还活着的时候,总是说商人勤奋就有钱,农民勤奋就有收成,官吏勤奋就有政绩,只会感叹那些没有结果的东西是没有勤奋努力。那些翻船了的商人、遭遇大旱的农民、没有政绩的官员就不勤奋了吗?现在才明白,勤劳只是道德的基础,学习是善良的根本,有道德又善良只是治理自己的方式,在求取钱财这件事上,这些东西还不够。你今天遇到我也是命中注定的,该你得到白金二斤。超过这个限制,我之后又要把它取走了,所以不能给你太多。你这次的行程,岐地会得到好东西,邠地差一些,泾地基本没有收获,诸镇也就那样了。人的命运是注定了的,不会因为时间有所差别。带着道德和善良的道去生活,不要违背注定了的命运。共勉吧。我因为公事,接下来就要进城了。阴司有许多限制,那都是没办法逾越的。裴璞拿了两斤白金给韦元方,作揖告别,上马将行。
韦元方又一次挽留说:“我们分别了这么多年,这次在这里偶遇,都没能好好说说话就要分别,怎么这样?”
裴璞说:“我的官署在汧陇,正在对抗吐蕃,担忧他们侵略我国,要去和阴道京尹一起谋划。这虽然不能解决根本,但也可以暂缓眼下的边患,暂时维护和平。吐蕃的军队已经在集结,动兵的日期快来。如果不早做打算,防备不住外人。该走了,真该走了。”骑马离开数里,身影消失在天边。
韦元方看了裴璞给自己的东西,真的是白金。怅然往西边行进,行程收获和裴璞预知的差不多。
那些乐天知命的人,都是明白事情早就注定好了的。果然不久吐蕃骚动,朝廷知道了,又担忧吐蕃直接叛变,想要和大臣商量谋划。宰相去会盟,相国崔公不想到达边境,签署了城下之盟,还真就是裴璞预测那般。
最近翻译的这几篇让我明白,唐朝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输出国度,也在不断被其他国度的文化感染。
上古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夸父逐日,到了后来的神农尝百草、炎黄大战蚩尤,再到共工怒撞不周山、大禹治水,我们相信的都是神明不是万能的,他们会死,他们会被征服。换言之,我们中华文化一直有一个信念——人定胜天。
但是到了玄怪录这个文化交流最为繁华的时代,我们的信念开始转变,就连文人墨客的谈资和百姓口耳相传的故事都变成了天定胜人。
文化入侵一直都在,但凡文化交流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我们应该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整个拿来替代。
你说什么才是中华文化?应当是我们文化的基石,是我们文化哲学里那些不能舍弃的部分,就像是人定胜天的信念。
罢了,说得有些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