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技(公基+常识)——马克Mark

自然科技
•科技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
主要标志——蒸汽机改良
理论基础——牛顿力学
补充:牛顿三大定律
牛一 惯性定律 牛二 F=ma 牛三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作用于两个物体,与平衡力不同)
领先国——英国
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
主要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
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学
领先国——美国德国
进入的时代——电气时代
交通工具——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主要发明——爱迪生(电灯)、西门子(发电机)、贝尔(电话)、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第三次工业革命
主要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技术、航天工程等
理论基础——爱因斯坦相对论
领先国——美国
进入的时代——网络信息时代
新兴产业——信息技术、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主要发明——原子弹、氢弹
补充: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原子弹,核裂变,1964;氢弹,核聚变,1967)、导弹
一星——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
中国航天日:4月24日,纪念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生物知识
1.生物圈
定义:所有生物链的统称,包括生物和外在自然环境
发展过程: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只有动物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和环境)——生物圈
构成:包括大气圈底部、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全部
生物圈的生物分类:
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人也算)
分解者——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食物链:吃与被吃的关系;从生产者开始;不出现环境
2.生物的进化: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顺序——动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看是否有脊柱,水生动物大多是无脊椎动物),从脊椎动物中鱼类到两栖类,从两栖类到爬行类,从爬行类到鸟类、哺乳类;植物:从藻类到苔藓类,从苔藓类到蕨类,从蕨类到裸子植物,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人类:从猿人到直立人,从直立人到智人
补充:
藻类、苔藓类、蕨类靠孢子繁殖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种子繁殖
藻类没有根茎叶
苔藓有了茎叶
蕨类有了根茎叶
裸子植物有种子(裸露,没有果皮),不形成果实 eg银杏松树柏树
被子植物有花果实种子
3.遗传
核酸:一种遗传物质
核酸的分类: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基因: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医学知识
1.人体构造
九大系统组成: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肺)、泌尿系统(产生尿液—肾脏,尿毒症—肾脏衰竭)、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
补充: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与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有关,分泌过多,甲亢;分泌过小,呆小症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生长,促进蛋白质形成,分泌过多,巨人症;分泌过小,侏儒症
肾上腺—肾上腺素,与人体紧张程度相关
胰岛—胰岛素,调节血糖,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

肝脏——消化、解毒,最大的消化腺,可分泌胆汁,胆汁储存在胆囊中
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脊髓(神经)≠骨髓(免疫)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
HIV是免疫缺陷,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
风湿关节炎与链球菌感染相关,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2.人体的营养
营养物质:
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非能源物质——无机盐、水、维生素
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和食物来源:
糖——
单糖(葡萄糖),可直接消化吸收;多糖(食用糖),不能直接吸收
功能:提供热能(能量储存方式: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人体所需能量70%由糖类提供;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
蛋白质——
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脱水缩合成多肽,多肽折叠成蛋白质
功能: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氧化功能;构成组织和细胞;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
脂肪——
功能:储能;供给热量;保持体温;保护内脏
无机盐——
生理功能: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eg钙磷镁构成骨骼牙齿);某些具体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组成部分(碘——甲状腺素,铁——血红蛋白);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和组织渗透压(酸性——氯硫磷,碱性钾钠镁)
无机盐的缺乏症:

硒是“抗癌之王”
维生素——

特性:调节性、外源性
脂溶性有机物要饭后食用
ADE脂溶性,其他水溶性
3.人体内物质运输
血液=血浆55%+血细胞45%=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流通的基本通道: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
动脉血从心脏流到全身,静脉血由全身流回心脏

循环系统:
大循环(体循环):把动脉血运送到身体各处,便于身体新陈代谢——动脉血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左心室收缩,动脉血到达各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增多,血液颜色变为暗红色,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通过各处静脉将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送回右心房
小循环(肺循环):静脉血从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静脉血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将氧气吸入,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动脉血随着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血型:A B O AB
血型对应基因型:A——IAIA IAi
B——IBIB IBi
O——ii
AB——IAIB
输血:

4.医疗方法
放疗:射线照射
化疗:化学药物
B超:向人体发射超声波,同时接受脏器的反射波
CT扫描:X射线断层扫描
酒精: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凝固,从而杀灭细菌
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对病毒基本无效
5.急救知识


被狗咬伤一定要掰开伤口冲洗!!!

蜜蜂毒液一半呈酸性,涂抹碱性物质,通过酸碱中和,打到解毒目的;但黄蜂毒液呈碱性,需涂抹酸性物质
CO不溶于水,无色无味
•物理知识
1.光
光沿直线传播,不需要介质
小孔成像(第一个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是墨子)、影子、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①光的反射

面镜不透光
凸面镜:发散光源,扩散视野
凹面镜:吸聚光源,集中热量
②光的折射

光线垂直摄入两种不同介质,不会发生偏转
凸透镜:聚光
凹透镜:散光
③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
光的波长越长,频率越小
红光波长最长,穿透空气能力最强
天空呈现蓝色,原因是:蓝光的波长短,穿透空气能力弱,容易被散射
2.声
①三要素
音调——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声音的音调响度相同,仍能分辨
②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3.热
三态变化:固态 液态 气态

升华:干冰升华、樟脑球“飞”了、白炽灯钨丝升华
液化:液化气
凝华:窗花
4.压力与压强
固体压力与压强
公式:P=F/S——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 P=ρgh)
改变压强方法: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浮力
公式:F浮=ρ液gV排
漂浮状态:F浮=G=mg
5.电
串联和并联
欧姆定律:U=RI
P=UI
R和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长度越大,R越大;横截面积越
小,R越大
•化学知识
1.常见的气体
空气: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天然气和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无毒,有窒息作用,空气含量达10%时可使人窒息死亡
一氧化碳:人工煤气的主要成分,不溶或微溶于水,煤气中毒时勿动电器(严谨触动任何室内电器开关)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用于灭火),不能供给呼吸,干冰用于制冷和人工降雨,过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氧气:供呼吸,支持燃烧(燃烧条件——可燃物、助燃剂eg氧气、达到着火点),灭火时热水比冷水好
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eg安全气囊),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等,反应性很低,可作为保护气、电光源等
2.常见金属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Si Al Fe Ca)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元素:铁>铜>金>铝
3.酸碱盐
浓盐酸HCl:有刺激气味,无色液体,用于除锈(Fe2O3+HCl),制造氯化物
氢氧化钠NaOH:又叫烧碱、火碱、苛性钠,在空气中易潮解,可做固体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氢氧化钙:又叫熟石灰、消石灰,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弱腐蚀性
补充: 氢氧化钙溶液加CO2,生成CaCO3,溶液变混浊,继续通入CO2,生成CaHCO3,溶液又变澄清
煅烧石灰石(CaCO3),生成CaO和CO2
生石灰(CaO)加水,生成氢氧化钙
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可作为防腐剂,可用来消除积雪(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碳酸钠NaCO3:又叫纯碱,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补充:NaHCO3又叫小苏打
化学肥料:

氮肥和叶片有关,钾肥和茎杆有关,磷肥和开花结果有关且磷肥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4.化学生活小常识


碘盐受热易分解,所以在菜快要出国时才放盐
•航天与能源
1.航天技术
四大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太原、文昌(海南)、西昌(四川)
世界四大导航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欧盟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


北斗——导航
天舟——货运
嫦娥——探月
天宫——空间站
第一个进入天空的人:加加林
最早登上月球:阿波罗11号的阿姆斯特朗
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
神州五号:杨利伟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
神州七号(出舱活动):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能源技术



核能是一次能源,核能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能量,核能直接取自于地球中的核物质,虽有提炼,但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
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洁净煤是为了减少污染和提高利用率,对煤炭进行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得到的煤炭的总称,不属于新能源
•地理知识
1.太阳系八大行星
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
太阳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
极光发生的三个条件——大气、磁场、太阳风
光年是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地球太阳之间的距离1.5亿千米被定义为一个天文单位
水星(辰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最小的行星
金星(太白、启明星)——逆向自转(自东向西)
火星(荧惑)——与地球最相似,屈原《天问》
火星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木星(岁星)——最大的行星,自转速度最快
土星(镇星、填星)
天王星
海王星
2.日食月食
①日食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的自转公转周期都是27天左右

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日食的成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地球落在本影上——日全食
地球落在半影上——日偏食
地球落在伪本影上——日环食(金边日食)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每月最后一天
②月食

月球落在本影上——月全食
月球部分落在本影部分在半影——月偏食
月球没有落入本影只落在半影——半影月食

没有月环食
3.地球
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在赤道随地球自转
②地球内部构造

地核组成元素——铁、镍
地幔有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壳含量多的八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③板块运动

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板块

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最广、地震最多)、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④地震


地震的发源地——震源
震源正对着的地面的垂直位置——震中
震源和震中的垂直距离——震源深度
地面上的建筑物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一次地震可能有多个烈度
地震一般发生在初一或十五的夜间
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越小

震级小于2级——无感地震
震级五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纵波传输速度快于横波
横波是导致地震破坏的重要原因

⑤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臭氧层是平流层的一部分,能够吸收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短波紫外线,有“地球生命的保护神”之称
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哈龙分解产生的溴原子、氮氧化物(喷气式飞机的尾气中含有)是臭氧层破坏的三大元凶
⑥地轴、两极、赤道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
地球公转不同时段离太阳的远近不同: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处于一个焦点,地球运转到近日点(一月初)时速度较快,地球运转到远日点(七月)时速度较慢,所以北半球的夏季通常要比南半球长
⑦经线纬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160度E和20度W
东西经分界线:0度经线

南北纬和南北半球分界线都是赤道
中低高纬度:低0—30中30—60高60—90
北回归线:23度26分N
南回归线:23度26分S
北极圈:66度34分N
南极圈:66度34分S
热温寒带分界线:热—南北回归线之间,
温—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寒—极圈再往上
⑧地球公转→四季变化

太阳光线一定和晨昏圈垂直
3月21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6月22日——夏至,太阳光线往北走,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晨昏圈和北极圈相切
9月23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12月22日——冬至,太阳光线往南走,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晨昏圈和南极圈相切
⑨地球自转


东八区中央经线为120度E

时区计算:东加西减
eg:东八区21:00,东九区22:00,东七区20:00,121度E为21:04
日更线
⑩天气气候与自然带

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

降水——

雨水的类型——

对流雨“东边日出西边雨”
锋面雨“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冷锋vs暖锋
冷锋强,降雨在锋后→强降雨
暖锋强,降雨在锋前→绵绵细雨
地形雨:潮湿气团顺着迎风坡上升,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凝结行成降水,故迎风坡树木繁盛
台风雨→热带气旋
自然带:

赤道,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小,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大量空气往上走汇聚到北纬30度附近,形成大量气团,叫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大,形成极地高低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空气和极地高气压带的空气相遇,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了上升气流,近地面空气少气压小,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由于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吹东北信风,所以在北半球低纬信风带又叫东北信风带,剩下的同理
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热带雨林——主要是对流雨
热带草原——分干湿两季,雨热同期,分布在南北纬15度附近
热带沙漠——南北回归线两侧内陆和西部
热带季风——亚洲

亚热带风vs温带季风——看1月气温在0度以上还是0度以下,秦岭淮河一线(1月0度等温线)以北,0度以下→温带季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0度以上→亚热带季风
地中海——雨热不同期,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