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又名:你家哥哥于筱怀

2019-09-16 11:09 作者:璟瑟无端五十弦  | 我要投稿

纯脑洞,渣文笔,勿上升真人。

【壹】

你叫于晓卿,你有一个比你大两岁的哥哥叫于筱怀,比你大五岁的姐姐叫于晓曼。你们一家子都十分具有语言和表演天赋,而与哥哥姐姐不同的是,除了这些异禀天赋外,你还长了一张天生适合大银幕的电影脸,简言之,就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迷人好看。

【贰】

和你嫂子陶月(也是你哥搭档陶阳的妹妹)一样,你俩都是天生的戏痴。只要你嫂子一来你家,你就赶快拉住她的手一起聊表演,不看表不知道,一聊四五个小时就过去了,搞得你哥也十分尴尬:到底是我妹妹处对象还是我处对象啊?!(你:只怪嫂子太迷人)

于是在你嫂子的悉心指导下,十七岁的你以全系名列前茅的成绩考上了她的母校中戏。从此后你们不仅是姑嫂俩,还是嫡系师姐妹。

【叁】

你和你嫂子都知道,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所以难怪你周围的同学拼了命地包装自己宣传自己,哪怕名不副实也不在意。

此时只醉心剧本和演技的你俨然成了异数中的异数,你的同学对此都大为不解——家里有高颜值外交官姐姐和德云天团小师侄哥哥,这样的条件别人做梦都要笑醒。可你偏偏不一样,哪怕有记者专门问起你关于你家的事儿,你也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你的经纪人对此也是急得很:“晓卿,大好的机会,怎么就不把握住呢?”

你从堆积如山的剧本里抬起头:“我只是一个演员,我最需要被人记住的是演技和作品,而不是别的什么。”

【肆】

后来,你的戏终于出了名,得了众人好评。你自幼被哥哥姐姐熏陶的文化功底也是为人所称道,尤其是在这浮躁的演艺圈,你的沉稳气度和才情满腹显得格外可贵。

有一回,一个日本的历史片导演找到你,说想拍一部唐朝侠客的电影。你看了剧本,觉得有些兴趣。本想接下这部戏,没想到日方此时却开了新条件,说要你穿和服给他们来一场中国汉字书法表演。你顿时觉得大为光火——汉字明明是中国的,何来穿和服这一说?

于是你当即婉言推掉这一邀约,也不管失去的即将到手的走向国际的机会。你周围的戏剧学院的同学更是不解:“书法于你易如反掌,不过是穿和服,有什么难的?要是我啊,我才不会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面对这一质疑,一向沉静宁和的你突然面色铁青:“你要当汉奸可以!但是我于晓卿,绝不当汉奸!”

你哥哥姐姐听说后,也很是为你欣慰:“咱们晓卿,当真无愧‘中国优秀青年演员’这几个字。”


【结束】愿筱怀和阿陶一直一起走花路~

【灵感来源之一】民国影星兼间谍,大美人徐来

【电视剧《麻雀》中徐碧城原型就是民国影星徐来】

徐来有着“东方标准美人”之称,与胡蝶齐名并被当时的电影界称作两大台柱。

美艳机慧的徐来

徐来早年考入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专科学校,毕业后加入了明星歌舞团,并与大她18岁的老师兼老板黎锦晖结婚。后来因主演《残雪》一片迅速成名,接下来又主演了堪称影史名作的《十字街头》,再次受到广泛赞誉。

随着徐来的名气越来越大,她和黎锦晖的夫妻关系却越来越发紧张。两人年龄相差太大,矛盾凸显,最终两人分道扬镳。后经杜月笙的介绍,徐来结识了国民党政府高官唐生明。唐生明与徐来,一个是精明能干、有胆识、有魄力的青年才俊,一个是才情过人、美貌如花的电影明星,他俩可谓珠联璧合,不久两人就结婚了。

抗战爆发后,由于唐生明早年与时任汪伪政权实权人物周佛海关系密切,蒋介石授意戴笠让唐生明秘密打入汪伪政权内部。徐来则利用自己的明星身份来掩护唐生明。唐生明利用自己在汪伪政权作军委会委员、中将高参的身份来搜集情报,并利用高层之间矛盾搞分化工作,利用自己的影响帮助和解救gong产党人。

一颦一笑,俱是风情月貌

徐来则利用自己明星身份和汪精卫夫人陈璧君、陈公博情人莫国康、周佛海夫人杨淑慧之间进行感情联络,安排牌局和饭局,从中获得情报。1941年徐来在汪伪政权高层太太的一次牌局上,了解到嘉定县长张北生早已叛变的消息,及时通报给了军统及中统上海站负责人。于是组织上立即切断与张北生的联系,避免更大的损失。

1942年,唐生明在参加一高层重要会议上得知伪军将调遣两个师配合日本军对我苏中抗日军队和新四军进行扫荡,还将出动驻南京、上海的海军航空兵60架飞机进行配合作战。

唐生明想到当时南京的军统、中统的情报部门均遭到破坏,心急如焚,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徐来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亲自赶往上海,把情报送出去。由于徐来的情报及时,我苏中抗日力量做了充分的准备,赢得了主动。

此外,徐来这位有着爱国情怀的艺术家还坚持拒绝出演日本人安排的电影,以一个中国人良知和爱心慰问那些为抗日牺牲的烈士遗孀和子女们。


后来学习了苏轼的《前赤壁赋》才发现徐来名字的深意: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来来去去,自在如风;不急不躁,温润如玉。

这对母女真养眼,嘻嘻

(摘自知乎)

【灵感来源之二】民国女作家萧红的一句名言,大概是:“我不知道我的作品会不会永远流传,但是我敢肯定,我的绯闻将会永远流传。”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又名:你家哥哥于筱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