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离无明,身入桃源
用了近五年的公众号昨天改名,写下这篇纪念之前的名字——离无明。
无明是什么? 为什么要离开它?
⌈无明⌋,为十二因缘的起始因——“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生缘老、死、愁、悲、苦、忧、恼生起。”
它是我们之所以有生老病死,六道轮回的肇因。
有时人们会升起无明怒火,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发火。
无明,就是不知道。不知道我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不知道父母未生前,我在哪儿? 不知是否真有轮回;不知到底有没有“我”?
我想,如果能消除无明,是否就能找到答案。
于是开设公众号,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希望给自己解惑的同时也能帮到其他人。
本以为自己独创的短语,其实是在拾一千多年前古人牙慧:
离贪故心得解脱,离无明故慧得解脱。
—— 《成实论 卷第十五- 止观品 第一百八十七》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译

这些年,我成功了吗?离了无明吗?
如果完全断除无明,或许就该解脱了吧。从结果来看,当然没有。
失败了吗?
也没有。
多年不停地“闻、思、修”,至少让我能够放下大部分人生烦恼,面对一般来说难以接受的事实,亦可淡然处之。
从这个角度来讲,无明离我远了一些。
或许在这件事上,本不该以成败来论;
或许,修行/离无明/开悟。。等等,都只是行走在这条路上,路的尽头不是此生结束,而是彻底解脱、涅槃。
许多人追求开悟,认为开悟了,就断除无明,就能解决人生的问题。
不过禅宗言道,“悟后起修”,我把它翻译成:“开悟,只是悟的开始”。
不过是从岔路走上正路,后面还远着呢。

谈谈新名字。
做瑜伽老师这些年,大部分解决学员身体上的问题,不时涉及心理方面。
其实身心哪儿能分开呢?
身体不适只是表象,或许内心不安才是病因。
同时,身体的伤痛,也是造成内心痛苦的原因。
两者互为因果。
自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开始,西方把身体与心灵割裂得愈加彻底,用理性科学、精密技术砸开了东方的大门。
而我们居然接受了这一套,义无反顾地扔掉“天人合一”的根本思想,荒谬。
瑜伽,源于印度,当然同属东方阵营。其“梵我一如”的思想(之前的文章写过好几次了),与“天人合一”实为不谋而合。
当瑜伽在印度逐渐没落,克里希那玛查雅(Krishnamacharya 现代瑜伽之父)几十年前,为振兴传统,而特别强调瑜伽的体式(瑜伽八支之一),终于让瑜伽在西方开花结果,乃至回流东方。
然而,如果他能眼见如今的瑜伽,仅仅被当作一种身体的操练,甚至(在资本裹挟下)夹杂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看如今所谓瑜伽人,整天凹着造型,追求更高更难的体式而罔顾心灵,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扯远了。
瑜伽如何传承,如何发展,不缺我来担心。
作为一个普通人,更应该关心自己的身、心、灵。
如何让身体健康,心理安适,灵魂自由,如何帮到身边的人,这才是我的课题。
至此,终于讲到这次公众号改名的缘由。
心离了无明,当然好。
可现代生活,无时无刻不让人做出损害健康的行为。
想要让身体健康,首先得能够意识到这点,其次得有恢复/保持健康的方法。
然后才更好地开发心灵,而不被躯体拖累。
今后,这个公众号的分享主题:
身体健康,心灵安适,身心如一,身心自由。
当然说到身、心,自然不能少了“灵”,这也是之后会聊到的话题。
最后,祝各位新关注,及尚未取关的朋友们——
身常健,心常安;
身心自在,安住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