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本质:个体身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我在直播的时候,一位小伙子咨询“战争应激障碍”,问我为什么会复发?我一听有点奇怪,我们国家几十年没有战争了,怎么会有战争应激障碍,就问他哪里有战争,他说自己参加过南苏丹维和任务,亲眼看到当地反政府武装枪杀平民,看到血腥的那一幕,自己当时完全吓呆了,之后回国接受过两次催眠治疗,当时缓解了,但是又复发了,不得已休假回家。 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什么意思呢?当人面临危险的时候,人的身心会本能地进入一种应对危险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应激状态”,正常在应激状态下,人会本能地采取“战斗或者逃跑”的本能行为去战胜危险或者逃离危险,当危险被消除或者远离了危险,人的应激状态也会结束,身心状态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个体在面临危险的时候,个体进入应激状态,却没有采取任何战斗或者逃跑等有效行为,而是“僵住”了,完全吓呆了或者被困住了,那么虽然之后个体被他人营救或者危险结束了,但是个体的“应激状态”并不会结束,而是继续处于这种状态,个体会一直处于惊吓恐惧中,变得非常敏感,很容易受到惊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易激惹,脾气变得暴躁。 因为“应激状态”下,人是本能地调动身心大量能量来应对危险的,所以会极大消耗人的能量,因此这种状态是不可长时间持续的,如果个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就会导致能量耗竭,呈现所谓的“抑郁症”状态。 其实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可以算作“创伤后应激障碍”,因为所谓的创伤本质上就是个体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没有采取有效行为保护自己,而这个所谓的危险就是导致“个体需要的满足无法得到保障”,例如发生车祸的时候,个体的人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我们称为生存需要或者安全感需要得不到满足,这时候如果个体没有采取有效行为,被吓呆了或者困住了,那么除了身体受伤,也会造成心理创伤。 对于现在很常见的各种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基本上都是在过去,尤其是小的时候经历过各种“危险”,例如过早与母亲分离,父母经常吵架打架、闹离婚,经常被父母打骂、否定,遭受过暴力伤害等等,小孩子在面临这些危险的时候往往是没有办法应对的,越小的孩子越是没办法应对,不可能战胜危险,也不可能逃离,唯一的就是“僵住”,只能是恐惧地缩在角落里哭,而且很多孩子的童年并不是只经历一两次这样的危险,而是长期处于这样的危险之中,因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中,而没有能力去采取任何有效性为保护自己,因此可以说很多人直到成年,“应激状态”依然没有结束,所以大家观察周围的人甚至自己,那些很容易就情绪化的人,特别胆小、敏感、多疑的人,有点事就担心、焦虑的人,失恋了长期走不出来的人,其实都是“应激状态”被触发,就如同上面提到那位小伙子,因为看到反政府武装枪杀平民的血腥场面,之后就算听到炮竹的声音都会惊恐不已。 在我日常的心理治疗中,大量的来访者其实都是这类型的问题,基本上问题都出在原生家庭父母对孩子的伤害中,所以我都会引导来访者去面对那些过去经历的创伤,唤醒创伤记忆,在记忆中去引导来访者把当时无助的状态转化为有效的行动,去战胜危险或者逃离危险,使个体的“无意识应激状态”结束,这样个体的各种心理疾病自然就会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