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非常好的版本《王安石变法》历久弥新的话题

2022-03-23 09:58 作者:伊伊絮絮  | 我要投稿

宋代

经济发达,

科技发达(四大发明的重要革新在宋代),

文学发达(唐宋八大家占其六)。


为什么一个经济,科技和文学发达的朝代竟然被辽金元打到一步步后退?


赵匡胤作为前朝军事大臣,黄袍加身篡位后,害怕后人重蹈覆辙,于是:

1. 职碎化(多设宰相),互相推诿。

2. 禁制度(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放在首都周边,相反与唐朝的节度使制度-一定合理性,前期中央更强大,方可遏制周边,而对外打仗一个节度使就可以灭国),

3. 文官制度(重文轻武,武人是威胁;宋之前出将入相,如唐朝李靖,文化素养最高的三国张飞;影响到现代美男子形象-女子般的贾宝玉,戴眼镜白皙瘦弱的知识分子形象;狄青当上了枢密使,但被文臣侮辱迫害;两宋之后无名:特殊时期出现的名将-岳飞于谦袁崇焕)


【冗官】

目的: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

现象:有名无实,有实无名,真宗1万,仁宗1.7万,英宗2.4万。

弊端:最大限度稳定和维护王权,不惜付出低效和孱弱的代价。


【冗兵】

原因:重文轻武,战斗力差,打败仗,扩军;越扩军,战斗力越差。

现象:真宗91万,仁宗120万,英宗116万。


【冗费】

宋科举取士名额为明的4倍,清的3.4倍,还有门荫制度(封妻荫子)。

开国70年,军队暴涨6倍,仁宗时期禁军82万,厢军43万。

军费+官费=财政收入的5/6


结果

农民困苦,从第二个皇帝开始就农民起义。(其他王朝大都是晚期才有农民起义)


积贫(财政入不敷出)积弱(打不过人)


两次改革:

范仲淹变法-庆历新政(没钱-节流):

重考评,少恩荫,整顿科举,清吏治,轻徭役

失败:顽固势力强大,未涉及核心问题就失败


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没钱-开源):

国家全面管理经济(类似凯恩斯主义)

青苗法-国家借贷给农民,信贷扶持政策-强制贷款

募役法-服兵役有工资-穷人出力出钱

均输法-朝廷转运,平抑物价-严重腐败,从中牟利

市易法-官钱收购滞销货物-政府垄断一切,小民无以为生


司马光: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消灭了中产阶级)


评价:

北宋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王安石变法

北宋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难解之谜:

1. 反对改革的不乏英才(司马光,苏轼,韩琦,富弼)

2. 改革多次反复,甚至后期成为党政工具

3. 改革过程出现大量以改革之名盘剥百姓现象,强兵之效未达到


真正失败之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权力没有监督


张居正改革:几乎完全重复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过程


非常好的版本《王安石变法》历久弥新的话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